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4-5岁的孩子进行教育(转贴)

 我来答
雅默幽寒
推荐于2017-09-19 · TA获得超过24.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6万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7739万
展开全部
教孩子如何学会控制情绪?

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小脾气”是常见的
事情.有时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现象,也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大人采取视而
不见的冷处理办法,孩子的脾气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时若加以“控制”反而不一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只要孩子的脾气不是太过火,
对别人不造成损害,可以随便由他,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
之处,其脾气可能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也许就很少发脾气了。

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
权利,因为孩于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发育基本健康
的标志.但毕竟是孩子,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偏颇,有时会发生对己和他人
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
对方,冲着长辈和老师发脾气则是不礼貌行为,或者脾气上来碰头捶胸、摔砸物品
等都是不合情合理的。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
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
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
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快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尤其是遭受挫
折时,人们会沮丧、抑郁,儿童也不例外。例如孩子在学校没有考好,没有评上三
好学生等,这时比较要强的孩子就会出现明显的挫折感,他们显得不高兴,怕同学
老师看不起,也可能怕受到家长责怪,表现得话少、紧张、沉默,如果孩子能够在
较短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那么家长也就不必担心。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还是情
绪不好,父母就应该干预。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了一些而不高兴,父母就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分析原因。考不好是不是因为考试时粗心大意?是不是对某一
道题理解错误?还是孩子学习不够用功?找到原因后不应该过分批评孩子,而应鼓
励孩子在以后多加把劲,平时把功课学好,考试时注意细心检查,以后就能考好。
并告诉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差一些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一个笨孩
子,老师也不会看不起你。必要时可帮助孩子把期望值放得低一些,不要总是和第
一名、第二名相比,经过诸如此类的疏导和分析,孩子可能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了。

有时孩子也可能因为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而受到某种奖励,这时孩子可能出
现很高兴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可以让孩子尽情地高兴一阵,并对孩子取得的成
绩给予表扬.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能因为这一点成绩骄傲自满,做人需要谦虚,
谦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也才能与人更好地相处。另外,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情
绪表达习惯,父母首先应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

父母对孩子比较粗暴,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孩子对各种事情没有任何解释和发
言权,这样会使孩子减少或缺乏学习用语言正确表达情感的机会,也就有可能最终
学会粗暴待人等不良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生
活和事业。

给孩子一点破坏的空间

孩子爱搞“破坏”属天性使然,是创造力萌芽的一种体现。他们睁着一双无知
的大眼睛,对社会中的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多方
引导、鼓励,有利于孩子大脑发展及日后处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
孩子浓厚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给孩子一点“破坏”空间吧,小孩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
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无疑性格有遗传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孩子出生后性格形成的环境与接触的人的影响。什么年龄段是人的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佳时期?心理学界认为:0至5岁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到了5岁左右,人格塑造已经基本完成80%,其余部分要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塑造。
幼儿期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还不懂是与他共处一个世界,会常常说"我要、我要",这时父母应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以下几种其方法供你参考:
一、父母的示范:以身作则地教会孩子如何友好、礼貌地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从小养成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
二、少指责,多些鼓励:过多的批评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产生自卑心理。要恰到好处地赞扬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父母很清楚自己孩子性格的特点和缺陷,要对好的表现大加赞扬,不良行为及不好的倾向不能姑息迁就,要进行适当的教育与批评,要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让他们性格上扬长避短,让孩子明白是非、好恶。
三、逐渐放宽限制:给孩子爱以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种爱也包括对不良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当孩子越轨时,母亲要对这种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孩子表示你的失望。随着孩子的成长,限制也要渐渐地放宽。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

教育好独生子女,是每一位父母的殷切希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能够健康成长,会给家庭带来无限的幸福,同时也会使国家和社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呢?

1. 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
父母亲只有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按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去教育,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习点心理知识,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细心观察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的父母为了教育好孩子,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密切配合记录观察日记,把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记录下来,有时还照相、录音、录相。这种做法可以学习。

2. 让孩子多自由活动,培养独立性
当孩子会走时,就要开始让孩子多自行活动,引导与训练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是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开端。在开始训练孩子自行活动时,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做某件事,给孩子必要的帮助,逐渐使孩子能够自己去做。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不放心,孩子能做的事情也不让孩子做,渐渐养成孩子的畏惧心理和依赖习惯。因此,父母不应当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有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只有凭借自己的活动去亲自进行尝试,独立思考,通过直接地接触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世界,才有益于发展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3. 加强训练,防止任性
不少家长说自己的独生子女有任性、固执的缺点。孩子这些不良的品质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与父母经常满足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所造成的。有的独生子女因某种不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家长为此心软,于是就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任性、好发脾气等不良心理品质。所以,只要家长教育得当,不断加强训练,就能避免和克服孩子任性等不良品质。

有一位母亲谈她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体会时说,有一次,她的孩子拿了粉笔要在镜子上画画,她对孩子说镜子上不能画画,话还没有完,孩子就哭起来。对此她早有心理准备。于是就对孩子说,在镜上画画会弄脏镜子的,好孩子要爱惜镜子,不能画,再哭也没用。说完就去做别的事情,不去理会他。以前孩子从未听见妈妈说过“不可以”,也从未见过妈妈不理他,于是便大哭大闹,跑到妈妈面前,又打又踢,甚至躺倒在地打滚。妈妈见到这种情景,有些心软,想顺从他,但一想溺爱孩子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就说你不讲道理就哭个够吧,爸爸妈妈都不喜欢你。孩子继续哭闹,妈妈仍不理睬。孩子的哭声逐渐小了,一会就停止了。他第一次体会到妈妈不理他的痛苦,第一次体会到无理哭闹得不到同情,达不到不合理要求的满足,于是他自己站起来,去找妈妈。妈妈看孩子不再闹了,于是就让孩子和她一起干事,孩子很高兴地干起来。晚上,妈妈又给孩子讲应该如何做个好孩子,并且给孩子以鼓励,孩子从鼓励体验到做好孩子的快乐。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加强训练,方法得当,孩子的任性、固执、好发脾气等不良心理品质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4. 防止溺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爱不等于溺爱。有的父母省吃俭用,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按孩子的意愿办,一切听孩子指挥。牺牲一切为孩子,导致娇纵、溺爱,实在贻害无穷。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那些衣裳褴褛,鞋袜不整,自己舍不得看戏,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家。”“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送给儿童的最可怕的礼物。

5. 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在这种特定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不合理、孤僻的性格。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别的孩子社会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令人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却常常把孩子和集体隔离开来。有的独生子女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稍不如意,就哭闹起来,这时母亲不是好言规劝引导孩子,而是纵容自己的孩子说:“咱们不同他们玩,回家自己玩吧!”这就丧失了孩子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其实,所有的独生子女都有强烈的社会交往需求,父母就应该充分地理解他们,自觉地为他们多创造条件。这对孩子长大后参与社会生活十分有益。

6. 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要符合实际
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胜过孩子自己,以至不断给孩子增加课外负担和精神压力。父母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考上一个好的中学,将来再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要知道,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上大学,将来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管理者。必须承认人与人智力上的差别,也要承认社会分工是客观必然。因此,尽量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才是明智的做法。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十分愚蠢的,只能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痛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并不在于孩子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在于孩子的德、智、体、美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将来能否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将教育目标定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才会不走弯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并且能够从子女的每一微小进步中体会到莫大的快乐。
reki丶417
推荐于2017-09-07 · TA获得超过1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66.3万
展开全部
如今孩子也4岁多,属于精力特别旺盛,话特别多,特别希望与人交往,有那么一点调皮的那种,基本还算比较听话,只是稍微有一些胆小,对未知的事情表现得比其他小朋友要害怕。这篇转贴的文章写得很好:
  家中有4岁儿的父母,有时被孩子烦得几乎手足无措,甚至泄气得不想理他们,这时候他们才深深体会到育儿工作实在不简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亲也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能自我成长。
  4岁儿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此外,4岁儿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对4岁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岁儿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总之,4岁的幼儿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4岁儿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
  这是我在去听北京新东方的讲座时了解到的这些内容,所以这个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1、不要嫌烦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母子女间的情感。
  2、内外的差异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话
  4岁儿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当4岁儿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