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随着思想品德课改,教材更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但由于旧教材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也一昧地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使课堂脱离了实际生活,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无聊,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心向学、昏昏欲睡、厌学的情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对品德课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以下是笔者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几点看法。
一、设计精彩趣味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启发式导入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常用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社会热点、生活常见问题或现象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讲初三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章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2010我区发生了特大泥石流,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伤亡和损失,那么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随后由学生去讨论,最后教师点拨: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如滥伐林木、乱开垦荒地等等,破坏了环境。通过这样导入,既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生活事例、诗歌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授节约资源时,把学生吃剩的面包带到课堂上,学生一下就对老师的行为产生兴趣,教师再乘机问,如果全国人每天节约一个面包能解决多少人的饥饿问题,再引出本课内容。
3.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对将学知识产生疑问,也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更何况思想品德是理论性较强、比较注重情感和能力培养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预习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激活学生兴趣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笔者认为,如果课堂是一出戏,那么教师就是这出戏的导演,课堂教学效果好与差的关键。课堂要有兴趣,教师必先有活力,具备高素质涵养,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所以要不断提高自身魅力。
1.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教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教师的人格而坚信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相信思想品德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用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崇拜,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激活思想品德课堂趣味性。
2.课堂上机智幽默的语言,能时刻汲引学生注意力。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使沉闷、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主动进入学习前景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生动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例如,在讲初二从众心理一节时,有些学生已经拿饭盆去吃饭了,不少学生都望出教室外面,教师就说,举个例说,还没放学,现在有些同学已经想跟从外面的同学去吃饭了,这就是从众心理,于是课堂有了欢乐,学生的注意力转回到课堂上,也增添了知识的趣味性。所以教师要磨练自己的语言艺术,这样他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也会自然而然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听好每一堂课。
3.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关键。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和电化教学,激活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记忆力时发现,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记忆痕迹,学习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它集音像图文于一身,具有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如在讲授初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内容时,笔者将我国的人口现状特点千里黄河水滔滔水黄原因、侏罗纪恐龙走向灭亡过程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控制人口、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运用电教手段,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了教学目标。
现代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以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快捷容量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同时课堂上学生能完成的练习也更多,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联系时事,结合时政,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最富时代性的学科,关注时事,探究时事热点,联系社会实际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联系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从报刊杂志上了解我国的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精彩的内容可以录制下来或摘录下来,注意保存,以备后用。例如,在讲初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把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的议程录制出来,让学生看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和我国法律政策是如何制定颁布的,学生就可更直观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时事,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枯燥无味地只为考试,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厌学心理。加之初中生心智还未成熟,好学、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对于他们好动的天性而言,持久不变的课堂乃是一种束缚。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并组织学生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观察、分析与讨论,发表见解,使他们的思想、个性得到了优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关注社区》一课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社区生活如何如何精彩,学生的感受还是不深的,教师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区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社区中的每一人,每一件事 ,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的实践中,加深对社区生活的认识,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与相互关爱,关注社区,参与社区生活。学生在参与中兴趣浓、热情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一、设计精彩趣味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启发式导入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常用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社会热点、生活常见问题或现象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讲初三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章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2010我区发生了特大泥石流,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伤亡和损失,那么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随后由学生去讨论,最后教师点拨: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如滥伐林木、乱开垦荒地等等,破坏了环境。通过这样导入,既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生活事例、诗歌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授节约资源时,把学生吃剩的面包带到课堂上,学生一下就对老师的行为产生兴趣,教师再乘机问,如果全国人每天节约一个面包能解决多少人的饥饿问题,再引出本课内容。
3.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对将学知识产生疑问,也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更何况思想品德是理论性较强、比较注重情感和能力培养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预习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激活学生兴趣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笔者认为,如果课堂是一出戏,那么教师就是这出戏的导演,课堂教学效果好与差的关键。课堂要有兴趣,教师必先有活力,具备高素质涵养,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所以要不断提高自身魅力。
1.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教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教师的人格而坚信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相信思想品德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用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崇拜,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激活思想品德课堂趣味性。
2.课堂上机智幽默的语言,能时刻汲引学生注意力。风趣幽默的语言能使沉闷、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主动进入学习前景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生动的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例如,在讲初二从众心理一节时,有些学生已经拿饭盆去吃饭了,不少学生都望出教室外面,教师就说,举个例说,还没放学,现在有些同学已经想跟从外面的同学去吃饭了,这就是从众心理,于是课堂有了欢乐,学生的注意力转回到课堂上,也增添了知识的趣味性。所以教师要磨练自己的语言艺术,这样他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也会自然而然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听好每一堂课。
3.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关键。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和电化教学,激活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记忆力时发现,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记忆痕迹,学习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它集音像图文于一身,具有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如在讲授初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内容时,笔者将我国的人口现状特点千里黄河水滔滔水黄原因、侏罗纪恐龙走向灭亡过程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控制人口、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运用电教手段,可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了教学目标。
现代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以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快捷容量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同时课堂上学生能完成的练习也更多,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联系时事,结合时政,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最富时代性的学科,关注时事,探究时事热点,联系社会实际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联系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从报刊杂志上了解我国的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精彩的内容可以录制下来或摘录下来,注意保存,以备后用。例如,在讲初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把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的议程录制出来,让学生看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和我国法律政策是如何制定颁布的,学生就可更直观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时事,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枯燥无味地只为考试,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厌学心理。加之初中生心智还未成熟,好学、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对于他们好动的天性而言,持久不变的课堂乃是一种束缚。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并组织学生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观察、分析与讨论,发表见解,使他们的思想、个性得到了优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关注社区》一课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讲社区生活如何如何精彩,学生的感受还是不深的,教师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区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社区中的每一人,每一件事 ,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的实践中,加深对社区生活的认识,增强对生命的热爱与相互关爱,关注社区,参与社区生活。学生在参与中兴趣浓、热情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