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2、秦始皇焚书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3、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
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
4、项羽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
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5、刘邦父子情深
刘邦做了皇帝,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无赖,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
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刘邦很崇尚孝道,称帝后将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居住,封父亲为太上皇。
太上皇在皇宫生活日久了就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
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有个故事便是说的王翦:秦始皇问李信如果想把楚国给灭了,需要多少人,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于是秦始皇就说“将军你老了,不行了,胆怯了,还是李信好,英勇无敌啊!” 王翦听了笑笑,便辞官归故里了。后来李信被楚国杀的是片甲不留,落荒而逃。
秦始皇得信以后大怒,这才觉得王翦说的确实有道理,于是知错就改,拉下脸去找王翦谢罪,说:“我糊涂拉,听信李信的大话,现在死了很多士兵,将军你来救救我吧,要不我就完了。”王翦客气的说“不中啊,我病了,去不了,你找别人吧。”秦始皇死气白赖的求了半天,王翦终于松口说“用我可以,必须给我六十万大军”要完东西以后,王翦的聪明才智又显露出来,征战的一路上三番两次发信给秦始皇索要东西,他的部下就看不过去了,说“大将军啊,你以前也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老了反而爱慕起荣华来了?”王翦大笑“你错了。皇帝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将秦国所有的兵力委交给我,我如果不用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向大王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中对我生疑吗?这年头功高震主的多了去了,我要不给皇帝要东西,以他的怀疑心,他还不想法设法要杀我啊!”可见他的智慧。而战争嘛,自然不在话下,打了场大胜仗!
2.李斯
字通古(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以《谏逐客书》一文为秦王政所赏识,由廷尉而至丞相。他先后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焚书,并大力主张“明法度,定律令”,并在统一文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但他在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方面也充当了帮凶。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合谋拥护秦二世上位之后,因谏争受赵高陷害,被荒淫无度的秦二世处死——“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李斯此人生平有三大事不得不说
1.《谏逐客书》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曾这样叙述过李斯上书的前因后果:“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计谋。”当时秦王的逐客令已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而凭此上书,竟能使秦王收回成命,由逐客变为留客、用客、重客,这就不能不承认《谏逐客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堪称一大经典之作。
2.焚书坑儒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是以法家理论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是以法家治国的。’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在他当皇帝的九年中,主要精力是用在建立中央专制政权,划定全国疆域,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对文化思想方面很少注意。淳于越以儒家思想为秦始皇出谋划策,是不利于秦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因此,善于领会秦始皇意图的李斯,为了打击儒家势力,巩固统一政权,提出了上述焚书的主张,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和批准。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在焚书的第二年,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两个术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有四百六十余人因此被坑杀。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3.秦篆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李斯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3.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惠文王死后,太子嬴荡即位,他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乌获和任鄙以勇猛力大闻名,秦武王就破例提拔为将,给予高官厚禄。齐国人孟贲,力大无穷,勇冠海岱: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一人同时可制服两头野牛。听说秦武王重用天下勇士,孟西赴咸阳面见秦武王,被任用为将,与乌获、任鄙享受一样的待遇。
早在秦惠文王时,张仪就入秦献计:秦军东进中原,先取韩国军事重镇、周都洛阳的门户——宜阳,以宜阳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有九鼎为象征,挟天子而令诸侯,建立中原霸主之业。由于当时秦惠文王为巩固后方而集中兵力灭蜀,暂把张仪之计搁置一旁。秦武王即位后,已经灭蜀,后方巩固,国力正盛,秦武王欲对外征伐,自然想起了张仪前言。他对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说:“寡人生在西戎,没有到过周都洛阳,不知中原怎样繁华。寡人渴望有一天,驾车进入周王畿游历,亲眼一睹天子重器九鼎。若能如愿,死也心甘。不知二位,谁能为寡人伐宜阳,进中原?”樗里疾回答:“韩国宜阳城坚兵精,路远道险,倘若魏、赵二国出兵救宜阳,秦军孤军深入险境,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秦武王听了,很不高兴。这时,甘茂说:“伐韩宜阳,必先破韩魏联盟,只要魏国助秦,赵国就不可能越魏救韩,韩被孤立,宜阳城就可能被秦军攻破。”秦武王大喜,即派甘茂出使魏国。甘茂以共享伐韩之利相引诱,与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韩国的联盟。甘茂怕秦武王在伐宜阳期间,听信樗里疾之言而变卦,特派副使向寿报告武王:“魏王已经同意与秦国共伐韩国。虽然得到魏国支持,还是不伐宜阳为好。”武王听了,很不理解,亲自赶到息壤召见甘茂,问甘茂为何改变伐韩计划。甘茂说:“宜阳城池坚固,兵精粮足。秦军冒千里之险攻宜阳,决非短时能够奏效。如果攻宜阳时间延长,必然有人在大王面前诽谤,大王听信小人之言,臣攻宜阳不仅失败,还要身败名裂。”武王坚定地说:“寡人不听小人之言,愿与你定息壤之盟,为你解后顾之忧。”于是君臣当面签订盟约。接着以甘茂为大将,领兵五万伐宜阳。甘茂攻宜阳,长达五个月,没有见效。这时,右丞相樗里疾对武王说:“秦军攻打宜阳城已经五个月,精疲力尽,锐气大丧,再挺下去,恐怕形势要发生变化,不如班师为好。”武王听了,就派人召甘茂班师回朝。甘茂写信一封,让来人带给武王。武王拆信一看,只有“息壤”二字,恍然大悟。于是派出五万援兵,令乌获带领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军,兵力大增,遂以乌获为先锋,击退韩国援兵,攻陷了宜阳孤城,斩杀韩军七万人。韩国元气大伤,急忙向秦国求和。
秦军占领宜阳,周都洛阳门户洞开。秦武王亲率任鄙、孟贲精兵强将大举进攻洛阳。周天子无力抵御,只好出迎秦军。秦武王直奔周室太庙,往观九鼎。只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在殿堂之内。这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贡赋之数。武王逐个审视,看到雍州鼎时,对众臣说:“这鼎有人举过吗?”守鼎人回答:“自从有鼎以来,没有听说也没有人见过举鼎,这鼎重达千钧,谁能举得起呀!”武王问任鄙、孟贲二将:“两个人,能举起吗?”任鄙知道武王恃力好胜,婉言辞谢:“臣只能举百钧之物。这鼎重千钧,臣不能胜任。”孟贲伸出两臂走到鼎前,说:“让臣试举,若举不起来,不要怪罪。”说罢,紧束腰带,挽起双袖,手抓两个鼎耳,大喝一声“起!”,只见鼎离地面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孟贲感到一阵晕眩,站立不住,幸被左右拉住,没有倒在地上。武王看了发笑:“你能把鼎举高地面,寡人还不如你吗?”任鄙劝道:“大王万乘之躯,不要轻易试力”。武王固执不听,卸下锦袍玉带,束紧腰带,大踏步上前,任鄙拉着武王苦苦劝阻,武王生气地说:“你不能举,还不愿意寡人举吗?”任鄙不敢再劝。武王伸手抓住鼎耳,心想:“孟贲只能举起地面,我举起后应移动几步,才能显出高低”。于是,深吸一口气,使出全身力气,喝声:“起!”。鼎被举起半尺,武王接着移动左脚,不料右脚独力难支,身子一歪,鼎落地面,正砸到右脚上,武王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众人慌忙上前,把鼎搬开,只见武王右脚足骨被压碎,鲜血流了一滩。等到太医赶来,武王已昏迷不省人事,仍然自言自语;“心愿已了,虽死无恨。”入夜,武王气绝而薨。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右丞相樗里疾护棺回咸阳,立武王异母弟嬴稷为王,是为秦昭襄王。安葬之后,樗里疾追究责任,将孟贲五马分尸,诛灭其族;奖励任鄙劝谏之能,升为汉中太守;同时谏议秦昭襄王,追究甘茂怂恿武王入周观鼎之罪。甘茂听到风声,害怕治罪而逃到魏国,至死不敢还秦。
4.蒙恬
大漠烽烟落日横,黄沙万里起兵锋。
挥戈直捣匈奴阵,策马长驱胡虏营。
独步沙场降九曲,险夷制塞筑长城。
将军犹著千秋笔,何处边歌鸣古筝。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旦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旦。所以《周书》上说:‘君王办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我的这些话,并不是求得免罪,而是准备为忠谏而牺牲,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考虑遵从正确的治道。”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人感叹万千
5.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国王孙异人(后改名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生平:
战国末年秦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10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命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国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是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为了慎重起见,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几遍,直到确实感到满意为止。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例如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对十二世纪的论述也可见一斑:“凡十二世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6.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秦末大将。秦二世时任少府。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直逼陈(今淮阳),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黄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历史事件: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胡亥东巡郡县,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一路杀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连。于是,满朝震惊,恐惧不安,凡进谏的都认为是诽谤朝廷。从此大臣谄媚讨好,百姓惊恐。第二年四月,重修阿房宫。征丁征粮,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严刑酷律,狱中刑徒,人满为患。各地百姓苦于秦朝官吏的统治,纷纷揭杆起义。七月,陈胜在荆地起兵造反,自封楚王。山东百姓杀了当地的守尉令丞,自立诸侯王,响应陈胜。武臣赵歇自封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项羽的叔父)在会稽起兵。造反的人多得无法计算,各路人马以讨伐秦朝为名,相互联合起来向秦廷进军。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天,陈胜派遣的周章等将领到达戏水,有几十万军队。二世胡亥大为震掠,和群臣商量如何是好?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来到这里,兵众势强,现在调发近处县城的军队为时已晚。郦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们,发给兵器,让他们出击盗贼。”于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为将领,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隶七十万之众,迎击周章。打垮了周章的军队,周章出关,逃至曹阳,章邯追至,击破曹阳。周章再次败走次绳池,十余日后,章邯大破次渑池,周章自刭。打败了周章,章邯又向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进发。
荥阳将军田臧派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秦军,在熬仓与秦军大战,田臧战死。章邯继续进兵荥阳城,攻城,城破,李归等战死。
接着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自己亲自在城楼监战。城西一战,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陈胜被自己贴身的庄贾杀死,开城降秦。
平定陈胜后,章邯率兵继续向东,攻打魏咎的魏国,在临济城大败魏军和来援的齐军。魏咎自焚,齐王田儋被杀。田儋的堂弟田荣收拾残兵退保东阿。章邯军队经过栗县(今河南夏邑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和他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到胡陵。章邯追击田荣至东阿。项梁率项羽刘邦英布陈婴等军急救东阿。章邯大败,退守定陶。
项梁追击至定陶,遣别将击败城阳(今山东菏泽县东北)和濮阳的秦军,派项羽刘季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大败秦军,杀李由。定陶还没攻下,项梁已经骄傲起来。
章邯夜袭定陶之楚军,项梁败死。
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齐王田儋,在临济消灭了魏王魏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经死了,章邯以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赵王和张耳陈馀都跑进了巨鹿城。后陈馀出巨鹿收兵,得常山兵数万人,驻扎在巨鹿城的北面。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章邯驻扎在巨鹿的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食。秦将王离围困赵军于巨鹿城。这被围在巨鹿的军队就是所谓的“河北之军”。
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着巨鹿。此时,楚国上将军项羽带领楚国士卒前往援救巨鹿。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与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楚军攻击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在梁、楚地区的九个郡称王,建都彭城,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巨鹿之战中秦军被项羽击败,秦军退却。章邯退至棘原驻扎,项羽驻扎在漳水南岸,两军相持,没有交战。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来源于历史故事。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亿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
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楚河汉界
来源于楚汉战争。“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xing)阳(属郑州)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霸王别姬
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骓骏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见此情况,自知将败,泣泪数行。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莫能仰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当刘邦和项羽共同推翻了黑暗残暴的秦王朝以后,项羽因为他的勇敢,天底下的人都愿意为他卖命,这时候项羽的力量非常的强大,而刘邦的势力比较起来就很弱小。这时候,刘邦跟项羽打仗,就好象拿鸡蛋去碰石头,刘邦非常的害怕。
于是项羽自己封自己为西楚霸王,还要封刘邦为汉王。当时项羽最好的参谋长范增知道以后刘邦一定是项羽最最厉害的对手,就劝项羽在今天的陕西一个叫鸿门的地方请刘邦吃饭,想乘机除掉刘邦,好建立大楚王朝。范增在宴会上安排了一个舞剑的节目,由项羽的一个武艺非常好的亲戚叫项庄的来表演,其实是想乘机刺死刘邦(刘邦有一个别名叫沛公)。
可是项羽的另外一个亲戚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马上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刘邦,并且在项羽面前帮刘邦说好话;第二天刘邦来吃饭,在项羽面前表现得非常听话,好象非常尊敬项羽,结果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羽心一软,并没有在吃饭的时候杀死刘邦。后来刘邦的势力渐渐强大起来,最终让项羽在乌江自杀。
所以成语当中有一句话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项庄真实的目的是刺杀刘邦,而不是表演剑术。
约法三章
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 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 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李斯,秦朝大臣。原为楚国人,后入秦为客卿。以《谏逐客》一文为秦王政所赏识,由廷尉而至丞相。后来他先后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焚书,并大力主张“明法度,定律令”,并在统一文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但他在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方面也充当了帮凶。秦始皇死后,中宦官赵高的圈套,参与宫廷政变,使秦二世上台,最后死于权力争夺,被赵高杀害。
王翦,秦国著名的将领。王翦年少时喜好兵法,后来为秦王政攻打赵、燕和楚三国,战绩彪炳。秦王政曾问王翦和大将李信,攻打楚国要多少兵马?李信认为二十万就足够了,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听后说:“王将军已经老了,李将军果然勇猛。”之后秦始皇便给了李信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王翦也因此称病而告老还乡。后来李信攻楚失败,秦始皇便亲自赶赴频阳向王翦谢罪,答应给王翦六十万大军攻楚,王翦才重新挂帅上阵。 王翦代替李信后,巧用兵法,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攻占了楚国的城邑,并俘虏了楚王,杀死了项燕(一说项燕自杀)。后来王翦又带兵南征百越,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武成侯” 。
蒙恬,秦朝大将。一家受到秦政府重用。自祖父始连续三代为秦大将,为秦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在蒙古高原逐水草而居。战国末年,匈奴产生第一个首领头曼单于(相当于国王),并乘战乱占领河套地区。秦灭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长年率兵30万众戍北边,主持修筑长城。后为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