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两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语文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首词写的是春末时节。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作品名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创作年代
宋
文学体裁
宋词
作 者
王观
词牌名
卜算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 作品注释
▪ 作品译文
3作品鉴赏
▪ 作品欣赏
▪ 名家点评
4词牌格律
5作者简介
1作品原文编辑
《卜算子①·送鲍浩然②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③,山是眉峰聚④。
欲⑤问行人⑥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⑦。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
2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词名。
②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2],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作品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2]
3作品鉴赏编辑
作品欣赏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无消极想法。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书法[3]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十分含蓄。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1]
名家点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4]
4词牌格律编辑
《卜算子》,词牌名之一。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5]
5作者简介编辑
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
王观[6]
苏如皋)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庇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应该是这两句
水是眼波横,③
山是眉峰聚。④
江南的水比作美人的眼波流转,
山比作美人的秀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首词写的是春末时节。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作品名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创作年代
宋
文学体裁
宋词
作 者
王观
词牌名
卜算子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 作品注释
▪ 作品译文
3作品鉴赏
▪ 作品欣赏
▪ 名家点评
4词牌格律
5作者简介
1作品原文编辑
《卜算子①·送鲍浩然②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③,山是眉峰聚④。
欲⑤问行人⑥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⑦。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
2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词名。
②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作者(王观)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2],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作品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2]
3作品鉴赏编辑
作品欣赏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无消极想法。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书法[3]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 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 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十分含蓄。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1]
名家点评
《唐宋词鉴赏集》: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 [4]
4词牌格律编辑
《卜算子》,词牌名之一。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5]
5作者简介编辑
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
王观[6]
苏如皋)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庇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应该是这两句
水是眼波横,③
山是眉峰聚。④
江南的水比作美人的眼波流转,
山比作美人的秀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