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如何看待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是怎样的?一般来说,大学生渴求交往,希望能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其深刻的心理背景。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的初、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大学生们的“自我”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并越来越为自己所认识。此时,他们既为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激动,又为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安,甚至会产生孤独感及对孤独的恐惧。于是,他们便产生了对人际交往的向往和渴求。这些大学生,与读中学时相比大不一样了。一般地说,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能够较好地认识社会,并能对某些社会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这表明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且越来越具有社会性。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同龄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因而越来越需要获得同伴的认可、接受、尊重和信任。这也是大学生向往和渴求人际交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对人际交往的向往和渴求就更加迫切。从中学升人大学,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中学时代的好朋友,他们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寂寞感和恋旧感。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友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理解万岁”。因为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帮助和信赖,有助于新同学尽快地熟悉生活环境,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获得生活上的安全感。对于高年级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向往和渴求则是出于另外一种需要。面临着毕业,走向社会,他们更多地想到的是将来如何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为此心中常常生起惆怅和不安。他们明白,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在这种心理背景下,高年级的大学生对交往的向往和渴求,更加自觉,层次也更高。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向往和渴求比中学时期要迫切得多,由此而产生的烦恼和困惑也比中学生要多得多。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社会,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由于人们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的范围越来越广,科学领域也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使得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他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又使人们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多,人们的交往需要也随之不断增强,大学生作为感受时代信息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对人际交往的向往和渴求,不可能与这种社会大背景无关。由于社会的、学校的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大学生人际交往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时代性。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必然会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注入新的内容和要求,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较多地表现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而今,改革开放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拓了一片崭新天地。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注重平等互助,又注重友好竞争,希望在竞争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第二,广泛性。高等学校以教育活动为基本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具有多学科、多层次的内部结构,具有先进的信息环境和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生活区密集等特点。这些环境特点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内容的广泛性:交流思想、探讨人生、研究学习、传递信息、开发智力等。而且,与中学不同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接触机会多,相互依赖和相互帮助多,情谊也比较亲密和持久。第三,自主性。由于大学生一般知识面较宽,兴趣较广泛,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经验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开始凭自己的观点、个性、情趣、爱好来为人处世,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自主地开展交往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立人际关系。这种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交往观念比较开放,在交往方式上喜欢标新立异,在交往范围上不拘泥于自己生活其中的小圈子。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主性,往往会导致他们交往关系的开放性、多彩性和多变性。第四,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由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决定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其一,人缘型。这类学生与人交往积极主动,交际面较广,大约占20%。其二,孤僻型。这类学生平日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在人际冲突中自我调节能力差,大约占3%。其三,中间型。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其特点是处于前两类之间,一般表现不突出,人际交往范围较窄,行为上随大流,不爱显露头角。
本文转自 中国人际交往网 www.86rjw.com转载请注明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本文转自 中国人际交往网 www.86rjw.com转载请注明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