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温州中考作文

题目是做一个行者导语你们自己上网找下我写的不是做一个行动的人而是做一个人生旅途中行走的人这大概是多少分啊有没有40分啊这篇文章写的是不错的上重点高中就差这了其他科目都考得... 题目是做一个行者 导语你们自己上网找下 我写的不是做一个行动的人而是做一个人生旅途中行走的人 这大概是多少分啊 有没有40分啊 这篇文章写的是不错的
上重点高中就差这了 其他科目都考得很好 就语文。。。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0-06-23
展开全部
最佳答案做一个行者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出去走一走。哪怕是每次的行走,并非全都很美满,甚至,会有很多的失望,但是,这都不能阻止我向外走的步伐。

行走,于我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慕,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如果太久没有行走过,我会担心自己会不会窒息。不知道朋友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反正我已经是这样了,我不能忍受长期不动的日子。对于那些可以一辈子不离开自己小村小镇小区小家半步的人,我半是敬佩,半是怜悯。生命竟然可以这样静止不动,生命竟能忍受这样的静止不动。

而我对于行走,并不是一定有个严格的要求。事实上,也无法有严格要求。客观上,我并不能为所欲为,想去哪去哪,这是需要时间、金钱、身体等等配合的。而这几方面,我都遭遇到了限制。主观上,我希望我的行走最好是随机而动的,行随心动,不要有太多刻意,太多谋划。砰然心动了,就走了。当然前提是,几大客观因素可以配合。我也不想太拗,让行走变得太勉强。

这样的主客观条件下,就促成了我千里走单骑独行侠式行走,估计没人愿意像我这样:说是旅游又不像旅游,说是考察又不是考察,说是流浪又不是流浪,而像是几样的综合体。说是旅游也行,考察也行,流浪也行。所以,我只能把自己的出门,笼统的概括为行走。就是一种走四方。我就是一行者。

正因为如此,我行走时,基本上是不找旅伴,估计想找也难找,也几乎没有刻意去找过。谁会像我这样呢?如果彼此不能理解和认同,大家都为难,彼此就变成了各自的约束和障碍,那又是何苦呢?

有时,也会扪心自问,这样的行走到底是在寻求什么呢?想来想去,其实,就是在体验一种陌生感。陌生的山水,陌生的人文,陌生的人群。只要不是自己已经熟视无睹的东西,就行了。当然,越陌生越好,越差异越好,越新鲜新奇越好。陌生是最后的底线,如果有新鲜感,能有感动,就更好了。

我的要求是不是很低很低?以这样的想法来衡量,我能行走的空间和方式,就变得无比宽广,无比多样。可以是在遥远的异地,也可以就在身边,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人文,还可以是人。可以是声名赫赫的,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仅仅是传说。也因此,我的行走,就可以变得无时无刻。在你看见的时候,也可以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我一直在行走着。

说到底,我就是一个充满好奇的人,总是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验更多更多的东西。以无涯的世界,填充生命中无尽的虚空。生命真是经不起深想的,一深想,就觉得脚下的一切都在滑动,而底下,是深不见底无凭无依的世界。行走,可以让我少些深想。而静止不动时,深想就会时时袭来。生命如同在沼泽地上,走得越快频率越高就越安全。一停止,就会往下陷。这样,行走,就带有自我救赎的意味。

所以,尽量不要深想,不要静止,能抓住点什么,就拼命去做。比如说,走四方。能走,就尽快走,尽可能走。

有时想到生命可以这样,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我还能行走!其实,我不是一个很贪心的人,也不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得到祝福吧?
a827144303
2010-06-20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呜呼哀哉。。。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就这么陨落了。。。下面是我摘抄的短话

: 今天上午11时,为期两天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门科目语文结束。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中考作文的题目是《做一个行者》,对此,在考点外等候的老师及时给予了点评。
世界杯揭幕,中考开考。这世界突然间充满豪情壮志,2010年的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做一个行者》似乎也融入这样的氛围。

新鲜有时候意味着意外,意外有时候意味着困难,这是大多老师看到这个作文后的感受。很多语文老师都知道,今年作文题目肯定会最大限度避免套题和宿构,表现在题目中,会有所限制,很多老师都针对性进行训练复习。一般而言,作文题目会从三个方面进行限制:立意、选材、写法(构思)。像2009年《从那一刻开始》,更多的是从构思写法上限制。而今年《做一个行者》,更多是从选材上有所限制。

就学生而言,则是一种考验。写好文章的关键是演绎好“行者”的内涵。作文题目的导语整整两段,解释“行”的意思,引导学生的思路。导语中,“用行到阐释生命的意义,用行动书写生命的美丽。”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行”被界定为相对“知”而言的“行动”。而且导语中还用了试卷中阅读题的内容,鲁迅用呐喊来唤醒民众,汉语的危机需要大家来拯救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行动。

但是导语更多只是解释了“行”的内涵,而从行到行者,就要看学生自己的把握了。行本来可以解释为更多的意思,但导语已有限定。如果命题者以此作为是否套题的依据,那么学生必须要遵循,比如把行者写“成行走的人”而非“行动的人”,则很有可能是种偏差。(言帆 罗波兴子 )
。。。别太伤心。。。离题字数够。。语言有没有36-42分。。。不过要去稍微差点的学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CE缀
2010-06-15 · TA获得超过6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8万
展开全部
我从温州晚报上摘的。注意最后一行啊!!!你自己估量吧。。不过离题20分应该还不用。。。

用行动书写生命的美丽

今年中考作文题目:做一个行者

--------------------------------------------------------------------------------

http://www.wzwb.com.cn/ 2010年06月12日 15:05

□言帆 罗波兴子

本报讯 今天上午11时,为期两天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门科目语文结束。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中考作文的题目是《做一个行者》,对此,在考点外等候的老师及时给予了点评。

世界杯揭幕,中考开考。这世界突然间充满豪情壮志,2010年的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做一个行者》似乎也融入这样的氛围。

新鲜有时候意味着意外,意外有时候意味着困难,这是大多老师看到这个作文后的感受。很多语文老师都知道,今年作文题目肯定会最大限度避免套题和宿构,表现在题目中,会有所限制,很多老师都针对性进行训练复习。一般而言,作文题目会从三个方面进行限制:立意、选材、写法(构思)。像2009年《从那一刻开始》,更多的是从构思写法上限制。而今年《做一个行者》,更多是从选材上有所限制。

就学生而言,则是一种考验。写好文章的关键是演绎好“行者”的内涵。作文题目的导语整整两段,解释“行”的意思,引导学生的思路。导语中,“用行到阐释生命的意义,用行动书写生命的美丽。” “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行”被界定为相对“知”而言的“行动”。而且导语中还用了试卷中阅读题的内容,鲁迅用呐喊来唤醒民众,汉语的危机需要大家来拯救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行动。

但是导语更多只是解释了“行”的内涵,而从行到行者,就要看学生自己的把握了。行本来可以解释为更多的意思,但导语已有限定。如果命题者以此作为是否套题的依据,那么学生必须要遵循,比如把行者写“成行走的人”而非“行动的人”,则很有可能是种偏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6f54ef2adb
2010-06-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4万
展开全部
人生旅途中行走就是在行动 都应该是个人成长类的文章吧 中考不会评得太紧

Good Luck!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謃阁下
2010-06-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行动 ,写成 行走了 诶 ,但 40分 以上 包 有的 啦 。。
我的 也挺偏 的 , 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