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前两章的知识框架

 我来答
百度网友40784f2
推荐于2016-12-01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5万
展开全部

必修二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两点分三段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人口增长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高低高

         

低低低

     

   

人口再生产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要点

         

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发达国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这个阶段。

 

分布: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进入这个阶段。

 

分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

         

分布: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这个阶段。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思路:问题→危害→措施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问题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②青少年儿童比重大

         

①人口增长缓慢②人口老龄化

     

   

危害

         

①加大对资源、环境、经济、就业的压力

 

②造成人口增长惯性

         

①劳动力、国防兵员不足②青壮年及社会负担过重③老龄化严重等

     

   

措施

         

计划生育

         

①鼓励生育 ②接纳海外移民

     

三、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

   

 

         

 

         

特点

         

原因

     

   

60年代

         

1959-1961

         

负增长

         

三年自然灾害,政策失误

     

   

1961-1971

         

出生率迅速增加,自然增长率高

         

社会稳定,鼓励生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80年代

         

初期

         

出生率下降

         

计划生育

     

   

中后期

         

出生率上升

         

三年自然灾害后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期

     

四、人口现状

世界,中国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一、人口迁移

定义(与人口流动对比记忆,注意区别)

二、人口流动

国际:外籍劳工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国内:民工流(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推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收入低,战争,宗教迫害

 拉力:“三高”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

阻力:交通、政策、户籍制度等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出地:①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安排劳动力②增加经济收入③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保护生态环境⑤高技术人才流出,造成人才外流⑥带来留守家庭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⑦可能造成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对迁入地:①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②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促进资源的开发④高技术人才迁入,节省教育和培训成本⑤给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⑥加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

四、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民工流、民工荒等现象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对比世界城市分布)

原因: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1、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高原的原因:
热带多雨地区:①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②排水通畅③超出疟蚊分布线,免受疟疾困扰④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警戒值,最大值)   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人口合理容量:最优值


图: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于发展

1、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比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

18世纪产业革命之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密度小,功能单一,城乡独立

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密度增大。城乡差距拉大

二战后:继续增加,继续扩大,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城市带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30%,第一产业比重大

②加速阶段:30%<城市化水平<70%,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主导

③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70%城乡差距缩小,第三产业主导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

 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  推力  城市地租上涨,环境恶化,就业困难   拉力:乡村环境质量好,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城市发展不合理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二)不利影响:

1、环境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态破坏:①耕地面积减少②绿地面积减少 ③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甚倒塌,道路和桥梁断裂,地下管线弯折。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2、社会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3、城市“热岛”:生产、生活、交通等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

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外,绿化带(隔离带、防护带)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内。

“雨岛”效应:①市区有上升的气流 ②市上空有较多灰尘,凝结核较多,易形成雨滴

四、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开发新区、建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2、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3、治理环境污染            4、完善城市交通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一、城市区位选择

1、 自然因素

①易形成城市的河流位置:通航河段的起止点,干支流交汇处,河口处

②我国处在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区域的特大城市:包头、兰州、乌鲁木齐

2、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交通、政治宗教历史军事、环境因素

⑴河流对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按照河流城市该如何布局?为什么?

河流对城市的主要功能有:①为城市供水②交通运输③军事防卫

城市主要应该布局在河流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河口附近、干支流交汇处和过河点位置。

原因:因为这些地方是客货流的中转集散地。

⑵按照自然要素城市该如何布局?为什么?

答:①按照地形城市应布局在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和城市建设。②按照气候城市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③钢铁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匹兹堡(以煤炭);石油城: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英);黄金开发形成的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⑶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军事、宗教在减弱,交通、政治一直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旅游在增强。

二、城市体系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心地理论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克里斯泰勒认为:①市场原则是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等也影响中心地布局。②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则位于正中;③中心地具有不同的等级。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相距较远。反之,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少,彼此之间距离较近,中心地数量多。④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一般相当于三个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记忆课本42页长三角地图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

1、 住宅区   最基本功能区,占地最大,在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

2、 工业区   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 商业区   呈团块状或条状,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4、 中心商务区(CBD) 既是商业中心,也是服务中心,注意与中心商业区的区别

特点: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 ④内部分区明显(注意理解)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

1、历史因素:北京市中心是行政区

2、经济因素:①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付组能力、地租等②图2-3-6的判读,明确各个线段的含义及功能区的划分,与87页图比较记忆。

3、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

高级住宅区往往布局在地势稍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源清洁,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其相反的方向往往布局低级住宅区。

4、按照经济因素各功能区该如何布局,为什么?(本题结合教材图2-3-6掌握)

答:(1)商业区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

因为:市中心地租水平较高,商业付租能力最强,交通通达度好,又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2)住宅区布局在靠近市中心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

因为:可以方便上下班,又有利于购物;住宅付租能力高于工业。

   (3)工业区布局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缘。原因:工业生产占地较大,为降低地租占成本的比重,往往在地租较低的地方建设工业区。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1.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因私人汽车使用形成    3.多核心模式:减少出行距离,减轻交通拥堵问题    4.未来:“田园城市”

5.如何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地带的远郊区,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适当布置卫生防护带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发展历史不同:如:美国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

2:统治权利不同:如: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汇处为城市中心

在拉萨的流浪er
2014-02-19 · TA获得超过2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这个地方只是一些难题的交流,不是让你不劳而获的。
毕竟是你要考高中,要个答案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好自为之。
追问
这大概是别人教训你的吧?你复制粘贴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2-19
展开全部
现在在吗?我是认真的问你诶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问啥?
追答
我拍给你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中丶扬8874
2014-02-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高中?初中?
追问
高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