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纪晓岚和刘庸有关系么 同在一时期么

他们俩再伶牙俐齿再足智多谋也没斗得过和绅还是皇帝聪明懂得左右互坦利用人为上呀别说也是为了国家... 他们俩再伶牙俐齿 再足智多谋 也没斗得过 和绅 还是皇帝聪明懂得左右互坦 利用人为上呀 别说也是为了国家 展开
 我来答
226688999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06-2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电视剧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明争暗斗,但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完全这是一种误导。
大家首先注意一下,和珅公元1750年出生(乾隆十五年),进军机处的时候是29岁,他小乾隆31岁,小纪晓岚26岁,小刘庸30岁,小王杰25岁。同朝为官,却整整差出了一代人。你想,三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三四十岁的年青人斗法,他们拉得上这个脸吗?
即便是他们拉得下脸,他们有这实力吗?当时纪晓岚只是个大学士,刘庸虽然在军机处,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务,王杰虽然是状元,也只不过是个大学士。他们三人虽有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实,没有与珅直接碰撞的机会,况且档案和正史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如果乾隆是为了左右两方的势力的话,至少要培养一个跟和珅旗鼓相当的人。单独给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难道就不怕他谋朝篡位?当年的鳌拜跟和珅比算个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黄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谋反的迹象吗?没有。倒是本人找出了一份资料,乾隆、和珅曾对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负。
还有一次,他拼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张对缅甸开战。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谏,险些成为监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而对这一意见,刘庸、纪晓岚虽然不赞成,但也都对和珅由衷钦佩,多次到府上探望。
另有资料表明,和珅、刘庸、纪晓岚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们三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对头。和珅自己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他精通琴棋书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子。他重视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见识的年轻官吏。当时,纪晓岚是编《四库全书》的副总裁,和珅是正总裁。夏天很热,和珅看着纪晓岚编书忙得满头大汉,便亲切地说,您把外套脱了,穿一个大裤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来。纪晓岚是个黑胖子,怕热,就把上衣给脱了,长裤也脱了,只穿一个大裤衩在那儿办公。见纪晓岚还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个人给他扇扇子。突然之间皇上来了,君前失仪可是杀头之罪。纪晓岚吓坏了,还是和珅反应快,急忙让纪晓岚躲到了桌下。乾隆问,纪晓岚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让他休息了。皇上走后,纪晓岚马上从桌底钻出给和珅作揖道谢,称幸亏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这个脑袋能勉强保住,可能又得发配到伊犁充军去了。正是这样,纪晓岚、刘庸等人在他手下干得非常舒心,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刘庸比和珅大30岁,都能够心甘情愿听和珅调遣。
后来,和珅下狱,临死前作了一首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费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根据文风来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运悲凉及壮志未酬的无奈,后一首则是纪晓岚的风格,赞叹和珅的功绩,为他鸣不平。

参考资料: http://bbs.tiexue.net/post_1114380_1.html

sunpolan
2006-11-30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0万
展开全部
刘庸与和珅、纪晓岚清代的三位大臣。
刘庸比纪晓岚大五岁能

纪晓岚http://baike.baidu.com/view/10741.htm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其高祖纪坤,字厚斋,系明末人。能文,著有《花王阁剩稿》。其父纪容舒,字迟叟,清康熙五十二年思科进士,曾供职刑部和户部,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和故称姚安公。鞒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容舒凡三娶,原配安太夫人生卓(字晴湖)继朽张太夫人无出,又继配张太夫人之妹生前不见古人逝于清仁宗嘉庆十年二月十四日,终年八十二岁。死后葬于崔尔庄南,北村。其妻马夫人,共有四子三女:长子汝佶。乾隆乙酉举人,早逝,有《半舫诗钞》留世;次子汝传,曾任九江府通判和江宁府同知;三子汝似,曾任广东县丞;四子汝亿。长女嫁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雅雨)之孙卢荫文(举人);次女嫁内阁中书,军机章京袁煦;三女许婚戈源之子,年十岁未嫁而死。另有一孙十一人,其孙纪树馨,荫生,官弄部云南司郎中,宜昌府知府。

刘庸
http://baike.baidu.com/view/6082.htm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颜真卿、苏轼各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6-11-30
展开全部
回答者:226688999 - 探花 十一级 11-,这个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作者wXAeoOo7LX
2019-06-09 · TA获得超过352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48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一个明,一个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酷拉利
2006-11-30 · TA获得超过86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是的,同一时期的2个清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