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什么学院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这个专业好像是新增的,自动化系的专业吧,
http://dx.cust.edu.cn/Article.asp?PageClass=10101
长春理工大学原身是长春光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在建院之初就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教研室(简称三系)。在六十年代的专业调整时,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光电子专业。1984年10月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建立了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成为今天的电信学院之前身。1985年“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光电技术教研室、电子测量技术教研室、自动控制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实验教研室。1993年增加“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申报成功“通信工程”专业,同年将“实验技术教研室”分解为“基础实验教研室”和“专业实验教研室”。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工业自动化”专业改名为“自动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被划拨给光电工程系。同年,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并成立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申报成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4月长春光机学院改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同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由原电子工程系单独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年申报本科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
今天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三系、一部、两所,分别是“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和“微波技术研究所”。学院办公机构下设:“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物理电子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物理电子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3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63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校学术带头人5人,后备学术带头人6人,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讲课标兵2人,三育人标兵1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796人,硕士研究生423人。
学院以培养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目前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学院实验设备齐备,实验手段先进,现有基础和专业两大实验体系,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到9045.08平米。
学院先后获吉林省精品课3门,校精品课4门,吉林省优秀课3门,校优秀课3门。近几年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国家二等奖7项;在“飞思卡尔”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获东北赛区二等奖2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优秀论文奖;在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中获得东北赛区一等奖一项、并获国家二等奖;获得“北华杯”足球机器人大赛冠军。学院考研率达到15%,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多年来,我院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独立承担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大科研型号项目、国家863项目;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13项、国家建设的横向科研有30余项,近三年科研总经费2800余万元。聘请校外和国外专家作了17场学术报告;累计发表论文120篇,其中54篇被EI收录。
50年的树人传业,学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近20000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兵器、航天、航空、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成为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其中有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国家各省直机关干部、国家各大企业老总、国外知名企业项目部负责人和国内著名企业领导人等。学院大多数毕业生,在祖国的国防战线上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产生效益。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与时俱进,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已任,发扬团队精神,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为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并重、软硬件结合的面向电气信息领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流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努力!
http://dx.cust.edu.cn/Article.asp?PageClass=10101
长春理工大学原身是长春光机学院,始建于1958年。在建院之初就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和专业教研室(简称三系)。在六十年代的专业调整时,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光电子专业。1984年10月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建立了电子工程系,下设“电子技术专业”和“电子仪器与测量专业”,成为今天的电信学院之前身。1985年“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光电技术教研室、电子测量技术教研室、自动控制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实验教研室。1993年增加“工业自动化”专业,1995年申报成功“通信工程”专业,同年将“实验技术教研室”分解为“基础实验教研室”和“专业实验教研室”。1998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原“工业自动化”专业改名为“自动化”专业,“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被划拨给光电工程系。同年,长春光机学院机构调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分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并成立电子技术研究所。2001年申报成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4月长春光机学院改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同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由原电子工程系单独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年申报本科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国防特色专业。
今天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三系、一部、两所,分别是“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和“微波技术研究所”。学院办公机构下设:“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物理电子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物理电子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3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63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吉林省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校学术带头人5人,后备学术带头人6人,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讲课标兵2人,三育人标兵1人。学院在校本科生2796人,硕士研究生423人。
学院以培养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实行创新精神较强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目前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学院实验设备齐备,实验手段先进,现有基础和专业两大实验体系,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到9045.08平米。
学院先后获吉林省精品课3门,校精品课4门,吉林省优秀课3门,校优秀课3门。近几年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国家二等奖7项;在“飞思卡尔”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获东北赛区二等奖2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优秀论文奖;在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中获得东北赛区一等奖一项、并获国家二等奖;获得“北华杯”足球机器人大赛冠军。学院考研率达到15%,本科生就业率90%以上。
多年来,我院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强调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独立承担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大科研型号项目、国家863项目;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13项、国家建设的横向科研有30余项,近三年科研总经费2800余万元。聘请校外和国外专家作了17场学术报告;累计发表论文120篇,其中54篇被EI收录。
50年的树人传业,学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近20000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兵器、航天、航空、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成为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其中有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国家各省直机关干部、国家各大企业老总、国外知名企业项目部负责人和国内著名企业领导人等。学院大多数毕业生,在祖国的国防战线上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产生效益。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与时俱进,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已任,发扬团队精神,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为培养和造就电气与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并重、软硬件结合的面向电气信息领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流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资料: http://dx.cust.edu.cn/Article.asp?PageClass=10101
推荐于2021-02-09
展开全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6-18
展开全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