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三十多少年才能轮一次,为什么要几年才有一次呢。
这是没有规律的,原因如下:
1、历法是根据天文确定的,现在通用的公历是一种太阳历,即根据太阳的“运动”确定,源自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2、太阳一周是365.24天,这种历法保证了年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当时,一年一次的尼罗河大水,用太阳历能够很好的预测。
3、中国的农历,是一种太阴历,即根据月亮的运动确定,月亮运动一周是29天左右,因此中国的这种太阴历,保证的是每个月15天左右。
4、一年是12个月,但月亮并不是一年12周,这也就出现了,中国式的闰月,这和公历不一样,闰月加的是一个月,用以补充月亮运动,而不是4年加1天。因此对于农历,常记一个月是29天,不过28天和30天的也有。
扩展资料: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有干支历、华历、夏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
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冬月三十每4年就会有一次没有,2017年的冬月三十是2018年1月16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星期二。
冬月指冬天。冬天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农历十一月为“冬月”,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出处:
据《封禅书》载:“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在黄帝时便以冬至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袭”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岁首”“元旦”)已是由来已久,后来“冬至大如年”的由来原是因为“冬至曾是年”。
冬至习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残余。但随着年代日益久远,及历法的变迁,冬至节曾是年节已逐步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