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健康协调运转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思想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几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
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制定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主导和被主导。既不能因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简单地排斥社会思想多样化,也不能因为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进一步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的水平,形成社会思想领域既百花齐放又主旋律鲜明的生动局面。
二、操作上把握好几个方面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它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方法论,在操作层面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先进性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一方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2页)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置于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另一方面,“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同上,第306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先进性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与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先进性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体现出广泛性的要求,这是由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境界的多层次性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这就决定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不能采取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必须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先进性,不是脱离广泛性而孤立地存在的先进性;我们所讲的广泛性,不是脱离先进性指导的广泛性。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不是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境界仅仅停留在低水平、低标准上,而是要将不同觉悟、不同层次的人们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先进性代表一种崇高趋势和最终追求,只有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提倡,才能发挥它凝聚引导、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不断将人们向更高、更新的层次提升。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并用中华民族的语言和风格准确地加以表达。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努力做好优秀价值传统的承接工作。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许多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借鉴意义。如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向往和追求的观念、民本观念、和谐观念、诚信观念、天人合一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拿来就用,而是要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曾创造出自己的、各具特色的价值体系,尽管有些内容对我们没有直接借鉴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某些内容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甚至是可以吸纳的。我们必须继承、吸纳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产生的各种价值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因为在人类各种价值体系中,不仅有反映本民族、本阶级要求的内容,也有反映人类共同要求的内容。即使是某些反映剥削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内容,也包含着可以为我们重新诠释和改造的积极因素,经过扬弃,可以为我所用。例如,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就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创造的,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实际上,西方社会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也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非卖品,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借鉴和吸纳的。
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内容,是该民族绝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尺度。因此,它本身要求不能、事实上也不可能经常变化。如果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这个民族就会无所适从。这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相对稳定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民族对现时代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认同。然而,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核心价值体系也会不断变化。因此,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又呈现出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传承,就是价值体系的变迁。从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变迁史。这部变迁史,是价值冲突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有新的价值观上升、占据核心地位并对其他价值观进行整合的历史,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追求和谐完美的价值目标的历史。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我国基本国情和最广大人民现实需求的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依据。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又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某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要求,会不断添加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包含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理想是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设想和期望。理想具有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品格,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构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仅仅依靠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希望和理想来支撑,更要依靠社会主义的直接实践和社会现实。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说过:“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版第34卷第466页)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从社会主义制度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有助于他们真切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远大理想依靠扎实的工作才能实现,离开实实在在的实践,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又必须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切实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将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现阶段的工作目标真正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健康协调运转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思想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几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
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制定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主导和被主导。既不能因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简单地排斥社会思想多样化,也不能因为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进一步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的水平,形成社会思想领域既百花齐放又主旋律鲜明的生动局面。
二、操作上把握好几个方面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它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方法论,在操作层面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坚持这个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先进性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一方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2页)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置于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另一方面,“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同上,第306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先进性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与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先进性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体现出广泛性的要求,这是由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境界的多层次性决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这就决定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不能采取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必须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也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先进性,不是脱离广泛性而孤立地存在的先进性;我们所讲的广泛性,不是脱离先进性指导的广泛性。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不是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境界仅仅停留在低水平、低标准上,而是要将不同觉悟、不同层次的人们引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先进性代表一种崇高趋势和最终追求,只有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提倡,才能发挥它凝聚引导、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不断将人们向更高、更新的层次提升。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就是要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并用中华民族的语言和风格准确地加以表达。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努力做好优秀价值传统的承接工作。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许多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借鉴意义。如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向往和追求的观念、民本观念、和谐观念、诚信观念、天人合一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拿来就用,而是要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曾创造出自己的、各具特色的价值体系,尽管有些内容对我们没有直接借鉴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某些内容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甚至是可以吸纳的。我们必须继承、吸纳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产生的各种价值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因为在人类各种价值体系中,不仅有反映本民族、本阶级要求的内容,也有反映人类共同要求的内容。即使是某些反映剥削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内容,也包含着可以为我们重新诠释和改造的积极因素,经过扬弃,可以为我所用。例如,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就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创造的,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实际上,西方社会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也不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非卖品,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借鉴和吸纳的。
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内容,是该民族绝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尺度。因此,它本身要求不能、事实上也不可能经常变化。如果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这个民族就会无所适从。这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相对稳定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民族对现时代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认同。然而,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核心价值体系也会不断变化。因此,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又呈现出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传承,就是价值体系的变迁。从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变迁史。这部变迁史,是价值冲突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有新的价值观上升、占据核心地位并对其他价值观进行整合的历史,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追求和谐完美的价值目标的历史。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我国基本国情和最广大人民现实需求的体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依据。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又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某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要求,会不断添加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包含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理想是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设想和期望。理想具有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品格,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构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仅仅依靠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希望和理想来支撑,更要依靠社会主义的直接实践和社会现实。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说过:“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版第34卷第466页)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从社会主义制度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有助于他们真切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远大理想依靠扎实的工作才能实现,离开实实在在的实践,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又必须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切实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将远大的社会理想和现阶段的工作目标真正统一起来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给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也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价值的多元并存中形成价值共识,确立得到多数社会成员“公认”的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性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才能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城乡、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进、共创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给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也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价值的多元并存中形成价值共识,确立得到多数社会成员“公认”的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思想文化的统一性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才能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城乡、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进、共创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