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圈怎么吐槽《星际穿越》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可能总的来说,科学圈对这部电影的赞扬远远多于吐槽。
首先,与其它航天类的电影相比,它没有很明显的让人无语的漏洞(比如时候用简单的牛顿定律就能发现不对的问题,比如在太空中没有考虑失重状态带来的全部影响等)。
其次,它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涉及到最基本的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霍金的黑洞理论,并且不是皮毛,而是涉及到四维以上的空间,甚至更高维度里可能存在的高等生物,在做到涉及面广且有深度的同时,它没有打破规则(比如爸爸不能与过去的女儿说话,最多把震动传过去),,在规则内创造了很多惊喜(船外几小时,船内几十年)
当然,最为人所乐道的可能是那个运行一年才得到的有史以来最精确的黑洞模型。
这部电影所能做到这些的原因,主要在于为了拍摄电影,导演请来了专业的天体物理学家做顾问,保证整部电影在科学上的严谨性。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烧脑”,也与它有关,涉及到的科学足以出一本书,《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所以烧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如果一定要找吐槽的话,我可能会认为它没有追随霍金的最新猜想:他研究了数十年的黑洞可能实际上不存在,可能存在的是”灰洞“。但是如果黑洞真的不存在,这部电影的乐趣与科学知识的运用就都失去了意义。
首先,与其它航天类的电影相比,它没有很明显的让人无语的漏洞(比如时候用简单的牛顿定律就能发现不对的问题,比如在太空中没有考虑失重状态带来的全部影响等)。
其次,它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涉及到最基本的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以及霍金的黑洞理论,并且不是皮毛,而是涉及到四维以上的空间,甚至更高维度里可能存在的高等生物,在做到涉及面广且有深度的同时,它没有打破规则(比如爸爸不能与过去的女儿说话,最多把震动传过去),,在规则内创造了很多惊喜(船外几小时,船内几十年)
当然,最为人所乐道的可能是那个运行一年才得到的有史以来最精确的黑洞模型。
这部电影所能做到这些的原因,主要在于为了拍摄电影,导演请来了专业的天体物理学家做顾问,保证整部电影在科学上的严谨性。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烧脑”,也与它有关,涉及到的科学足以出一本书,《星际穿越中的科学》,所以烧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如果一定要找吐槽的话,我可能会认为它没有追随霍金的最新猜想:他研究了数十年的黑洞可能实际上不存在,可能存在的是”灰洞“。但是如果黑洞真的不存在,这部电影的乐趣与科学知识的运用就都失去了意义。
展开全部
罗伯托·特罗塔(Roberto Trotta)
天体物理学家,伦敦帝国学院高级讲师
“主要太空船永恒号的设定相当不错。绕轴旋转为漫长旅途提供重力,这很好。窗子的位置和光影旋转的关系,干得漂亮。但我要批评一点:看不见燃料箱。要进行星际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飞船一大部分质量都应该被燃料占据才对,难以想象永恒号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推进。这个问题在他们抵达土星时就非常明显了:怎么减速?你得在飞船前面装一个大火箭,和你开始用来加速的火箭一样大才行。就这么简单,不然你就会错过行星直接擦身而过。电影里那点儿反推火箭实在是太小了。
“此外,两年时间抵达土星在我看来似乎短了点。如果使用燃料效率最高的办法,会花大约4.7年,还得是在行星排列在最佳位置的时候。‘新地平线’探测器的确只花了2年4个月就飞到了土星,但那是因为目的地是冥王星,飞过土星不必减速。如果你想在土星停一下,花的时间就要多很多,因为你得踩刹车才能入轨。
“黑洞的视觉效果呈现—一团发光物质围绕着它,并逐渐被引力吞掉—是相当合理的。但如果你进入这个区域,那你要么会被灼热的伽马辐射杀死,要么会被引力撕开。离黑洞非常近的时候,你脚底的引力会比头顶的大很多,所以你会变成意大利面条—被撕扯成细细的一条物质。
“电影的数学外衣相当不错。比如,黑板上的公式真的是教科书上的广义相对论公式。后来剧本说这些公式会失效,因为科学家还不理解引力和量子机制如何共同作用,这也很公允。但是电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过是派一个机器人下到黑洞那边去送回‘量子数据’。就这么简单?这讲不通啊。听起来只是他们编出来用以推进剧情发展的,背后没有真的物理学。”
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
天文学家,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学”博主
“电影里NASA已经几十年没有拿到像样的资金了,怎么就能发射几十艘载人飞船呢?每艘恐怕得花费上千亿美元吧。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飞船都是从紧贴办公楼的一个地下竖井发射出来的。我不清楚为啥飞船一定要载人而不能全自动操控,也不清楚为什么传回的数据只能是低带宽、没多少信息的,在我看来这只是厚着脸皮拿出来的粗糙剧情道具,以便让库帕和他的船员不得不亲自去看一眼。
“库帕成功驾驶飞船穿越了虫洞,在另一边他们发现了三个行星—不知怎么的它们围绕着一个黑洞。看到这里我长叹一口气。这些行星从哪里得到热量和光线啊?好像没有恒星不行吧。热量肯定不是来自黑洞本身的,因为接下来库帕(无可避免地)要下到黑洞里面去,他也没被烤熟。这些行星明明附近没有热源,不知怎么却适宜居住。
“其中一颗行星距离黑洞很近,以至于出现了强烈的时间扭曲,表面一小时等于地球上七年。我认识的好几个天体物理学家都认为在这个距离上,黑洞的潮汐力应该足以摧毁行星。他们还在计算这个问题。
“船员在这颗行星表面发现了周期性的滔天巨浪,大浪并没有得到解释,想来是黑洞引发的潮汐力吧—但是距离黑洞这么近,这颗行星恐怕早该被潮汐锁定了,一面永远面向黑洞。这意味着会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现在正对黑洞和背向黑洞的两个方向,但是这俩鼓包相对行星表面是不会移动的,所以也不该有浪。”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您能采纳
天体物理学家,伦敦帝国学院高级讲师
“主要太空船永恒号的设定相当不错。绕轴旋转为漫长旅途提供重力,这很好。窗子的位置和光影旋转的关系,干得漂亮。但我要批评一点:看不见燃料箱。要进行星际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飞船一大部分质量都应该被燃料占据才对,难以想象永恒号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推进。这个问题在他们抵达土星时就非常明显了:怎么减速?你得在飞船前面装一个大火箭,和你开始用来加速的火箭一样大才行。就这么简单,不然你就会错过行星直接擦身而过。电影里那点儿反推火箭实在是太小了。
“此外,两年时间抵达土星在我看来似乎短了点。如果使用燃料效率最高的办法,会花大约4.7年,还得是在行星排列在最佳位置的时候。‘新地平线’探测器的确只花了2年4个月就飞到了土星,但那是因为目的地是冥王星,飞过土星不必减速。如果你想在土星停一下,花的时间就要多很多,因为你得踩刹车才能入轨。
“黑洞的视觉效果呈现—一团发光物质围绕着它,并逐渐被引力吞掉—是相当合理的。但如果你进入这个区域,那你要么会被灼热的伽马辐射杀死,要么会被引力撕开。离黑洞非常近的时候,你脚底的引力会比头顶的大很多,所以你会变成意大利面条—被撕扯成细细的一条物质。
“电影的数学外衣相当不错。比如,黑板上的公式真的是教科书上的广义相对论公式。后来剧本说这些公式会失效,因为科学家还不理解引力和量子机制如何共同作用,这也很公允。但是电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过是派一个机器人下到黑洞那边去送回‘量子数据’。就这么简单?这讲不通啊。听起来只是他们编出来用以推进剧情发展的,背后没有真的物理学。”
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
天文学家,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学”博主
“电影里NASA已经几十年没有拿到像样的资金了,怎么就能发射几十艘载人飞船呢?每艘恐怕得花费上千亿美元吧。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飞船都是从紧贴办公楼的一个地下竖井发射出来的。我不清楚为啥飞船一定要载人而不能全自动操控,也不清楚为什么传回的数据只能是低带宽、没多少信息的,在我看来这只是厚着脸皮拿出来的粗糙剧情道具,以便让库帕和他的船员不得不亲自去看一眼。
“库帕成功驾驶飞船穿越了虫洞,在另一边他们发现了三个行星—不知怎么的它们围绕着一个黑洞。看到这里我长叹一口气。这些行星从哪里得到热量和光线啊?好像没有恒星不行吧。热量肯定不是来自黑洞本身的,因为接下来库帕(无可避免地)要下到黑洞里面去,他也没被烤熟。这些行星明明附近没有热源,不知怎么却适宜居住。
“其中一颗行星距离黑洞很近,以至于出现了强烈的时间扭曲,表面一小时等于地球上七年。我认识的好几个天体物理学家都认为在这个距离上,黑洞的潮汐力应该足以摧毁行星。他们还在计算这个问题。
“船员在这颗行星表面发现了周期性的滔天巨浪,大浪并没有得到解释,想来是黑洞引发的潮汐力吧—但是距离黑洞这么近,这颗行星恐怕早该被潮汐锁定了,一面永远面向黑洞。这意味着会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现在正对黑洞和背向黑洞的两个方向,但是这俩鼓包相对行星表面是不会移动的,所以也不该有浪。”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您能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