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时期,足已影响当时时势的士族都有哪些。
我问题的题目写错。
应该是当时“各大大小小的士族。”
比如中山甄家也是个士族。 展开
且分两个时期:
到196年,三国前期,主要有:
1、刘家宗族内的刘表、刘焉就不说了。
2、袁绍、袁术代表的汝南袁家是实力派。从袁安开始,很多做官的都是其门生故吏。
3、沛国曹家,这是新兴的势力。
4、弘农杨家,这也是老牌势力。
5、安平崔家,代表人物是崔烈。
6、颍川荀家、陈家、钟家、韩家,这些和党锢有关的,算是清流。
7、其实除了世家,后汉有一支力量很特殊,就是带有相师色彩的如郭泰、许劭、许靖、何颙等人,他们代表了一种“风评”力量——当然不算士族了,但可以影响政局。哪怕许劭家族里有许训许相其实也和他个人的影响力无关。
其它的地方势力有河东卫家、陈留郭家(郭援那一支)、陈留高家、太原王家、泰山羊家、颍川辛家、扶风马家(马日磾)、庐江周家。
还有些地方称雄的或者比较有实力的如马腾、陶谦、吴郡的孙、吴、顾、陆、张、朱等,那就很多了。
到了196年-220年左右:
1、曹操控制的中央政权。很多家族被拢在这个旗下,但是被打击的也够呛了,比如杨、崔。至于袁家干脆就随着袁术称帝、袁绍垮台慢慢衰败了。刘表也一样被打击掉。
2、孙家。孙坚、孙策经营,孙权摘了果子。
3、刘备,这是新崛起的。
这里只列三家,因为战时,很多士族都得屈服在军权下。这段时期曹家控制的汉朝里,司马家也崛起了。
扩展资料:
历史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
在官渡之战中,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在白狼山之战中,派遣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随后又平定辽东,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
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一度威震华夏,但不久,徐晃击退关羽。曹操又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正式开始。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东吴孙权重新联盟,并致力恢复国内生产。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控制了大权。
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人先后三次讨伐司马氏,均以失败告终。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时期
且分两个时期吧:
到196年,三国前期,主要有:
1、刘家宗族内的刘表、刘焉就不说了。
2、袁绍、袁术代表的汝南袁家是实力派。从袁安开始,很多做官的都是其门生故吏。
3、沛国曹家,这是新兴的势力。
4、弘农杨家,这也是老牌势力。
5、安平崔家,代表人物是崔烈。
6、颍川荀家、陈家、钟家、韩家,这些和党锢有关的,算是清流。
7、其实除了世家,后汉有一支力量很特殊,就是带有相师色彩的如郭泰、许劭、许靖、何颙等人,他们代表了一种“风评”力量——当然不算士族了,但可以影响政局。哪怕许劭家族里有许训许相其实也和他个人的影响力无关。
其它的地方势力有河东卫家、陈留郭家(郭援那一支)、陈留高家、太原王家、泰山羊家、颍川辛家、扶风马家(马日磾)、庐江周家。
还有些地方称雄的或者比较有实力的如马腾、陶谦、吴郡的孙、吴、顾、陆、张、朱等,那就很多了。
到了196年-220年左右:
基本形成了:
1、曹操控制的中央政权。很多家族被拢在这个旗下,但是被打击的也够呛了,比如杨、崔。至于袁家干脆就随着袁术称帝、袁绍垮台慢慢衰败了。刘表也一样被打击掉。
2、孙家。孙坚、孙策经营,孙权摘了果子。
3、刘备,这是新崛起的。
这里只列三家,因为战时,很多士族都得屈服在军权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段时期曹家控制的汉朝里,司马家也崛起了。
223年以后,随着三国鼎立的局势。
蜀国没有什么好的世家,什么马家、许家、吴家、诸葛都是外来户落地生根。
吴国还是孙、吴、顾、陆、张、朱略过。
魏国政权里曹丕称帝主要有:
1、曹家。
2、司马家。
3、荀家。
4、陈家。
5、杨家。
6、钟家。
7、武威贾家。
8、琅琊王家
9、辛家
10、羊家
11、沛国桓家
其实这才是后面魏晋士族的基础。
参见《后汉书》及《三国志》
姓氏 郡望 始祖 代表人物
卢 范阳涿县 卢植 卢谌、卢循
荀 颖川临颍 荀淑 荀勖、荀崧
袁 陈郡阳夏 袁滂 袁瑰、袁乔、袁崧
杨 弘农华阴 杨震 杨佺期
蔡 陈留圉城 蔡棱 蔡豹
王 琅邪临沂 王祥 王导、王敦、王羲之
谢 陈国阳夏 谢衡 谢尚、谢安、谢石
温 太原祁县 温恢 温羡、温峤
郗 高平金乡 郗鉴 郗鉴、郗愔、郗超
刁 渤海饶安 刁恭 刁协
刘 彭城 刘讷、刘砥 刘隗
周 汝南安成 周裴 周浚、周顗
应 汝南南顿 应璩 应詹
卞 济阴冤句 卞统 卞壸、卞敦
郭 河东闻喜 郭瑗 郭璞
庾 颍川鄢陵 庾衮、庾琛 庾亮、庾冰
桓 谯国龙亢 桓彝 桓温、桓冲、桓玄
王 太原晋阳 王昶 王浑、王坦之、王国宝
范 南阳顺阳 范晷 范汪、范宁
刘 沛国相县 刘馥 刘弘、刘惔
刘 中山魏昌 刘迈 刘舆、刘琨、刘演
祖 范阳遒县 祖武 祖逖、祖约
何 庐江灊县 何祯 何充
褚 河南阳翟 褚 褚裒
诸葛 琅邪阳都 诸葛诞 诸葛恢、诸葛长民
殷 陈郡长平 殷羡 殷浩、殷仲文、殷仲堪
羊 泰山南城 羊茞、羊耽 羊琇、羊鉴
王 东海郯县 王肃 王恂、王恺、王雅
刘 东莱掖县 刘胤 刘胤
桓 谯国铚县 桓诩 桓宣、桓伊
毛 荥阳阳武 毛宝 毛宝、毛德祖
孙 太原中都 孙资 孙楚、孙绰、孙盛
干 新蔡 干统 干宝
江 陈留圉城 江蕤 江统、江允、江逌
刘 彭城沛县 刘距 刘毅
朱 义阳 朱焘 朱序
卫 河东安邑 卫觊 卫瓘、卫玠
顾 吴国吴县 顾雍 顾荣
纪 丹阳秣陵 纪亮 纪瞻
贺 会稽山阴 贺齐 贺循
张 彭城 张昭 张闿
陆 吴郡吴县 陆纡、陆康 陆机、陆云、陆纳
戴 广陵 戴烈 戴谧
孔 会稽山阴 孔潜 孔愉、孔安国
丁 会稽山阴 丁固 丁潭
陶 丹阳 陶基 陶回
甘 丹阳 甘宁 甘卓
而在开始的时期连渣都不是的刘备,就因为姓刘,刚好又是刘邦不知道几代孙,从卖草鞋的一跃成为最后的蜀汉皇帝,不得不说他那汉帝皇叔的身份帮了他多大的忙!乃至于三国演义等书籍都把他写成了三国鼎立的唯一正统,果然是占尽舆论优势啊!而与他白手起家一直跟随的关羽和张飞,自然成了他刘家独苗的强大兄弟盟,关羽领了荆州,张飞领了益州,都封侯拜将!位及人臣,因为他们是最忠心不二的!而对蜀汉功劳最大,超过关张的诸葛亮和赵云因为终究是外人而只能在死后封侯,可见当时的做官靠的全是家世,要不然诸葛亮怎么会窝在隆中等着不得志的刘备来请呢,因为他就是想把刘备扶植成为大军阀,好让自己也位及人臣。
袁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门下故吏众多。”由此一句话可以看到袁家在汉朝时的势力有多大了,当时的名士几乎大部分出自袁家的门下,曹操要想和袁绍争夺天下几乎在当时是一种自杀行为。可惜袁绍就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家族势力,而不肯重用外姓,把自己的割地全部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和亲戚,结果当时是群雄逐鹿而不是三分天下,所以袁绍的这种举动导致手下人心向背,甚至在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兄弟反目,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自相残杀,给了曹操机会,一举将袁氏消灭!
至于袁绍的弟弟袁术则不折不扣是个白痴,即使袁家影响在大,毕竟也比不过皇室刘家,他甚至造出了“袁氏属土,当代火(汉朝的五行属火)”的言论,做起了皇帝,自然搞的天怒人怨,结果就兵败将亡了!
曹 由于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他的地位自然是遭别人鄙弃的,但偏偏他是三国时期野心最大政治家,奠定了魏国的基础,他的子孙都成了帝王!而他虽然有“唯才是举”的名论,但他的势力毕竟都是靠家族武装维持的,前期帮他打天下的将领当中,夏侯兄弟和曹氏兄弟自然官阶比张辽等外姓将军要高,大将军和大司马分别由夏侯dun(打不出,对不住啦)和曹仁分领,而曹纯,曹休,曹真等曹氏直系自然也都是接下来的人选啦!
公孙 这个姓氏是辽西和辽东的大姓,撇开辽东的不说,辽西的公孙瓒毫无疑问是三国初期最大的势力之一,白马将军威镇九州,刘备从一开始只是他手下的手下,可惜公孙瓒没能笑到最后,败给了袁绍,结果辽西的这一支就灭亡了。而辽东的公孙康则在魏国根基牢固的时候造反,自然是螳臂挡车,也被司马懿毫无悬念的灭了。
孙 东吴的帝姓,由“江东猛虎”孙坚开始,孙家好象就是人才辈出,孙坚从董卓之乱开始就表现活跃,他的大儿子孙策则更是胸中大志,凭借江东人才的帮助,打下六郡八十一州,继承人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在赤壁一役打退曹操的南下,成为三国最大势力之一,即位帝号,不能不说是强悍!
马 汉伏波将军马瑗之后,在羌族之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一度让曹操担忧,于是他就用计杀害了马腾,而马腾的儿子马操勇武异常,被羌人成为“神威天将军”,得羌人之助,和曹操进行了相当长的对峙,最后因为手下背叛才宣告失败!不过马操最后投靠了刘备,被封了“五虎将军”之一,可见马家的影响有多么的大(马操虽然战功卓越,但五虎将军的名号相与他的出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刘备可不希望马操反了拿着羌人大军来和他过不去)。
司马 最后来说说司马一家,由于司马这个姓本身就是由官名演变来的,所以司马家的人自然是出身于官宦世家,司马懿的父亲就是京兆伊司马防,在当时也是个大官!司马懿凭借这个优势进入魏国官场,并发挥出他的军事才能,最后夺取了大将军曹真的兵权,逐渐替代了北魏,他的二儿子司马昭更在魏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晋,而最后结束三国历史的也是司马家的晋朝,只能说司马家是三国最后的赢家!
魏国有:
夏侯家、曹家 代表人物:曹嵩 曹操 夏侯敦 夏侯渊 曹操能白手起兵而且手下有那么多的本家优秀将领 世家之大可见一斑(主要是夏侯家)
卫家 商业大家 就是卫仲道他家
陈家 代表人物:陈珪、陈登 在徐州势力很大 而且投曹后陈登任广陵太守时 手下几万丹阳精兵 曹操也不敢随意指挥
司马家 代表人物:司马防 司马朗 司马懿,尤其是后期更是夺了魏国大权
西蜀:
马家 代表人物:马腾 其祖宗是伏波将军马援 其家在西凉经营数十代 可称大世家
马家 代表人物:马良 马谡
糜家 商业大家 在徐州势力很大 代表人物:糜竺 糜芳
庞家 代表人物:庞德公 庞统 在乱世中还能安心开书院 影响可见一斑
诸葛家 代表人物:诸葛玄 诸葛瑾
东吴:
蔡家 代表人物:蔡瑁 在荆州势力很大
蒯家 代表人物:蒯良 蒯越 和蔡家一起掌握荆州政权
鲁家 代表人物:鲁肃 商业大家
陆家 代表人物:陆逊 陆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