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大学选修课论文,绝对原创
试述东西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东西两大阵营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从而催生了“冷战”这个新鲜名词。所谓“冷战”,实质上是一种不存在具有更高权威的一方把自己的行为规范强加于另外一方的战略平衡。这是一种特殊的安全困境模式。而这种特殊国际关系模式的形成正是基于两大阵营的形成。
分析两大阵营的形成,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其历史背景。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格局。同样,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之间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它们各自操控下的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
首先看二战后的美国。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这也是确定具有如此野心的外交战略目标的实力基础。纵观整个2战,美国本土基本没有收到过什么打击,工业基础完好。而且还控制着核武器,具有无可争议的核优势。而欧洲传统强国则在战争中基本化为一片废墟。德国1946年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竟不到1938年的1/3;英国战争结束时国债已高达237.4亿英镑,甚至变成自己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债务国;法国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达到1.4万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意大利194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倒退到1911年水平。诸多事实都表明战后欧洲已经衰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因而在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欧洲各国迫于自身需要外加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同的共同敌视,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而苏联。其军队是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1000万人,占其二战期间总伤亡的73%。而在结束欧洲战争之后,苏联还参加了对日作战。战争尽管给苏联带来了近2000万人的巨大伤亡,1700多个城市和7万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总损失等于苏联全部财产的1/4,有2500万人无家可归,人们的食品、衣服都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但是其军事力量却获得长足进展。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拥有1136.5万人,而1941年约有540万人;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苏联自行研制的很多新型进攻性武器也都有极大发展(如重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强击机等)。苏联已成为世界上头等军事强国。而且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从建立“东方战线”起,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包括芬、波、罗、捷、德等国的领土)先后划入苏联版图,总面积为5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450万人。而苏军的反攻又使它进驻欧洲更广阔的地区。在欧洲、亚洲形成了与美军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并且能将两条军事分界线连成一片,其间包括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些国家获得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途径大致分为三类:第一,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第二,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如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第三,在苏联的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如民主德国。总之,东欧各国获得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途径不同,这对这些国家以后的发展及其国际地位都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影响。但它们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都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都实行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都以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目标。因而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只能听从苏联的指示,不可避免的站在苏联一边。
除了现实的历史背景,两大阵营的形成还在于美苏之间的和平观与世界观的差异。英国和苏联这样的传统大国,历来奉行现实主义。斯大林和丘吉尔从自身政治哲学出发,根本不认为“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能携手共建一个新世界。他们把对方当作无可挽回的大敌,认为冲突迟早来临,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巩固自身的谈判筹码。在他们眼中,二战后的世界与过往战争的结果是一样的:谁占领的土地谁说了算,最后双方通过力量博弈和谈判构筑一个势力均衡的体系以达到和平。美国的想法与之天差地远,它的对外政策带有极大的理想化、道德化的成分,视传统的均势政治、势力范围如洪水猛兽,并认为战时盟国必须协力以“四大警察”为蓝本构建一个威尔逊式的新世界。
因而,无论是现实和思想的上的差异,都造就了东西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的局面。这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吧。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随后苏联又建立“华约”与之抗衡。从开推开了两极格局的历史新阶段。
试述东西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东西两大阵营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从而催生了“冷战”这个新鲜名词。所谓“冷战”,实质上是一种不存在具有更高权威的一方把自己的行为规范强加于另外一方的战略平衡。这是一种特殊的安全困境模式。而这种特殊国际关系模式的形成正是基于两大阵营的形成。
分析两大阵营的形成,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其历史背景。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格局。同样,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之间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它们各自操控下的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
首先看二战后的美国。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这也是确定具有如此野心的外交战略目标的实力基础。纵观整个2战,美国本土基本没有收到过什么打击,工业基础完好。而且还控制着核武器,具有无可争议的核优势。而欧洲传统强国则在战争中基本化为一片废墟。德国1946年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竟不到1938年的1/3;英国战争结束时国债已高达237.4亿英镑,甚至变成自己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债务国;法国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达到1.4万多亿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意大利194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倒退到1911年水平。诸多事实都表明战后欧洲已经衰落,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因而在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后,欧洲各国迫于自身需要外加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同的共同敌视,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而苏联。其军队是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1000万人,占其二战期间总伤亡的73%。而在结束欧洲战争之后,苏联还参加了对日作战。战争尽管给苏联带来了近2000万人的巨大伤亡,1700多个城市和7万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总损失等于苏联全部财产的1/4,有2500万人无家可归,人们的食品、衣服都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但是其军事力量却获得长足进展。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拥有1136.5万人,而1941年约有540万人;1943~1945年每年平均生产12万门炮、19390万发炮弹、3万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苏联自行研制的很多新型进攻性武器也都有极大发展(如重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强击机等)。苏联已成为世界上头等军事强国。而且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从建立“东方战线”起,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包括芬、波、罗、捷、德等国的领土)先后划入苏联版图,总面积为5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450万人。而苏军的反攻又使它进驻欧洲更广阔的地区。在欧洲、亚洲形成了与美军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并且能将两条军事分界线连成一片,其间包括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些国家获得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途径大致分为三类:第一,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第二,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如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第三,在苏联的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如民主德国。总之,东欧各国获得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途径不同,这对这些国家以后的发展及其国际地位都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影响。但它们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都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都实行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都以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目标。因而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只能听从苏联的指示,不可避免的站在苏联一边。
除了现实的历史背景,两大阵营的形成还在于美苏之间的和平观与世界观的差异。英国和苏联这样的传统大国,历来奉行现实主义。斯大林和丘吉尔从自身政治哲学出发,根本不认为“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能携手共建一个新世界。他们把对方当作无可挽回的大敌,认为冲突迟早来临,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巩固自身的谈判筹码。在他们眼中,二战后的世界与过往战争的结果是一样的:谁占领的土地谁说了算,最后双方通过力量博弈和谈判构筑一个势力均衡的体系以达到和平。美国的想法与之天差地远,它的对外政策带有极大的理想化、道德化的成分,视传统的均势政治、势力范围如洪水猛兽,并认为战时盟国必须协力以“四大警察”为蓝本构建一个威尔逊式的新世界。
因而,无论是现实和思想的上的差异,都造就了东西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的局面。这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吧。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随后苏联又建立“华约”与之抗衡。从开推开了两极格局的历史新阶段。
展开全部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否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以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民主派当时领导人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广泛地传播了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它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辛亥革命也有它失败的一面。这次革命虽然赶走了清朝皇帝,建立了共和国,却没有能够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以致使中国人民在辛亥革命后仍然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之下。
在近年来,有人否定辛亥革命,说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导致了中国的军阀混战;而由于中国的军阀混战,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那么辛亥革命是否真的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呢?从根本上说,是由腐败透顶的封建统治本身造成的。因为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历史走到20世纪初年,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日益深化;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帝国主义大肆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渗透,而清政府则竭尽全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容忍和保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从1901年到1911年,中国铁路交通、航海贸易、财政金融、工矿企业,几乎全部操纵在帝国主义手中。
其次,军阀混战是帝国主义互相争夺中国殖民地的反映。近代中国的军阀势力最早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一些地方督抚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兵权、财权和任命官员的行政权力,因此出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军阀。可以说,军阀的割据和混战的历史现象,正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显然,把军阀混战归咎于辛亥革命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不是辛亥革命,而恰恰是相反,由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无疑它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和实现社会进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非但不是延缓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它反而是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辛亥革命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否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以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民主派当时领导人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广泛地传播了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它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辛亥革命也有它失败的一面。这次革命虽然赶走了清朝皇帝,建立了共和国,却没有能够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以致使中国人民在辛亥革命后仍然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之下。
在近年来,有人否定辛亥革命,说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导致了中国的军阀混战;而由于中国的军阀混战,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那么辛亥革命是否真的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呢?从根本上说,是由腐败透顶的封建统治本身造成的。因为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历史走到20世纪初年,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日益深化;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帝国主义大肆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渗透,而清政府则竭尽全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容忍和保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从1901年到1911年,中国铁路交通、航海贸易、财政金融、工矿企业,几乎全部操纵在帝国主义手中。
其次,军阀混战是帝国主义互相争夺中国殖民地的反映。近代中国的军阀势力最早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一些地方督抚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兵权、财权和任命官员的行政权力,因此出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湘、淮军阀。可以说,军阀的割据和混战的历史现象,正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显然,把军阀混战归咎于辛亥革命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不是辛亥革命,而恰恰是相反,由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无疑它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和实现社会进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非但不是延缓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它反而是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浅谈道光和咸丰
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英国人攻击的地点,没有夺回一个英国人占据的地点!我们很多人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道光皇帝。道光,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因为他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
道光这个人是一个巨大矛盾,其实他是一个想励精图治的皇帝。道光上台,就觉得事情不妙,朝风颓败,民风颓败,道光力图重整朝纲,道光当时规定“宫中岁入不得超过二十万”,他节约开支,就是要支援前方的禁烟,要备战,要和英国人打一仗。今天我们说的“四菜一汤”道光可能是起源之一,道光当时说“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皇后过生日,道光皇帝用打卤面在宫中招待大臣和太监。他拼命地节约,甚至穿过打补丁的裤子,我们近代以来,穿带补丁的裤子的皇帝道光也是第一人。这是历史,当然历史的残酷性也就在这儿: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道光你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你签的,那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个人就是你。
当时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后,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很难受。清史记载:“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他很难受,不是象我们今天所说的“仅为一己之安,出卖国土,丧权辱国”。可道光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败在那里,他上台时,拼命想有所作为,结果最后败了,直到去世,一直郁郁寡欢。
咸丰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父亲报一箭之仇,给父亲雪耻。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道光时代的主和派全部撤职,重新起用主战派。林则徐等人全部起用,但是后来由于林则徐身体不好,病死在赴任途中。咸丰上台以后也是学他父亲那套励精图治,希望重整朝纲。咸丰还把一个大臣写的“防三渐”作为座右铭:第一“防土木之渐”;第二“防宴安之渐”;第三“防壅蔽之渐”他想做一个开明的皇帝,想要把问题搞清楚,想要报父亲这个仇,结果,道光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咸丰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整个鸦片战争,中国军队没有守住一个英国人攻击的地点,没有夺回一个英国人占据的地点!我们很多人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道光皇帝。道光,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因为他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
道光这个人是一个巨大矛盾,其实他是一个想励精图治的皇帝。道光上台,就觉得事情不妙,朝风颓败,民风颓败,道光力图重整朝纲,道光当时规定“宫中岁入不得超过二十万”,他节约开支,就是要支援前方的禁烟,要备战,要和英国人打一仗。今天我们说的“四菜一汤”道光可能是起源之一,道光当时说“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皇后过生日,道光皇帝用打卤面在宫中招待大臣和太监。他拼命地节约,甚至穿过打补丁的裤子,我们近代以来,穿带补丁的裤子的皇帝道光也是第一人。这是历史,当然历史的残酷性也就在这儿: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道光你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你签的,那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个人就是你。
当时中英南京条约签约后,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很难受。清史记载:“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阶上,一日夜未尝暂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乎顿足长叹”。他很难受,不是象我们今天所说的“仅为一己之安,出卖国土,丧权辱国”。可道光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败在那里,他上台时,拼命想有所作为,结果最后败了,直到去世,一直郁郁寡欢。
咸丰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父亲报一箭之仇,给父亲雪耻。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道光时代的主和派全部撤职,重新起用主战派。林则徐等人全部起用,但是后来由于林则徐身体不好,病死在赴任途中。咸丰上台以后也是学他父亲那套励精图治,希望重整朝纲。咸丰还把一个大臣写的“防三渐”作为座右铭:第一“防土木之渐”;第二“防宴安之渐”;第三“防壅蔽之渐”他想做一个开明的皇帝,想要把问题搞清楚,想要报父亲这个仇,结果,道光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咸丰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6-18
展开全部
北伐战争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叛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叛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回眸”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