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六大目标的看法

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说明... 请选择其中的一点说明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42df61d8d
2010-06-17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一)六大解放。

总体说来,新课程改革确实为我市的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有人把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用“六大解放“来概括(语文课改的实绩):

首先,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往往不敢让学生看过多课外书籍,既怕课外书籍中的“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灵,也怕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大自然,担心学生因思想“不成熟”而产生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看法。由于不敢看,所以不会看,因此学生的心灵缺乏营养,缺少展翅飞翔的精神力量。这一状况在课改开始以后得到根本改变。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指引下,鼓励学生看书,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从外部世界吸收了大量信息,内心世界得到空前的丰富,为学生敢想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其次,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用僵化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唯一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想,也不必要想。“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的现象严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鼓励学生对语文教材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我市的语文教学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敢想,鼓励学生放飞想象,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创造意识极大地增强,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各种各样有创意的观点层出不穷,许多观点不仅启发了其他同学,也启发了教师的思维。这一局面非常喜人。

第三,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嘴巴。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有故意贬抑学生口才的倾向。比如把有想法却不善于表达褒为“内秀”,把口才好贬为“巧言令色”,把说话“期期艾艾”看作是“文质彬彬”,是“规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理论上彻底摈弃了这种陈腐的偏见,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目前,我市的语文课上,绝大部分学生的嘴巴得到了空前解放。学生举手可以发言,不举手也可以发言;在座位上可以发言,站到讲台上讲更好;在课内小组讨论好,回家跟父母讲,跟邻居讲更好;体察老师用意正确发言好,指出老师、同学的错误,发现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更好。根据笔者听课的感受,许多语文课一改以往沉闷压抑的空气,学生发言踊跃,辩论积极,有时甚至到了把老师“晾”在一边的程度。解放学生的嘴巴的意义更在于:传统的师生单向信息传播,转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人生。

第四,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双手。我国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动手训练,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学生动手能力差是传统教学中常见现象。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自习不够,二是不让或很少让学生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用很多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学生动手就是记笔记。进入课改以后,这种现象得到了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干”的特点特别鲜明,很多时候出现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牵着老师走的现象。学生对语文综合性活动兴趣大增,而且以前活动是个别学生,现在是全员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展示才华,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的措施,老师除了在初期做一些示范与引导外,一般由学生自始至终承担和完成。所有这些解放学生双手、鼓励学生“敢干”的措施,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五,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空间。传统教育常常把学生限制在教室,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进入课改以后,不少学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带领学生走进大社会,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密切注视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的学校发动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成“公益广告集锦”、“新新词汇”、“错别字门诊”、“精彩店名举隅”等,并进行装祯设计,制作成手抄报展示。这种拓展了的学习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观和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和能力。

第六,语文课改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空间和时间都被机械重复的“题海”填满。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一个读了十二年中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却很少,对语文的真味体验很少,甚至对语文毫无兴趣。语文课改以后,学生的作业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中,学生通过审美感知,敏锐地把握语文中美好的事物;通过审美想象,任思绪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领会和感悟语文的深刻意蕴。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课改实施的好的学校和老师,他们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今天的语文课改所实现的“六大解放”,正是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儿童“六大解放”。这“六大解放”是培养创新素质的真谛,也是高度教育民主的体现,是对我市语文课改所取成绩的最好概括。

(二)四大变化。

前面所说都是大语文课程取得的成绩,回到课堂上,我们的变化也相当明显,取得的实绩相当喜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气象。概括起来有四大变化(语文课堂的进步):

变化一:教师对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发生了变化。

这一点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向发生了明显的调整,而且调整是比较到位的。所谓教学取向,就是语文教学“走哪一条路”“走向哪里”一类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把语文当什么来教。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一种真理模式取向,即把语文当作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来教。这种取向对语文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语文课上老师对课文条分缕析,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课,没有思想的引导,没有审美的教育,没有情感的陶冶,没有心灵的触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丧失殆尽。

新课标把语文课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认为语文课是关于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现在语文实践观已为我们语文教师普遍接受,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转变。具体体现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确立,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性质进行重新诠释和规定。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彰显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展示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努力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变化二:课堂上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

既然语文课不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课,那么教师也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师生之间知识上的落差不再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由师生之间的知识上的差异变成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障碍。对话观念的全面引入,最深刻的意义不是教学方法和策略层面的,而是学生观层面的,是师生关系层面的。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与文本的对话者。“这个文本是什么?”的问题被“这个文本对我意味着什么?”取代。这种提问方式的变化标志着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地位和意义发生了重大调整,具体表现为学生主体地位的获得。新课程的教学形态中,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过去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让给学生的,是教师在理性意义上为学生“维权”,而在新课程里,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上课的前提条件,是由语文课的本质要求决定的。

由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变化,教师教色随之变化。在课堂上也开始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管理者的角色逐步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开始有意识的强调帮助、引导、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帮助学生扫除对话的障碍。

变化三:教师对课堂结构层面的关注发生了变化。

课前的准备,老师们不再把关注的重点仅仅放在语文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层面之上,不再拘泥于字词句章的知识点的落实灌输,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到活跃在课程因素组合的中观课程结构中,着力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等方面。课内外结合成为教师自觉的语文教学行为。语文课堂上适当向课外延伸拓展,对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兴趣,大有好处。

与此同时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固定的由检查预习、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和写作特色等几个环节组成的课堂教学套路已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们极具个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特别是在导入这一环节上,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确实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语文课上洋溢着的蓬勃活力与生机。

变化四: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有学者指出,语文新课程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并不是体现在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强调上,这种强调只是一般性的,是各学科共通的,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和适用程度也是可以商榷的。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中,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感性学习的强调上。我们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对熏陶感染、体验、感悟的强调,对语感的强调,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强调,等等,这些都是体现了语文感性学习的特征,是对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面认同。我们许多老师都深有体会,语文课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其它课程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根本的,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不同的主要内容是感性化的学习。

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程度开始发生变化。课堂上老师们明显地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开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课堂上学生基本上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合作探究,下课能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进行延伸拓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