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3-11-08
展开全部
(1)充分发挥废旧品的作用。
在收集材料时,我们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有些看似废旧的东西,如各类包装盒、纸箱、一次性纸杯、饮料罐、碗筷、扣子、毛线团、瓶盖等等,只要稍加改进或重新组合,就能制作出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而且这些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收集起来又省时,又省力,非常方便,无须花费,且又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也可让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积攒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家园合作的意识,密切了家园联系。
(2)增加可操作的余地。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幼儿是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发展的。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便于幼儿操作,便于幼儿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必须蕴含要求幼儿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活动区开展之初,我们在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时,过于追求外形、颜色的逼真,常常把“面包”、“汽车”等材料做的非常精致,活动中幼儿怕把材料弄坏,缩手缩脚,影响了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实践,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如提供一些泡沫后,我们发现,“医院”里用它做成了药片,“商店”里用它做成了各种点心,“娃娃家”里则用它做成了肥皂等。材料的可变性,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材料中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成了真正的教育价值。再如,我们在“语言区”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图片用来看图讲述,可是幼儿并不喜欢,而喜欢在背景图上进行粘贴、组合讲述,喜欢用自己从旧书上剪下来的小图片,重新组合、拼贴成连环画故事,进行讲述。所以,投放的材料必须给幼儿提供自己操作的余地。
(3)注意投放材料的适宜性
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而且,随着幼儿活动内容的丰富,活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随时了解材料的使用情况,如观察一下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还适用,还需提供什么新材料等,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如在建构活动中,幼儿想搭建一条铁路线,但缺少铺设铁轨的材料,我们随即找来了旧挂历纸供他们使用,孩子们将挂历纸卷成了若干根小圆棍,铁轨就得以顺利完工了。
三、活动区过程的组织指导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那么老师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组织指导呢?
1、建立活动区规则
为了使各区域活动能顺利开展,教师应逐步帮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如在正确使用材料上,我们通过“比一比谁收得快”等竞赛形式,教幼儿学会自己收放玩具材料并摆放整齐;在活动中,使幼儿懂得与同伴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并能学会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纠纷等等。有了这些规则的制约,孩子们间的交往变的更加宽容、和谐、友好,听到的是商讨的话语,看到的是合作互助的喜人情景,教师再也无需为解决矛盾而费神了。
2、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在前,指导在后。教师的观察是一门艺术,即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面,又要有盯住不放的深入,还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敏锐。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因势利导,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还能够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好的适合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
3、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动脑筋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如在与孩子一起利用易拉罐制造坦克车时,造好的轮子却高低不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并未立刻给幼儿揭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用做车轮的易拉罐,启发他们比较这些易拉罐的不同之处,结果他们很快找到了原因,改用了一样高的易拉罐,坦克车终于开起来了。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适时的参与,与幼儿在活动中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但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活动中所反映的能力、水平,必须要有老师的点拨才能提高。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当发现角区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时,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活动的既高兴又有意义?以便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指导语应简洁明确,多用商量的口吻,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知识技能、常规交往、创造性和坚持性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才能有效的、循序渐进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活动后的评价
活动后开展的评价也是教师对活动的一种间接指导,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下一次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创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如我经常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把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大家,使评价活动成为互相启发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也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逼真的感觉,对角色的职责有了明确的认识,满足了孩子的成功感,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另外,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组织和指导好活动区活动,教师必须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鼓励孩子们自由探索,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合作、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虞莉莉主编《幼儿园角区活动设计与指导》
2、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主编《活动区活动教师手册》
3、《幼儿园工作规程》
4、华东师大出版社刘金花著《幼儿发展心理学》
5、北京师大出版社《学前教育学》
在收集材料时,我们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有些看似废旧的东西,如各类包装盒、纸箱、一次性纸杯、饮料罐、碗筷、扣子、毛线团、瓶盖等等,只要稍加改进或重新组合,就能制作出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而且这些东西生活中随处可见,收集起来又省时,又省力,非常方便,无须花费,且又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也可让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积攒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家园合作的意识,密切了家园联系。
(2)增加可操作的余地。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幼儿是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发展的。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便于幼儿操作,便于幼儿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必须蕴含要求幼儿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活动区开展之初,我们在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时,过于追求外形、颜色的逼真,常常把“面包”、“汽车”等材料做的非常精致,活动中幼儿怕把材料弄坏,缩手缩脚,影响了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实践,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如提供一些泡沫后,我们发现,“医院”里用它做成了药片,“商店”里用它做成了各种点心,“娃娃家”里则用它做成了肥皂等。材料的可变性,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材料中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成了真正的教育价值。再如,我们在“语言区”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图片用来看图讲述,可是幼儿并不喜欢,而喜欢在背景图上进行粘贴、组合讲述,喜欢用自己从旧书上剪下来的小图片,重新组合、拼贴成连环画故事,进行讲述。所以,投放的材料必须给幼儿提供自己操作的余地。
(3)注意投放材料的适宜性
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提供材料。而且,随着幼儿活动内容的丰富,活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随时了解材料的使用情况,如观察一下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还适用,还需提供什么新材料等,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如在建构活动中,幼儿想搭建一条铁路线,但缺少铺设铁轨的材料,我们随即找来了旧挂历纸供他们使用,孩子们将挂历纸卷成了若干根小圆棍,铁轨就得以顺利完工了。
三、活动区过程的组织指导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那么老师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组织指导呢?
1、建立活动区规则
为了使各区域活动能顺利开展,教师应逐步帮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如在正确使用材料上,我们通过“比一比谁收得快”等竞赛形式,教幼儿学会自己收放玩具材料并摆放整齐;在活动中,使幼儿懂得与同伴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并能学会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纠纷等等。有了这些规则的制约,孩子们间的交往变的更加宽容、和谐、友好,听到的是商讨的话语,看到的是合作互助的喜人情景,教师再也无需为解决矛盾而费神了。
2、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在前,指导在后。教师的观察是一门艺术,即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面,又要有盯住不放的深入,还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敏锐。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因势利导,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以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还能够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好的适合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
3、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动脑筋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如在与孩子一起利用易拉罐制造坦克车时,造好的轮子却高低不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并未立刻给幼儿揭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用做车轮的易拉罐,启发他们比较这些易拉罐的不同之处,结果他们很快找到了原因,改用了一样高的易拉罐,坦克车终于开起来了。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适时的参与,与幼儿在活动中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但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活动中所反映的能力、水平,必须要有老师的点拨才能提高。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当发现角区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时,可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活动的既高兴又有意义?以便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指导语应简洁明确,多用商量的口吻,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知识技能、常规交往、创造性和坚持性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才能有效的、循序渐进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活动后的评价
活动后开展的评价也是教师对活动的一种间接指导,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下一次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创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行为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如我经常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把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大家,使评价活动成为互相启发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也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逼真的感觉,对角色的职责有了明确的认识,满足了孩子的成功感,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另外,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组织和指导好活动区活动,教师必须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鼓励孩子们自由探索,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合作、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虞莉莉主编《幼儿园角区活动设计与指导》
2、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主编《活动区活动教师手册》
3、《幼儿园工作规程》
4、华东师大出版社刘金花著《幼儿发展心理学》
5、北京师大出版社《学前教育学》
TOUCHPPT
2024-06-27 广告
2024-06-27 广告
在制作关于科技进步奖的PPT时,我们应注重内容的准确性与表达的直观性。首先,PPT的设计应简洁大方,采用专业的配色方案和字体,确保文字清晰易读。其次,在内容方面,要详细阐述科技进步的成果、创新点以及对行业的贡献,可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说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TOUCHPPT提供
2013-11-08
展开全部
让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
【内容提要】开展活动区教学,制定好活动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区环境,并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幼儿在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内容和情趣的活动区中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区 发展
【正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近年来,我园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区域活动,进行了活动区教学的新尝试。活动区教学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人为的设定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让幼儿在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内容和情趣的活动区中主动的发展。
一、活动区目标的制定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分月、分周拟订区域活动目标。在制定活动区目标时,要注意做到:
1、制定的目标要适度。既不能因目标过高而使幼儿失去信心,也不能因目标过低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如在制定“建构区”目标时,小班幼儿只对雪花积木的颜色感兴趣,因此他们在活动时,只求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插在一起好看,而不考虑插出来的物体象什么。但中、大班的幼儿则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追求的是,我插的象座小房子,你插的象架小飞机等等。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目标,目标一定要适度。
2、制定的目标要具体。目标的确定不一定要太精确,活动效果也并非要求立竿见影的实现,但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例如“语言区”的活动目标,制定为培养幼儿的美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美的,并能完美的设计、准确的表达。要注意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幼儿主体的活动体验及在活动中做出的努力,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重在对幼儿身心整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活动区环境的创设
教育意图往往客体化在环境材料中,因此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1、活动区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兴趣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不同内容的活动区其教育功能也不同,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兴趣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活动区,如我们在活动室中可设置的区域有数学区、语言区、自然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生活区、建构区等等,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数学以及艺术等各个领域,“表演区”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能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益智区”有益于发展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建构区”能增进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数形意识,促进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总之,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另外,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活动区的实效性。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的去参加区域活动,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活动区的活动。
2、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其便利性、可操作性、适用性。
材料投放是活动区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是否主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并要注意材料的便利性、可操作性、适用性。
【内容提要】开展活动区教学,制定好活动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区环境,并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给予正确的评价,让幼儿在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内容和情趣的活动区中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区 发展
【正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近年来,我园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区域活动,进行了活动区教学的新尝试。活动区教学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人为的设定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格局,让幼儿在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内容和情趣的活动区中主动的发展。
一、活动区目标的制定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分月、分周拟订区域活动目标。在制定活动区目标时,要注意做到:
1、制定的目标要适度。既不能因目标过高而使幼儿失去信心,也不能因目标过低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如在制定“建构区”目标时,小班幼儿只对雪花积木的颜色感兴趣,因此他们在活动时,只求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插在一起好看,而不考虑插出来的物体象什么。但中、大班的幼儿则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追求的是,我插的象座小房子,你插的象架小飞机等等。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目标,目标一定要适度。
2、制定的目标要具体。目标的确定不一定要太精确,活动效果也并非要求立竿见影的实现,但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例如“语言区”的活动目标,制定为培养幼儿的美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幼儿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美的,并能完美的设计、准确的表达。要注意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幼儿主体的活动体验及在活动中做出的努力,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重在对幼儿身心整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活动区环境的创设
教育意图往往客体化在环境材料中,因此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1、活动区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兴趣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不同内容的活动区其教育功能也不同,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兴趣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活动区,如我们在活动室中可设置的区域有数学区、语言区、自然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生活区、建构区等等,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数学以及艺术等各个领域,“表演区”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能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益智区”有益于发展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建构区”能增进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数形意识,促进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总之,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另外,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活动区的实效性。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的去参加区域活动,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活动区的活动。
2、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其便利性、可操作性、适用性。
材料投放是活动区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是否主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并要注意材料的便利性、可操作性、适用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