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上的《电机与电器》主要学什么,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电机与电器》专业攻读硕土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调试)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研究生的质量,特制定本专业攻读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新型电机理论及机电一体化
2、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3、智能电器及在线监测技术
4、高频功率磁元件分析与应用
5、电机电器智能测试技术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为专题研究时间。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生分配等均在此年限内安排。在职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半,在此期间应同时完成教师工作量的1/3;论文工作期间可脱产进行,时间为一年。在职硕士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必须累计学满32—36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22分,非学位课程10—14学分,学位课程经考试合格(7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为及格线)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四、课程设置(见后面)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综合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第三学期确定研究课题与论文题目,可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自选,或由导师指定。研究课题与论文题目一般应与教研室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要考虑实验和物质条件的可能,要注意反映当前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对国民经济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硕士生要阅读有关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独立进行开题报告,向审查小组报告,经审查合格后才能作为论文题目,以保证课题有可靠的基础。
第五学期完成科研工作、撰写学位论文、送审并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福州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自学为主,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和作业检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注意硕士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
专业:电机与电器
分类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 学分 周学时 上课
学期
学
位
课
程 公
共
必
修
课 1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
40 1.5
1 3
2 1
2
2 英语 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200
40 5
1 5,5
2 1-2
2
3 模糊数学 60 3 3 1
专
业必
修
课 c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60 3 3 1
2 电机电器内部电磁场* 80 4 4 3
3 电机动力学* 80 4 4 3
4 电磁机构动态分析 80 4 4 2
非
学
位
课
程 1 计算机程序设计 60 3 3 1
2 数值分析 60 3 2 2
3 现代控制理论 60 3 3 1
4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 40 2 2 3
5 现场总线技术 40 2 2 2
6 计算机接口技术 40 2 2 2
7 传感技术 40 2 2 1
8 电磁兼容技术 40 2 2 2
9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40 2 2 3
10 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及其应用 40 2 2 3
11 DSP技术及其在电机控制的应用 40 2 2 3
12 智能仪器 40 2 2 2
13 电力电子装置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40 2 2 3
14 第二外国语 160 4 4,4 3,4
15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40 2 2 3
16 永磁电机理论 40 2 2 2
17 电机调速控制 40 2 2 2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保证学位研究生的质量,特制定本专业攻读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新型电机理论及机电一体化
2、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3、智能电器及在线监测技术
4、高频功率磁元件分析与应用
5、电机电器智能测试技术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为专题研究时间。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生分配等均在此年限内安排。在职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半,在此期间应同时完成教师工作量的1/3;论文工作期间可脱产进行,时间为一年。在职硕士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必须累计学满32—36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22分,非学位课程10—14学分,学位课程经考试合格(7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为及格线)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四、课程设置(见后面)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综合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第三学期确定研究课题与论文题目,可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自选,或由导师指定。研究课题与论文题目一般应与教研室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要考虑实验和物质条件的可能,要注意反映当前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对国民经济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硕士生要阅读有关文献和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独立进行开题报告,向审查小组报告,经审查合格后才能作为论文题目,以保证课题有可靠的基础。
第五学期完成科研工作、撰写学位论文、送审并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福州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自学为主,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和作业检查,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特别是注意硕士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
专业:电机与电器
分类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 学分 周学时 上课
学期
学
位
课
程 公
共
必
修
课 1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
40 1.5
1 3
2 1
2
2 英语 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200
40 5
1 5,5
2 1-2
2
3 模糊数学 60 3 3 1
专
业必
修
课 c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60 3 3 1
2 电机电器内部电磁场* 80 4 4 3
3 电机动力学* 80 4 4 3
4 电磁机构动态分析 80 4 4 2
非
学
位
课
程 1 计算机程序设计 60 3 3 1
2 数值分析 60 3 2 2
3 现代控制理论 60 3 3 1
4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 40 2 2 3
5 现场总线技术 40 2 2 2
6 计算机接口技术 40 2 2 2
7 传感技术 40 2 2 1
8 电磁兼容技术 40 2 2 2
9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40 2 2 3
10 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及其应用 40 2 2 3
11 DSP技术及其在电机控制的应用 40 2 2 3
12 智能仪器 40 2 2 2
13 电力电子装置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40 2 2 3
14 第二外国语 160 4 4,4 3,4
15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40 2 2 3
16 永磁电机理论 40 2 2 2
17 电机调速控制 40 2 2 2

2025-03-11 广告
ABB变频电机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电机功率:应该根据负载的功率来选择变频电机,以确保电机在高效率下运行。常见的变频电机功率包括200W、300W、500W、1000W等。2. 电机电压和电流:选择变频电机时,应该考虑电机的电压...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电机行业提供
展开全部
电机与电器是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但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新型电机理论及机电一体化
2、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3、智能电器及在线监测技术
4、高频功率磁元件分析与应用
5、电机电器智能测试技术
毕业后从事的是与电机与电器方面的研究、应用与教学工作。
课程有: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英语——基础英语、专业英语
模糊数学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电机电器内部电磁场
电机动力学
电磁机构动态分析
计算机程序设计
数值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
现场总线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
传感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及其应用
DSP技术及其在电机控制的应用
智能仪器
电力电子装置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第二外国语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永磁电机理论
电机调速控制
1、新型电机理论及机电一体化
2、电机控制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3、智能电器及在线监测技术
4、高频功率磁元件分析与应用
5、电机电器智能测试技术
毕业后从事的是与电机与电器方面的研究、应用与教学工作。
课程有: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英语——基础英语、专业英语
模糊数学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电机电器内部电磁场
电机动力学
电磁机构动态分析
计算机程序设计
数值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
现场总线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
传感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电力电子高频磁技术及其应用
DSP技术及其在电机控制的应用
智能仪器
电力电子装置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第二外国语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永磁电机理论
电机调速控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