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展开全部
英国小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foundation stage。其实,这个阶段就相当于幼儿园阶段,幼儿从三、四岁起入学,就像我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学学玩玩,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接下来的stage1相当于我国的一、二年级,分别称为Year 1 和 Year 2,孩子一般从五岁进入Year 1学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属于stage2,分别称为Year 3、Year4、 Year5和 Year 6,Year 6结束之后进入中学学习。
展开全部
英国小学教育的三个特点
为从事一项中英教育合作课题研究,我曾赴英国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研和考察。在考察中深感英国中小学的教学颇具特色。其中英国中小学校高度重视个别教育的作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在发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程教学系统以教研组(按学科划分组成)为纽带,由任课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系统以年级组(按年级划分组成)为纽带,由辅导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组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英国中小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通常学校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整体计划规定了儿童必修课程的门类、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还要负责为每位儿童制订个体教学计划。除此而外,英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还十分发达。几乎每一个郡都有比较齐全完备的聋、盲、哑、弱智、精神残疾、肢体残疾等特殊学校。与此同时,每一所普通中小学又都设有特殊教育教研组。特教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全校那些经过国家标准检测已注册的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这种特殊教育的高度普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对个别教育的重视。
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的个性发展十分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这一点我们在对案例学校的实地考察中深有感触。例如,当陌生人走进教室时,只要教师许可,学生们会主动围上来打招呼攀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在实验课中学生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自选的活动课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技能。当我们问及学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个别教育时,莱斯特市的一位中学校长对我们这样说:“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围着学生转
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六节课,一节课程50分钟(上午9时到校,下午4时放学)。在课堂上,教师极少搞满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师只讲授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做作业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们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习获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英国教学的又一显著特色。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的教学伴随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英语、历史、地理、社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则大量借助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例如,讲生物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天文知识会把学生带进天文馆,讲宗教知识会把学生带进教堂。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案例学校,我曾亲历了该校为结合历史课和地理课教学而举办的“中国周”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特征,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全部四年级的学生带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中国城”(华人居住区)和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这种教学形式,比起抽象讲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除此之外,英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突出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教学。有一门课叫作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如电工、水工、木工技能,家电操作和简单维修技能,汽车原理和驾驶技术等。为配合这门课程教学,普通中学都设有实习车间。实习车间拥有各种常规工具和普通车床。由于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
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明素养较高。然而,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过去,中小学以宗教课程为主渠道来渗透道德教育。可是进入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英国青少年已开始不信奉宗教,这样宗教课的德育功能也就日渐萎缩。现在除少部分教会创办的学校外,大部分中小学已取消了宗教课程。那么德育是如何来实施的呢?
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这一思想首先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英国中小学的教材是遵循科学与价值的双重原则来编写的,教材内容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其次,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上。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英国考察期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英国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很强,言行举止表现出很高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这对学生无疑是最好的德育因素。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校园文化、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管理以及学校与家长、社区等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形式上看、英国中小学虽然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多,但是其德育的效果却很好。这集中表现在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文明素养。
为从事一项中英教育合作课题研究,我曾赴英国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研和考察。在考察中深感英国中小学的教学颇具特色。其中英国中小学校高度重视个别教育的作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在发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程教学系统以教研组(按学科划分组成)为纽带,由任课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系统以年级组(按年级划分组成)为纽带,由辅导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组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
英国中小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通常学校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整体计划规定了儿童必修课程的门类、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还要负责为每位儿童制订个体教学计划。除此而外,英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还十分发达。几乎每一个郡都有比较齐全完备的聋、盲、哑、弱智、精神残疾、肢体残疾等特殊学校。与此同时,每一所普通中小学又都设有特殊教育教研组。特教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全校那些经过国家标准检测已注册的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这种特殊教育的高度普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对个别教育的重视。
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的个性发展十分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这一点我们在对案例学校的实地考察中深有感触。例如,当陌生人走进教室时,只要教师许可,学生们会主动围上来打招呼攀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在实验课中学生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自选的活动课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技能。当我们问及学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个别教育时,莱斯特市的一位中学校长对我们这样说:“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师围着学生转
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六节课,一节课程50分钟(上午9时到校,下午4时放学)。在课堂上,教师极少搞满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师只讲授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做作业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们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习获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英国教学的又一显著特色。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玩具。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的教学伴随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英语、历史、地理、社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则大量借助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例如,讲生物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天文知识会把学生带进天文馆,讲宗教知识会把学生带进教堂。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案例学校,我曾亲历了该校为结合历史课和地理课教学而举办的“中国周”活动。在这一周里,学校里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特征,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中国文化的氛围。不仅如此,学校还把全部四年级的学生带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中国城”(华人居住区)和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这种教学形式,比起抽象讲授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除此之外,英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突出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教学。有一门课叫作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如电工、水工、木工技能,家电操作和简单维修技能,汽车原理和驾驶技术等。为配合这门课程教学,普通中学都设有实习车间。实习车间拥有各种常规工具和普通车床。由于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
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明素养较高。然而,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过去,中小学以宗教课程为主渠道来渗透道德教育。可是进入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英国青少年已开始不信奉宗教,这样宗教课的德育功能也就日渐萎缩。现在除少部分教会创办的学校外,大部分中小学已取消了宗教课程。那么德育是如何来实施的呢?
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这一思想首先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英国中小学的教材是遵循科学与价值的双重原则来编写的,教材内容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其次,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上。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英国考察期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英国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很强,言行举止表现出很高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这对学生无疑是最好的德育因素。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校园文化、礼仪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管理以及学校与家长、社区等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形式上看、英国中小学虽然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多,但是其德育的效果却很好。这集中表现在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文明素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