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史上有那几位名人
1、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
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
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 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反被项羽击败。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之后被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2、吴承恩
吴承恩(1506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3、关天培
关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
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4、陈骞
陈骞(qiān)(201年-281年12月22日,一作211年—291年),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 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西晋开国功臣。
自幼为人朴实稳重,颇有智谋。初为尚书郎,历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内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再迁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
又以尚书行征蜀将军,击破蜀汉军。诸葛诞叛乱时,再以尚书为安东将军,率军将其讨平。事后,拜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再迁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再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西晋建立后,迁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后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
累升为太尉、大司马,晚年屡请逊位,于咸宁三年(278年)入朝。太康二年(281年),陈骞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武”。
5、罗振玉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安
韩信、陈琳、陈骞、陈登、杨士骧等。
1、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
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 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反被项羽击败。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之后被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2、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3、陈骞
陈骞(qiān)(201年-281年12月22日,一作211年—291年),字休渊。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 人。曹魏司徒陈矫之子,西晋开国功臣。
自幼为人朴实稳重,颇有智谋。初为尚书郎,历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任内均以良好治绩闻名。后被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再迁御史中丞、再迁尚书,获封安国亭侯。又以尚书行征蜀将军,击破蜀汉军。
诸葛诞叛乱时,再以尚书为安东将军,率军将其讨平。事后,拜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再迁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再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先后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及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西晋建立后,迁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后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
累升为太尉、大司马,晚年屡请逊位,于咸宁三年(278年)入朝。太康二年(281年),陈骞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武”。
4、陈登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员。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
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秔稻丰积”。
建安初奉使赴许,向曹操献灭吕布之策,被授广陵太守。以灭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又迁东城太守。年三十九卒。其子陈肃,魏文帝时追陈登之功,为郎中。
5、杨士骧
杨士骧(1860-1909),安徽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咸丰十年(1860-1909)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城内更楼东街,杨氏家族在淮安很有声望,为淮安四大家族之一,其祖杨殿邦于道光26年(1846年)来淮任漕运总督。
光绪30年(1904年)12月,清廷宣布杨士骧(接替袁世凯,袁升任直隶总督)为山东巡抚。他在任近三年,其政绩斐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安
1、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
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
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2、吴承恩
吴承恩(1500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
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3、周恩来
周恩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4、鲁一同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字兰岑,一字通甫,安东(今江苏涟水)人。道光十五年中举,此后屡次会试不第。一同于时事很是关心,他的政治见解,得到林则徐、曾国藩等当时很多知名人士的欣赏。
太平军起,他曾协助清河县知事吴棠积极防御,并向清军将领江忠源出谋献策。鲁一同工诗善画,文章气势挺拔,切于时事,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等。
5、关天培
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朝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朝廷追谥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淮安
采纳哦
查孙中山祖籍有说是从河南迁到广东的,对这,在河南什么地方乃有争议,有说孙中山祖籍在郑州上街区柏庙村,还有人认为孙中山祖籍在开封县陈留镇附近孙老庄村。
我认为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孙中山祖上在河南是有可能的,后来由河南迁到江苏的,迁到江苏金湖金湖县吕良镇付圩村孙河组,再后来由江苏迁到广东的,是由近到远的迁居的,古人凭两条腿走着迁家,一下不可能迀个几千公里的,孙中山祖上是沿淮河往东走的,顺淮河乘船东去是有可能的,淮河流域风土人情是比较接近的。
孙中山祖上为什么会迁到江苏金湖县呢?理由是在洪泽湖大堤未建成时,金湖县多半面积是湖,洪泽湖大堤建成后人头稠的地方人纷纷的迁来,谁能种多大片一片田那地就归谁家的。
金湖县原来有个孙集街,孙集街后来为孙集乡乡政府所在地,孙集乡约有一半人口姓孙,按孙中山父亲,爷爷,太爷爷的名字中的辈份字看,孙集这个地方也有,付圩村孙河组尤多,从班辈上看象,从直觉感知上象,孙中山祖上住在那里,老上人坟在那里几乎不可偏离一丈,古人记忆是有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