谁有关于水的古代词(三段),古代散文(一段),现代诗(一段),现代散文(一段),歌词(一首)?

 我来答
your_sos
2006-11-28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58万
展开全部
1。古代词(三段

李之仪《卜算子》赏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不负相思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李 煜

2。古代散文(一段)

洛神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擐,车边〕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衤农〕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褂,无卜〕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亻宁〕。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氵止〕。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王当〕。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马非〕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3。
现代诗(一段),
题《在水一方》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如果水自此向东,请鱼儿顺流而下,将纸条送给远方的人;

如果浪由此弯回,请江水扑面而来,为隆冬增添一丝寒意。

茫茫的烟雨,望着没有边际的彼岸,期待雾中保存一株残绿。

平静的江面,天地缓缓伸向那边~~~~~~~~~

此时,时间仿佛凝结成了一颗晶莹的水珠,跳动着熠熠的光彩。无意去描述是怎样的心境,好似西风抚过的绿草,不知方向的摇曳。

每一步都无声无息,不去惊动远方已经熟睡的伊人。

静静的面对周天,等待春暖花开。

如果齿轮停止转动,那就在这岸边,化作缚茧待出的蓝蝶。聆听雪落,只盼冰开。

如果时光飞逝,那就暗伏碧水荒野中,等待春雷响时。

为伊在水一方,为我靠水而居

水和水
水和水欢快地沐着风浴
水和水在看不见的深处较量
水和水在暴雨中相拥着言和
水和水在月光下撕打
一滴水
一个海洋
月光染白了我的头发
劝解的礁石早已满脸皱纹
水的一生
水厌倦了平凡的奔波流浪
化着云雾在天空自由飞翔
云雾受够了无形的被迫飞翔
变成了洁白的雪花飘扬
雪花伤透了黑色的玷污
又回到溪河湖海冲洗流浪
自由的水多么无奈
有一天借电劈成氢和氧
隐形的氢和氧多么有幸
火把它们送回水流淌歌唱

4。

现代散文(一段
关于水的断想

*

鼓燊

*

*

辛稼轩曾有长短句曰:“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多年前猝然与此句子相逢,我眼前陡然开阔,胸膺内湿气加重,许多俗世的涓尘纷纷然失了踪影,文字和意境的美带来精神的快感。若细论起这一句的妙处,“水随天去”四字无疑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的确,“水”总是令我们遐想联翩,从一滴借助岁月的砥砺而穿石成孔的水珠,到汇就江河的涓涓细流,到浩淼无边肆意涌动的汪洋巨涛,它们的存在总是与执著不懈、坚着积累、渊深伟大等人类探索奋斗的品德交织在一起。

今年年中,我与老友梅君去太湖之畔探幽,恰逢阴天,屹立在狭长无际的堤堰之上,弥眼翻滚着滔天浊浪,连接起似乎伸手可触的片片灰色淫云,个人的渺小,在那一时被宣示到了极点,那由远而近渐次逼仄过来的水呵,苍苍郁郁,仿佛流自天宇,遽然间便漫过我们的身心,无形中,我们便被淋了个精精漉漉。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么太湖之水呢?广天下所有河流与湖泊之水呢?

梅君说:老弟,我来问你,你是喜欢山多一点,还是喜欢水多一些?

我的回答不假思索,水的分量在我精神内应该多过于山。

文人骚客对于水,亦是情有独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得是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说得是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雪;“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说的是云;“平林漠漠烟如织”说的是雾;“月落乌啼霜满天”则说的是霜。至于道说河流汪洋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文字所叙述的,从字面上来瞧,具备了液体、气体、固体等不同形状,但其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水”字。

这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水”也似乎具备“多重性格”,随着时令季节的变换,随着环境(太阳、昼夜等)的更改,它因之变动,它好象总能于第一时间适应环境。照此看来,水确乎称得上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之中的社会人的老师啊。因为,最广泛流行的关于现实的意义正在于:你应该去适应环境,而非环境来适应你。个人的力量相对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无异于“我”之渺小面对太湖之浩大。只是,这个关于对如何“面对现实”的理解,是否真就是我们应该奉行的金科玉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我对这个有趣现象所进行的思考,由此而引发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或许我们曾一贯歌之咏之的水,也是滑头一个,在自然界里老谋深算,左右逢源,乃一条货真价实的变色龙呢。

水能够做到的事情,绝大多数物质都将望尘兴叹。无论什么形状的容器,方型、园柱型、圆锥型或随便什么不规则的形状,它都能入乡随俗、泰然进入。金子能么?玉石成么?无论山川再险峻,沟壑再幽深,它都可以安然随地形而流淌,好象没有什么物质能阻止它的前进,遇到阻隔,它换个方向,照样欢欢地流泻过去。因此我老怀疑,“随遇而安”这四个字源头上就是用来形容水的。

行文至此,我不能不佩服大禹的慧眼,他才是第一个发现水的全部品行者呢,对于水,阻是愚方,适时疏导才为良方。至于那只立志填海的精卫小鸟,打一开始它就走错了方向。

而且,水的多重性格远不止于此呢。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身。诸位,清洁身体与清洁碗盆,都离不开水。也许所有污秽的玩意,经过水或以水为载体的液体的洗刷,方得以还现清白,那么照此看来,水应该就是所有污秽的天敌了?非也,非也!请去那些阴沟沼泽间瞧瞧吧,表面平静或洁净的水面下,栖息了多少污垢细菌,潜伏着多少泥浆害虫?

嘿嘿,我不禁哑然失笑了。水在充当清洁污垢的勇士的同时,居然也担当了藏污纳垢的庇护所。这个现象不光有趣,更让我们唏嘘深思。纵观古今中外之历史,我们也不难看到,许多历史人物和政府,深谙水的这些禀性,并充分发扬光大之:做勇士于明处,而藏污纳垢在暗处。让百姓们见到的,只是那些应该让他们见到的。

但我依然不能否认,水对我们人类的好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有科学实验表明,人离开了食物可以活七天以上,一旦离了水,恐怕三天都活不过。况且,如同水域占据地球的70%一样,我们身体的70%也是由各种水分组成。如此看来,人可真的离不开水呢。

水的温婉和水的雄壮,代表了截然不同两种气质。所以我认为,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的那句名言有失偏颇,贾宝玉说:女子都是水做的,而男人只配由泥巴制成。他说这句话,因为他只看到了水的温婉气质,却忽略了它具有颠覆性的一面。不晓得天底下会有哪个男儿喜欢那具备雄壮气质、天天来颠覆一下你神经的女子?

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话真是道尽了自然界物质的水,和社会中平头百姓的特质。善待自然,善待百姓,有时是一个理。百姓被逼急了会起来造反,自然被逼急了也会反抗的,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天气变暖而引发的水灾,还少么?

关于水的断想没个尽头,我还是及时收笔吧。

只是,我至今都有些遗憾,为什么屈原和老舍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某个水域来提早结束他们未尽的生命之章呢?他们的行为,只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原因么?

泉水叮咚响(作词:马金星)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
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
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请你带上我的一颗心
绕过高山一起到海洋
泉水呀泉水你可记得他
在你身旁是我送他参军去海疆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
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
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请你告诉我的心上人
不要想我也不要想家乡
只要听到这泉水叮咚响
这就是我在他身边轻声歌唱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远方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远方
流向远方
流向远方
aim10000
2006-11-30 · TA获得超过18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1.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
2.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3.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4.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赏析]

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最擅长古体诗和律诗。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表现了诗人爱国念家的深厚感情,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春望:春天所望之所见。国破:指安史乱军攻下唐都长安。惊心:心神为之震撼。烽火:战争中的警报信号。家书:家信。白头:头上白发。浑:简直。不胜:禁不起。簪:即簪子,古人用来束发或作装饰。

【全诗串讲】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不改。城郭春景,遍地树长草深。

感伤时势,花儿也都落泪;怅恨别离,鸟儿也会惊心。

春来三月,战火仍然未断;消息阻隔,家信价值万金。

发愁搔头,白发越搔越短。稀疏寥落,簪子都难别紧。

【言外之意】

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下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但因官职卑微而未被囚禁,次年三月写下此诗。

春望所见何物?大好河山未改而国破家离,都城残败、遍地乱草、树木空自凄青。首联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诗情曲折、工巧自然,出手不凡。次联进一步把感时恨别而堕泪惊心的感情寄托于本来是喜心悦目的花鸟身上,更显出作者心中情感之强烈。战争连续到次年三月,造成音信不通、消息断绝,此情人人能解,因此“家书抵万金”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宜其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心中愁闷便频频搔首,乃至发落稀疏、新发短浅,连簪子都几乎要别不住了,足见忧愁之深长不断。且于家国之恨外,又见白发衰落、老之将至,更增一层垂暮之哀。

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

[译诗]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题解]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ingkaicheng
2006-12-11 · TA获得超过219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古代词(三段

李之仪《卜算子》赏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不负相思意

参考资料: 552665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