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2014-01-06
展开全部
积极有序地发展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不仅对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克服通货紧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弱财政、强金融”的格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已经使资本市场的加快发展具有了更为宏观的意义
一、通过证券市场启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构成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部分,证券市场在这两个领域都可以直接发挥作用。
1、利用证券市场打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增强投资需求。
证券市场可以聚集闲散资金,促使庞大的存款转化为投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6万亿之多,在中央银行连续7次降息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是居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资工具,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很低,居民还是选择储蓄,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企业对预期投资的利润回报不乐观,导致即使贷款利率一降再降,仍然缺乏投资的积极性,这是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典型结果。如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资本市场管理,增加金融商品品种,则完全有可能将储蓄存款部分转化到资本市场,形成一条“居民投资—直接融资—企业资本—企业投资”的投融资渠道,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证券市场转化投资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比例一直占绝对多数,投资者高度分散,投资非机构化。目前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帐户开户总数中有99.7%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开户数仅为0.3%。在股份制度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都是机构投资者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机构投资者已持有50%以上的上市股票,日本的机构投资者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占重要地位,不仅对稳定股市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将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为股市提供稳定巨额的资金来源。1998年以来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今后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力度。
2、利用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扩大消费需求。
“财富效应”是指资产价格的上升使资产持有者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现象。能够带来“财富效应”的既可以是证券资产,也可以是实物资产,这里主要研究证券投资价格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
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来扩大消费。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个定量,消费中最决定性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证券市场的价格上扬使证券投资者获得资本利得,而资本利得虽然不计入国民经济资料中的居民收入这一指标,但它事实上构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对居民消费发生影响。二是通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来扩大消费。居民收入预期的变化将改变既有的消费倾向。即使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收入预期的看好也会促使居民扩大消费支出。证券市场被认为是经济长期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持续的“牛市”状态,配合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必然增强居民、企业的信心,扩大投资和消费的支出,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形成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效应。三是通过改变供给方即企业的状况来影响消费支出,这一点在我国尤为重要。我国居民目前消费增长乏力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资产不佳,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两方面的停滞甚至下降,而消费支出总量的停滞不前,反过来又导致企业产品销售困难、投资意愿明显不足,企业效益难以提高。于是形成了供给恶化导致需求萎缩的恶性循环。很明显,若只从需求方面着手,内需不足的状况难有根本起色,经济增长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股票市场发展能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适当加速企业上市进程,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资本,同时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二是有助于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体制约束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低下的状况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股市表现出的“财富效应”已十分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年美国有41%的家庭持有股票,其股市财富每上升1美元,就会增加3—7美分消费,这笔支出可使年GDP增长1个百分点;相反如果股市下跌20%,每季度全国将减少480亿美元的消费,相应地GDP要下降0.6%。另外一个更明显的现象是,股民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的消费开支变化约相对滞后于股市变化半年时间。
我国股市虽属新兴市场,但数千万股民的消费趋向也同样构成了“财富效应”生长的土壤。广东中诚信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1996年8月后,我国东部地区及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大幅上升,与当年3月开始启动的大牛市有直接关系;而在股票投资者比例最高的上海市,1996年1月至今年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深沪两市指数的正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73和0.6383。应该说这一现象与发达国家所表现出的“财富效应”规律是吻合的。当然,由于证券市场规模和居民金融资产组合中证券比例过小、投资者构成也不尽合理,以及投资者预期不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不可能十分明显。
二、通过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盘活存量资产
我国企业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风险巨大,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回升。利用证券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证券工具,解决不良资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素质。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基础设施收费资产以及出口应收款资产,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为促进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大力规范发展国内中介服务。中介服务的质量和中介服务在国际上的声誉,是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又是问题的薄弱环节。在完善资产评估和资信评级业务的政策上,应有一定的规范框架,而不能重新成为“政出多门”的牺牲品,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在机构的建立上,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少而精”的发展模式,培养几家在国内有权威、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资信评级机构。除此之外,对于投资银行、会计师、律师的服务也要加以规范,且其基础已经发展较好,因而要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新业务和新特点出台一些特殊规范,如具体会计准则、律师业务指导等。
2、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优质服务。对于向海外发行的资产证券,一般需要由国外的投资银行承销,而且在资信评级上也要求由国外机构来进行。这一点在珠海高速公路案例上已得到充分运用。对于即将在国内发行的资产证券,同样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样可以采用国外的优质服务,一方面可以保证资产证券化启动的健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国内中介机构的发展。
3、积极成立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机构。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机构,如SPV和担保公司等。目前国内尚未成立。要顺利推行资产证券化,就必须尽快成立这些机构。一是成立SPV,SPV的业务主要是发行资产证券,并向发行人购买基础资产和向投资者派发证券收益。目前SPV主要应该考虑由全国性的大银行和资信实力雄厚的大券商来设立。二是成立资产担保公司,专职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以增强资产证券的信用级别。担保公司可以考虑由大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来设立,以保证担保的有效和信用的高标准。
三、利用证券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当前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并不完全是总量上的原因,经济中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刺激经济一定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证券市场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现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过去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靠投资增量调整,由于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较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直接调整产业结构。另外在短缺经济下不存在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通过投资增量调整不会导致市场过剩。现在投资主体已经分散化,政府投资占整个社会投资的比重已经很小,而且在短缺条件下市场出现的是普遍过剩,通过增量调整会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因此在内需不足条件下的结构调整,主要应通过资产存量的调整来实现。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资源配置越来越依靠市场的条件下,这种存量调整要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来进行。
其次,从我国长期的结构调整经验来看,利用传统的信贷市场,对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大。而且事实上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时,银行一般不太愿意贷款,观望惜贷的气氛比较浓。这时如果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提供债券融资,而且可以提供股权融资,可以对企业甚至某个产业进行长期投资,达到改善产业结构的目的。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我国一直使用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的办法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目前财政贴息存在贴息范围狭窄、贴息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一些应当贴息的企业因得不到补贴而得不到信贷支持,一些明确要贴息的项目贴息资金也难以到位,财政投资更是囿于弱财政的现实而捉襟见肘。有资料显示,从1994年到1998年间,我国证券市场共为高新技术产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170亿元,超过同期国家预算内更新改造投资的总和,足见证券市场的重要性。
第三,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在各产业之间配置比例问题,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微观经营机制。但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必须着力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资产重组、股权交易等一系列做法,使存量资产优化配置。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微观基础
1、利用证券市场促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目前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扩股融资。即选择经营效益好的、在各行业中居于龙头地位的大型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大量吸收非国有投资,扩大国有资产对整个社会资本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二是售股变现。对于国有经济需要退出或收缩战线的领域,可以采取转让国有股权的方式扩大非国有资本的参与,同时抽出国有资本去充实国有经济需要加强的领域。三是收购兼并。收购兼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借以控制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活动,不仅能盘活资产存量,而且能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国有或非国有企业对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并在新的控股企业集团的主持下对企业进行重组,能化解不良企业的困难,优化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四是债务重组。对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应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债券的置换,或者将银行债权以拍卖的方式出售给合格的主体,以强化业主(持有控制权的股东)对企业经营人员的监督,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五是企业托管。国有企业出让产权有时找不到买方,或者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不愿意买;或者因为买方一时筹措不到必要资金,无力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按照一定程序,把国有企业委托给非国有企业和自然人去经营,待条件成熟后再正式出让产权。企业托管实际上是实行产权交易的一种过渡形式。六是破产清算。对生产设备老化,基本失去生命力的国有企业,严格依法实行破产清算,促使其存量资产流向优势企业。
2、利用资本市场扶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非国有经济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对国有经济的支持来看,国有经济的战线收缩,必然伴随大量的人员分流,非国有企业将是未来分流人员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支持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也是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过去我国非国有经济能获得超常发展,主要是在市场化改革初期,非国有经济在体制上有优势,现在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非国有经济要想重新启动,必须进行新一轮体制上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通过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措施,主要是在政策上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允许业绩良好、又有一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民营企业上市。
五、利用证券市场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1、增加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和上市公司中高科技企业的比重。一般来说,在经济周期启动时,总要有企业技术水平的大规模改进和更新。同时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本身就会产生强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创新和运用一样,股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高科技企业在股市中的比重和表现。只有不断依靠科技,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坚实的微观基础,才能促进股市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上市公司技术含量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在新增的上市公司中增加高科技企业的比重;二是在已经上市的公司中,提高其科技含量。
2、有计划地成立大规模的风险基金,支持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
高科技是一个创新科技并使之产业化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强的风险概念。风险基金又称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基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基金。风险基金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就投入来说,在研发、中期试验、工业化或产业化阶段的投资比例大体上分别为1∶10∶100;就投资回报来看,美国1965至1985年21年间风险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19%,是股票投资的2倍,是长期债务投资的5倍;就风险来说,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仅为10%至20%,另外有20%至30%失败,60%左右受到挫折。
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没有债务负担;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不用担心失去控股权,因为创业基金本身需要分散风险,不会集中投资于某一家创业公司,一般只占有公司股权的10%左右;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不需要资产作担保,因为风险基金是根据对公司前景的预期来投资的,并不需要公司提供抵押;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可以获得基金在财务管理、商业发展、上市等方面的相关服务;同时,风险基金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企业本身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种广告效应。正是由于风险基金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高科技企业的要求,因而发展迅速。欧洲1997年募集风险基金220亿美元,是1996年的2倍,亚洲的风险基金1988年以后也稳步增长,1989年到1990年的增长速度为55%,1991年到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15%,1994年和1995年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56%和41%。
我国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或由证券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面向居民、机构募集风险投资资金。由证券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利用证券公司与企业、政府有关监管机构、投资者各方面的良好关系,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财务顾问、资金筹集、组织上市等方面的优势,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国家则通过法律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为风险基金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总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及其规范健康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将不断显现。
一、通过证券市场启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构成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部分,证券市场在这两个领域都可以直接发挥作用。
1、利用证券市场打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增强投资需求。
证券市场可以聚集闲散资金,促使庞大的存款转化为投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6万亿之多,在中央银行连续7次降息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是居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资工具,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很低,居民还是选择储蓄,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企业对预期投资的利润回报不乐观,导致即使贷款利率一降再降,仍然缺乏投资的积极性,这是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典型结果。如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资本市场管理,增加金融商品品种,则完全有可能将储蓄存款部分转化到资本市场,形成一条“居民投资—直接融资—企业资本—企业投资”的投融资渠道,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证券市场转化投资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比例一直占绝对多数,投资者高度分散,投资非机构化。目前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帐户开户总数中有99.7%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开户数仅为0.3%。在股份制度成熟的证券市场上,都是机构投资者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机构投资者已持有50%以上的上市股票,日本的机构投资者也占据了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占重要地位,不仅对稳定股市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将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为股市提供稳定巨额的资金来源。1998年以来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今后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力度。
2、利用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扩大消费需求。
“财富效应”是指资产价格的上升使资产持有者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现象。能够带来“财富效应”的既可以是证券资产,也可以是实物资产,这里主要研究证券投资价格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
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来扩大消费。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个定量,消费中最决定性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证券市场的价格上扬使证券投资者获得资本利得,而资本利得虽然不计入国民经济资料中的居民收入这一指标,但它事实上构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对居民消费发生影响。二是通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来扩大消费。居民收入预期的变化将改变既有的消费倾向。即使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收入预期的看好也会促使居民扩大消费支出。证券市场被认为是经济长期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持续的“牛市”状态,配合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必然增强居民、企业的信心,扩大投资和消费的支出,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形成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效应。三是通过改变供给方即企业的状况来影响消费支出,这一点在我国尤为重要。我国居民目前消费增长乏力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资产不佳,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两方面的停滞甚至下降,而消费支出总量的停滞不前,反过来又导致企业产品销售困难、投资意愿明显不足,企业效益难以提高。于是形成了供给恶化导致需求萎缩的恶性循环。很明显,若只从需求方面着手,内需不足的状况难有根本起色,经济增长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股票市场发展能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适当加速企业上市进程,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资本,同时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二是有助于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体制约束瓶颈,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低下的状况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股市表现出的“财富效应”已十分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年美国有41%的家庭持有股票,其股市财富每上升1美元,就会增加3—7美分消费,这笔支出可使年GDP增长1个百分点;相反如果股市下跌20%,每季度全国将减少480亿美元的消费,相应地GDP要下降0.6%。另外一个更明显的现象是,股民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的消费开支变化约相对滞后于股市变化半年时间。
我国股市虽属新兴市场,但数千万股民的消费趋向也同样构成了“财富效应”生长的土壤。广东中诚信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1996年8月后,我国东部地区及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大幅上升,与当年3月开始启动的大牛市有直接关系;而在股票投资者比例最高的上海市,1996年1月至今年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深沪两市指数的正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73和0.6383。应该说这一现象与发达国家所表现出的“财富效应”规律是吻合的。当然,由于证券市场规模和居民金融资产组合中证券比例过小、投资者构成也不尽合理,以及投资者预期不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不可能十分明显。
二、通过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盘活存量资产
我国企业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风险巨大,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回升。利用证券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证券工具,解决不良资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素质。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基础设施收费资产以及出口应收款资产,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为促进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大力规范发展国内中介服务。中介服务的质量和中介服务在国际上的声誉,是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又是问题的薄弱环节。在完善资产评估和资信评级业务的政策上,应有一定的规范框架,而不能重新成为“政出多门”的牺牲品,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在机构的建立上,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少而精”的发展模式,培养几家在国内有权威、在国际有一定影响的资信评级机构。除此之外,对于投资银行、会计师、律师的服务也要加以规范,且其基础已经发展较好,因而要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新业务和新特点出台一些特殊规范,如具体会计准则、律师业务指导等。
2、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优质服务。对于向海外发行的资产证券,一般需要由国外的投资银行承销,而且在资信评级上也要求由国外机构来进行。这一点在珠海高速公路案例上已得到充分运用。对于即将在国内发行的资产证券,同样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样可以采用国外的优质服务,一方面可以保证资产证券化启动的健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国内中介机构的发展。
3、积极成立资产证券化有关的机构。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机构,如SPV和担保公司等。目前国内尚未成立。要顺利推行资产证券化,就必须尽快成立这些机构。一是成立SPV,SPV的业务主要是发行资产证券,并向发行人购买基础资产和向投资者派发证券收益。目前SPV主要应该考虑由全国性的大银行和资信实力雄厚的大券商来设立。二是成立资产担保公司,专职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以增强资产证券的信用级别。担保公司可以考虑由大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来设立,以保证担保的有效和信用的高标准。
三、利用证券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当前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并不完全是总量上的原因,经济中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是导致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刺激经济一定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证券市场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现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过去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靠投资增量调整,由于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较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直接调整产业结构。另外在短缺经济下不存在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通过投资增量调整不会导致市场过剩。现在投资主体已经分散化,政府投资占整个社会投资的比重已经很小,而且在短缺条件下市场出现的是普遍过剩,通过增量调整会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因此在内需不足条件下的结构调整,主要应通过资产存量的调整来实现。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资源配置越来越依靠市场的条件下,这种存量调整要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来进行。
其次,从我国长期的结构调整经验来看,利用传统的信贷市场,对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大。而且事实上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时,银行一般不太愿意贷款,观望惜贷的气氛比较浓。这时如果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提供债券融资,而且可以提供股权融资,可以对企业甚至某个产业进行长期投资,达到改善产业结构的目的。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我国一直使用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的办法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目前财政贴息存在贴息范围狭窄、贴息资金难以到位的问题。一些应当贴息的企业因得不到补贴而得不到信贷支持,一些明确要贴息的项目贴息资金也难以到位,财政投资更是囿于弱财政的现实而捉襟见肘。有资料显示,从1994年到1998年间,我国证券市场共为高新技术产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170亿元,超过同期国家预算内更新改造投资的总和,足见证券市场的重要性。
第三,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在各产业之间配置比例问题,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微观经营机制。但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必须着力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资产重组、股权交易等一系列做法,使存量资产优化配置。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微观基础
1、利用证券市场促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目前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扩股融资。即选择经营效益好的、在各行业中居于龙头地位的大型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大量吸收非国有投资,扩大国有资产对整个社会资本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二是售股变现。对于国有经济需要退出或收缩战线的领域,可以采取转让国有股权的方式扩大非国有资本的参与,同时抽出国有资本去充实国有经济需要加强的领域。三是收购兼并。收购兼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借以控制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活动,不仅能盘活资产存量,而且能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国有或非国有企业对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并在新的控股企业集团的主持下对企业进行重组,能化解不良企业的困难,优化存量资产的利用效率,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四是债务重组。对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应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债券的置换,或者将银行债权以拍卖的方式出售给合格的主体,以强化业主(持有控制权的股东)对企业经营人员的监督,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五是企业托管。国有企业出让产权有时找不到买方,或者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不愿意买;或者因为买方一时筹措不到必要资金,无力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按照一定程序,把国有企业委托给非国有企业和自然人去经营,待条件成熟后再正式出让产权。企业托管实际上是实行产权交易的一种过渡形式。六是破产清算。对生产设备老化,基本失去生命力的国有企业,严格依法实行破产清算,促使其存量资产流向优势企业。
2、利用资本市场扶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非国有经济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对国有经济的支持来看,国有经济的战线收缩,必然伴随大量的人员分流,非国有企业将是未来分流人员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支持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也是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过去我国非国有经济能获得超常发展,主要是在市场化改革初期,非国有经济在体制上有优势,现在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非国有经济要想重新启动,必须进行新一轮体制上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通过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措施,主要是在政策上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允许业绩良好、又有一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民营企业上市。
五、利用证券市场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1、增加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和上市公司中高科技企业的比重。一般来说,在经济周期启动时,总要有企业技术水平的大规模改进和更新。同时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本身就会产生强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和整个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技的创新和运用一样,股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高科技企业在股市中的比重和表现。只有不断依靠科技,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坚实的微观基础,才能促进股市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上市公司技术含量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在新增的上市公司中增加高科技企业的比重;二是在已经上市的公司中,提高其科技含量。
2、有计划地成立大规模的风险基金,支持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
高科技是一个创新科技并使之产业化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强的风险概念。风险基金又称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基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基金。风险基金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就投入来说,在研发、中期试验、工业化或产业化阶段的投资比例大体上分别为1∶10∶100;就投资回报来看,美国1965至1985年21年间风险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19%,是股票投资的2倍,是长期债务投资的5倍;就风险来说,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仅为10%至20%,另外有20%至30%失败,60%左右受到挫折。
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没有债务负担;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不用担心失去控股权,因为创业基金本身需要分散风险,不会集中投资于某一家创业公司,一般只占有公司股权的10%左右;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不需要资产作担保,因为风险基金是根据对公司前景的预期来投资的,并不需要公司提供抵押;企业通过风险基金融资可以获得基金在财务管理、商业发展、上市等方面的相关服务;同时,风险基金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企业本身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一种广告效应。正是由于风险基金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高科技企业的要求,因而发展迅速。欧洲1997年募集风险基金220亿美元,是1996年的2倍,亚洲的风险基金1988年以后也稳步增长,1989年到1990年的增长速度为55%,1991年到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15%,1994年和1995年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56%和41%。
我国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或由证券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面向居民、机构募集风险投资资金。由证券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利用证券公司与企业、政府有关监管机构、投资者各方面的良好关系,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财务顾问、资金筹集、组织上市等方面的优势,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国家则通过法律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为风险基金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总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及其规范健康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将不断显现。
展开全部
从证券市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证券市场不仅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还是优化资源配置,进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证券市场与四川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出四川在证券市场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证券交易市场是已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场所。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证券交易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
证券经过发行市场的承销后,即进入流通市场,它体现了新老投资者之间投资退出和投资进入的市场关系。因此,证券流通市场具有两个方面的职能:
其一是为证券持有者提供需要现金时按市场价格将证券出卖变现的场所;其二是为新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证券交易市场又可以分为有形的交易所市场和无形的场外市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证券市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证券市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证券市场不仅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还是优化资源配置,进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证券市场与四川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找出四川在证券市场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1-07
展开全部
研究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23年的市场运行过程中,发现其存在自身运行规律!即;【周期=牛市+熊市】运行!那么,目前运行着的【周期】,市场运行在牛市还是熊市呢?根据【周期n=C*n+1】可知;市场运行在这个【周期】的熊市阶段!完成这个【周期】运行的时间;2016年初!同时开始【新周期】运行!所以,进行长线投资时,需要考虑风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1-06
展开全部
这只是理论上的 我认为证券市场最重要的解放了中国的银行借贷带来的不良带贷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