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乐圣-贝多芬.无论你是否懂得音乐,都必定认识他.他是我生平最尊敬的音乐大师之一~大家多多了解名人~~多多听听古典音乐~对提高自身修养很有帮助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懂音乐,只要你的耳朵能感受到音乐,那就能领会古典的精髓和神奇之处.
肖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3.1~1849.10.17)
Chopin,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 肖邦,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1810--1849) 作曲家。父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为波兰人。肖邦出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阿达尔贝·瑞夫尼。七岁时创作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八岁时登台公演。其父为法浯教师,在华沙担任多种职务,他坚持肖邦除受音乐教育外必须同时受普通教育。十岁时,歌唱家卡塔拉尼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十五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十六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但翌年在华沙演奏了他的两首协奏曲后,就离开了被俄国古领的波兰,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筒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诺安的别墅中。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于焕发他的才华。许多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都是在他们结合的时期写成的。他们的关系破裂(乔治·桑的两个孩子挑起了争吵)后,肖邦的灵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继续教课并举行私人音乐会。1848年,虽然病情严重,他仍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他的学生简·斯特林把肖邦带到她姐夫托菲肯勋爵的乡村别墅内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在伦敦,他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于巴黎。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他从菲尔德和胡默尔的作品中学到一些东西,对巴赫作品的学习也使他获益匪浅,但当时的主要作曲家对他几乎没有影响。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富于个性的键盘写作艺术,其优点为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其它影响有的来自波兰民间音乐,在《玛祖卡舞曲》中特别明显;往往要求高度辉煌技巧的旋律风格则源自意大利歌剧。但肖邦谨慎地指出,他的玛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实上它们也是他的最有个性的作品,犹如私人的记事录,记下了一生事业中听作的和声和节奏试验,所探索的最为精致和变化多端的钢琴音色,也记下了他的全部情绪变化。最早一首《玛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离开故乡之前写的;最后一首(f小调)感情强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写的最后一曲。肖邦使钢琴上的《玛祖卡舞曲》成为他所独有的形式;他所作的叙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凯维奇的诗歌的概括的启发而写)和键盘谐谑曲也是如此,他使谐谑曲具有与贝多芬谐谑曲大异其趣的尖刻嘲讽的性质。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个不同的调,是肖邦对巴赫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肖邦认识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于比例完美的钢琴小曲,他在这类作品中注入了丰富而又强烈的诗意,但在奏鸣曲中也表明他有驾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松散的能力。迂腐的学究也许会有争议,说它们不是“严格的”奏鸣曲(虽然每部奏鸣曲都遵守由几个乐章构成的传统形式),但是人们不会希望这些奏鸣曲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为它们的结构别有一种使人感到惬意的逻辑性。他的协奏曲(往往被人们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评论者认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实远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总是灵活而敏感的。有时甚至富于积极的独创性(如大管的应用)。他的演奏在细腻及紧张度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把他的同时代人感到谱上难以理解的经过句弹奏得出神入化。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
(1)钢琴与乐队曲:协奏曲两部;《流畅的行板和波洛奈兹舞曲》;《波兰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维亚克回旋曲》;《把手伸给我》主题变奏曲。
(2)钢琴独奏曲:叙事曲四首;苏格兰舞曲三首;练习曲二十七首;即兴曲三首;玛祖卡舞曲五十一首;夜曲十九首;波洛奈兹舞曲十二首;前奏曲二十五首;谐谑曲四首;奏鸣曲三首;圆舞曲十七首;船歌;摇篮曲;f调幻想曲;幻想即兴曲。
(3)室内乐曲: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引子和波洛奈兹舞曲》。
(4)歌曲:波兰歌曲十七首。
【摘自《外国音乐辞典》】
肖邦 Chopin,Frederic(1810.3.1~1849.10.17)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其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且多为小型乐曲,但卓越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巧使他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之一。他的音乐灵感源于自己和波兰的悲剧性的经历,旋律独具个性,表达了内心深处不仅仅是伤感的感情。其作品虽有浪漫主义的本质,但有古典的纯真和分寸,丝毫没有浪漫主义的表现癖好。生性体弱敏感,幽默而又善于模仿、讽刺。其父系法裔法语教师。全家都酷爱艺术,在襁褓中便对母亲和姐姐的钢琴声有奇特反应,并深受民间音乐熏陶,6岁时即能在琴上弹奏听到的曲调,7岁起随音乐家瑞夫尼学琴五年。8岁首次在慈善音乐会公演,次年敢于在著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卡塔拉尼前演奏,3年后又为出席波兰议会开幕式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即兴演奏。作为“天才儿童”,他不但会弹琴,还会作曲,7岁时作《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并公开出版,康斯坦丁大公将其一首进行曲用于阅兵式上。随后又作了一些波洛涅兹、马祖卡、变奏曲、苏格兰舞曲、回旋曲等。曾师事作曲家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数年,16岁入其领导的当时新建的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为扩展音乐视野首赴维也纳,应当地出版商、钢琴制造商和贵族之请于8月间公演两场,获很大成功。1830年3月在华沙作成年后的正式首演,弹奏所作《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当年11月再离波兰,车行至华沙郊外埃尔斯纳令停车,让精选的一个合唱团演唱了他为爱情专作的一首告别
合唱曲为他送行,似已预示波兰将永远不能再见其游子归来。到达维也纳后,种种情况令人失望,时又值波兰发生起义,奋起抵抗俄国侵略军,他为之十分激动不安,但家人不愿他回波参战,于是决定去巴黎寻求更理想的环境。在等待护照签证期间作了《b小调谐谑曲》、《革命练习曲》等一些富于激情的乐曲,同时还为一些爱国诗词谱曲。后行至德国斯图加特,听到华沙被俄军攻陷的消息,悲痛欲绝,几至不能自拔。1831年9月抵巴黎,为该地极端的“豪华与肮脏、美德与罪恶”而感叹不已。通过一位维也纳朋友的介绍结识了那里的波兰流亡者及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等人。与此同时,在德国的舒曼极度推崇他,称他为新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但他过分纤细的演奏未能在大音乐会中获得所有人的赞赏,只是在沙龙里很受欢迎。这个时期作品有两集《练习曲》、《e小调叙事曲》、《幻想即兴曲》和一些受强烈民族感情激发而作的马祖卡与波洛涅兹舞曲等。1836年结识放荡不羁的女作家乔治·桑,并于1838年秋私奔至马略卡岛,开始了他们十年的同居生活,至1848年终因意见不和而分手。这段时间里写了《24首前奏曲》、戏剧性的《升c小调谐谑曲》、悲壮的《c小调波洛涅兹舞曲》、《f小调幻想曲》、《船歌》、《波洛涅兹幻想曲》、《f小调叙事曲》及《b小调奏鸣曲》等。与桑决裂后精神沮丧,再加上巴黎革命烈火又起,在此情况下接受了其苏格兰女学生斯特林之邀首途访英及苏格兰,由于体弱多病,思乡心切,在英期间全无创作,仅为波兰难民演奏一次。1848年11月返回巴黎后,病情恶化,临终前唯求销毁其未完成手稿,以及在葬礼中咏唱莫扎特的《安魂曲》。死后一周年,当其墓地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在他坟上洒了一盒祖国波兰的泥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乐圣-贝多芬.无论你是否懂得音乐,都必定认识他.他是我生平最尊敬的音乐大师之一~大家多多了解名人~~多多听听古典音乐~对提高自身修养很有帮助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懂音乐,只要你的耳朵能感受到音乐,那就能领会古典的精髓和神奇之处.
肖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3.1~1849.10.17)
Chopin,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 肖邦,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1810--1849) 作曲家。父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为波兰人。肖邦出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阿达尔贝·瑞夫尼。七岁时创作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八岁时登台公演。其父为法浯教师,在华沙担任多种职务,他坚持肖邦除受音乐教育外必须同时受普通教育。十岁时,歌唱家卡塔拉尼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十五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十六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但翌年在华沙演奏了他的两首协奏曲后,就离开了被俄国古领的波兰,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筒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诺安的别墅中。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于焕发他的才华。许多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都是在他们结合的时期写成的。他们的关系破裂(乔治·桑的两个孩子挑起了争吵)后,肖邦的灵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继续教课并举行私人音乐会。1848年,虽然病情严重,他仍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他的学生简·斯特林把肖邦带到她姐夫托菲肯勋爵的乡村别墅内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在伦敦,他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于巴黎。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他从菲尔德和胡默尔的作品中学到一些东西,对巴赫作品的学习也使他获益匪浅,但当时的主要作曲家对他几乎没有影响。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富于个性的键盘写作艺术,其优点为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其它影响有的来自波兰民间音乐,在《玛祖卡舞曲》中特别明显;往往要求高度辉煌技巧的旋律风格则源自意大利歌剧。但肖邦谨慎地指出,他的玛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实上它们也是他的最有个性的作品,犹如私人的记事录,记下了一生事业中听作的和声和节奏试验,所探索的最为精致和变化多端的钢琴音色,也记下了他的全部情绪变化。最早一首《玛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离开故乡之前写的;最后一首(f小调)感情强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写的最后一曲。肖邦使钢琴上的《玛祖卡舞曲》成为他所独有的形式;他所作的叙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凯维奇的诗歌的概括的启发而写)和键盘谐谑曲也是如此,他使谐谑曲具有与贝多芬谐谑曲大异其趣的尖刻嘲讽的性质。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个不同的调,是肖邦对巴赫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肖邦认识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于比例完美的钢琴小曲,他在这类作品中注入了丰富而又强烈的诗意,但在奏鸣曲中也表明他有驾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松散的能力。迂腐的学究也许会有争议,说它们不是“严格的”奏鸣曲(虽然每部奏鸣曲都遵守由几个乐章构成的传统形式),但是人们不会希望这些奏鸣曲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为它们的结构别有一种使人感到惬意的逻辑性。他的协奏曲(往往被人们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评论者认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实远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总是灵活而敏感的。有时甚至富于积极的独创性(如大管的应用)。他的演奏在细腻及紧张度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把他的同时代人感到谱上难以理解的经过句弹奏得出神入化。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
(1)钢琴与乐队曲:协奏曲两部;《流畅的行板和波洛奈兹舞曲》;《波兰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维亚克回旋曲》;《把手伸给我》主题变奏曲。
(2)钢琴独奏曲:叙事曲四首;苏格兰舞曲三首;练习曲二十七首;即兴曲三首;玛祖卡舞曲五十一首;夜曲十九首;波洛奈兹舞曲十二首;前奏曲二十五首;谐谑曲四首;奏鸣曲三首;圆舞曲十七首;船歌;摇篮曲;f调幻想曲;幻想即兴曲。
(3)室内乐曲: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引子和波洛奈兹舞曲》。
(4)歌曲:波兰歌曲十七首。
【摘自《外国音乐辞典》】
肖邦 Chopin,Frederic(1810.3.1~1849.10.17)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其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且多为小型乐曲,但卓越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巧使他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之一。他的音乐灵感源于自己和波兰的悲剧性的经历,旋律独具个性,表达了内心深处不仅仅是伤感的感情。其作品虽有浪漫主义的本质,但有古典的纯真和分寸,丝毫没有浪漫主义的表现癖好。生性体弱敏感,幽默而又善于模仿、讽刺。其父系法裔法语教师。全家都酷爱艺术,在襁褓中便对母亲和姐姐的钢琴声有奇特反应,并深受民间音乐熏陶,6岁时即能在琴上弹奏听到的曲调,7岁起随音乐家瑞夫尼学琴五年。8岁首次在慈善音乐会公演,次年敢于在著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卡塔拉尼前演奏,3年后又为出席波兰议会开幕式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即兴演奏。作为“天才儿童”,他不但会弹琴,还会作曲,7岁时作《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并公开出版,康斯坦丁大公将其一首进行曲用于阅兵式上。随后又作了一些波洛涅兹、马祖卡、变奏曲、苏格兰舞曲、回旋曲等。曾师事作曲家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数年,16岁入其领导的当时新建的华沙音乐学院。1829年为扩展音乐视野首赴维也纳,应当地出版商、钢琴制造商和贵族之请于8月间公演两场,获很大成功。1830年3月在华沙作成年后的正式首演,弹奏所作《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当年11月再离波兰,车行至华沙郊外埃尔斯纳令停车,让精选的一个合唱团演唱了他为爱情专作的一首告别
合唱曲为他送行,似已预示波兰将永远不能再见其游子归来。到达维也纳后,种种情况令人失望,时又值波兰发生起义,奋起抵抗俄国侵略军,他为之十分激动不安,但家人不愿他回波参战,于是决定去巴黎寻求更理想的环境。在等待护照签证期间作了《b小调谐谑曲》、《革命练习曲》等一些富于激情的乐曲,同时还为一些爱国诗词谱曲。后行至德国斯图加特,听到华沙被俄军攻陷的消息,悲痛欲绝,几至不能自拔。1831年9月抵巴黎,为该地极端的“豪华与肮脏、美德与罪恶”而感叹不已。通过一位维也纳朋友的介绍结识了那里的波兰流亡者及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李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等人。与此同时,在德国的舒曼极度推崇他,称他为新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但他过分纤细的演奏未能在大音乐会中获得所有人的赞赏,只是在沙龙里很受欢迎。这个时期作品有两集《练习曲》、《e小调叙事曲》、《幻想即兴曲》和一些受强烈民族感情激发而作的马祖卡与波洛涅兹舞曲等。1836年结识放荡不羁的女作家乔治·桑,并于1838年秋私奔至马略卡岛,开始了他们十年的同居生活,至1848年终因意见不和而分手。这段时间里写了《24首前奏曲》、戏剧性的《升c小调谐谑曲》、悲壮的《c小调波洛涅兹舞曲》、《f小调幻想曲》、《船歌》、《波洛涅兹幻想曲》、《f小调叙事曲》及《b小调奏鸣曲》等。与桑决裂后精神沮丧,再加上巴黎革命烈火又起,在此情况下接受了其苏格兰女学生斯特林之邀首途访英及苏格兰,由于体弱多病,思乡心切,在英期间全无创作,仅为波兰难民演奏一次。1848年11月返回巴黎后,病情恶化,临终前唯求销毁其未完成手稿,以及在葬礼中咏唱莫扎特的《安魂曲》。死后一周年,当其墓地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在他坟上洒了一盒祖国波兰的泥土。
展开全部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乐圣-贝多芬.无论你是否懂得音乐,都必定认识他.他是我生平最尊敬的音乐大师之一~大家多多了解名人~~多多听听古典音乐~对提高自身修养很有帮助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懂音乐, ... 展开全部>
彼岸花开爱重来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乐圣-贝多芬.无论你是否懂得音乐,都必定认识他.他是我生平最尊敬的音乐大师之一~大家多多了解名人~~多多听听古典音乐~对提高自身修养很有帮助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懂音乐, ... 展开全部>
彼岸花开爱重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