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下: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健康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社会
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到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环境
培养与周围环境的亲近感,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对各种事物、现 象的兴趣与关心;周围环境与自身的关联中,进行发现与思考,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周围事象进行考察、思考、学习,丰富对事物性质、数量、文字等的感觉。
语言
使儿童体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时的快乐;学会倾听别人的语言及谈话,尽量说出自己所经历的、所思考的事,体会相互交流的乐趣;在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语言的同时,多接触连环画与故事书等,并要经常与老师、小朋友相互交流。
表达
培养对各种美好事物丰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东西,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生活的形象思维,并感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科学
包括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扩展资料:
1.为宝宝准备一个小书包,不要忘记绣上的名字,里面可以放上宝宝最喜欢一本小书或者一个小玩具,熟悉的物品会让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减少心理压力。
2.要给宝宝的衣服,鞋子等物品绣上名字,或做上标志,并让宝宝来认一认,这样便于宝宝能集体生活中分辨出自己的物品。
3.为宝宝准备一到两套干净的衣裤,记得写上名字,放在幼儿园里。宝宝因为焦虑或者贪玩,往往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这样老师就能及时为宝宝更换好干净的衣裤。
4.为宝宝选择衣服和鞋子时,不要过于新颖刺激,会叫的小口袋,会亮的鞋子,有趣的小珠珠,这些东西会让宝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里,这样就会影响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了,有的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掉下来的小珠珠,宝宝就喜欢放在嘴里,放在耳朵里等。
5.鞋子大小要合适,并要尽可能适合宝宝运动,这样能保证宝宝在集体活动中的安全。
6.在宝宝没有学会系鞋带时,尽可能少穿系鞋带的鞋子,鞋带散了很容易使宝宝摔倒。可以选择拉链的,或者搭袢的鞋。
7.别忘了为宝宝准备一个安全别针,并每天给他别上干净的手帕。
8.尽量不要给宝宝挂挂件,挂金锁片,手镯等,这些物品会给宝宝的活动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9.引导宝宝试着自己脱鞋子,脱衣裤,别忘了时常表扬宝宝的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园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1)卫生习惯: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的频率最多,一天高达7-8次,入园、入厕、喝水、吃饭等都要洗手。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
(2)饮食习惯:午餐后幼儿漱口较马虎,只是机械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必备的生活经验,对幼儿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3)睡眠起居习惯:早上自己起床,晚上按时睡觉。
(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要严爱有度、严爱结合,要有原则性,而不是放纵无度。
扩展资料
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一、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个人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早晨入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朋友帮忙放杯子;请每一组第一个到园的孩子帮忙把自己这组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摆放整齐;午饭后,请幼儿轮流帮忙擦桌子、扫地;傍晚放学临走前请每位幼儿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上摆放整齐??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教爸爸、妈妈做事情,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爸妈小帮手”,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欲望。另外在学校也可以运用“给小班弟弟妹妹喂饭”、“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平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不能光靠几条规矩来执行。这时期在给孩子做日常清洁卫生时,要逐渐地给他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干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要定期给孩子剪指、趾甲,这时期孩子的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一定很赃。在给孩子洗脸、洗手时,要开始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如何擦肥皂,如何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有许多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地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的都会得到“红苹果”。时间一长,孩子们都争着当“大小孩”,不像“小孩子”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在家里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帮助孩子每餐用膳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不宜过急催促。每次盛饭不宜过多,情愿吃完后再添,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打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
守活动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在学前班,家长和教师应在注意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算等各种能力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特别强调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在家里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了。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在家庭的配合与补充下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要求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是爱模仿的,他们首先会模仿父母亲。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就要做到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必须十分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乖”起来。
1、习惯培养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什么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它对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大意义,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过分娇惯和无原则的顺从,暴露出来的生活行为习惯问题尤为严重,幼儿无论从饮食、睡眠还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良现象。
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也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2、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
二期课改实施至今,教师已初步树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生活环节(来、离园、盥洗、饮水、餐点、午睡)占在园生活50-60%以上,这些生活环节比较琐碎,教师易忽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关注细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忽视。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的频率最多,一天高达7-8次,入园、入厕、喝水、吃饭等都要洗手。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
又如:午餐后幼儿漱口较马虎,只是机械完成任务,有的幼儿总是忘记漱口,需要老师提醒。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是幼儿必备的生活经验,对幼儿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二、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梳理出生活环节的观察要点
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教师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下表)
环节
教师重点观察
渗透习惯的培养
来园
1、幼儿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
2.关注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书包、服饰、鞋子、玩具等)。
3.观察幼儿健康和情绪状况,及时核对晨检牌,清点幼儿来园人数,做好点名登记,逐步做到按时来园。
4、幼儿是否参与观察、照料动植物和值日生活动。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养成愉快生活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做力所能及事好习惯
盥洗
1.幼儿是否能正确的洗净手,使用毛巾,擦干手。养成饭前便后、运动后、手脏了洗手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2.幼儿是否及时关闭水龙头,不玩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在人多时,幼儿是否能够排队等待,不拥挤。
4.幼儿是否会使用便纸,大便后能否主动抽水,并洗手。
5.如厕后是否主动整理好衣裤。
6.是否乐意听从值日生的提醒。
7. 关注幼儿大小便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与
保健老师和家长沟通。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有节约用水的习惯
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
饮水
1. 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每日喝足够量的水,逐步养成有序、主动喝水的习惯。
2、幼儿是否及时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3、关注照顾体弱和特殊幼儿及时补充水份。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餐点
幼儿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愉快地独立进餐。
幼儿是否养成有序文明进餐的习惯。(先放椅子,后洗手入座,安静就餐等)
幼儿在进餐后,是否正确漱口和使用毛巾。
4、值日生是否乐意为同伴服务(督促、检查等)。
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乐意助人为乐的习惯
午睡
1.幼儿是否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
2.幼儿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3.幼儿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
4.关注幼儿午睡时有无异常情况。
养成自我服务的习惯
养成做力所能及的习惯
离园
1.幼儿是否能整理自己的衣物,保持仪表的整洁。
2.幼儿是否能物归原处,不遗忘自己的物品。
3.幼儿是否能使用礼貌用语道别,不跟陌生人离开。
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观察要点及渗透习惯的培养
以午睡环节为例,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
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学做力所能的事情、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又如在来园活动中,教师是否关注幼儿情绪、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愉快生活、文明礼貌的行为、养成物归原处的等好习惯。
2、创设会说话的生活教育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的环节每天重复多次,利用环境的创设,避免了教师重复的提示,它直观易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行为起着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儿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实施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 创设的形式不同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创设一些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活环境,托小班年龄一般以教师为主的设计形式,如“温馨小贴士”,“心情墙”等,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幼儿与教师讨论,共同设计,制作图片、标志进行环境创设。如:物品的摆放、整理演示图、洗手步骤、便后主动冲水等提示图,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
(2) 材料的安全合理
教师提供的生活用品材料要实用安全,便于清洁和消毒。例如:盥洗室放置便纸的器皿既要便于消毒,又要高低、大小合适,方便幼儿取用。
(3) 布局的科学舒适
幼儿园所有的生活环境布局要科学合理。如:午睡时,床位的摆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场地,创设合理舒适的环境,既要方便幼儿的穿脱、折叠衣裤,整理床铺等操作,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条件,也要便于教师在午睡中的管理。
又如:餐点时,合理摆放餐桌,方便幼儿的进出。餐具、骨盆、擦手小毛巾的摆放要舒适方便使用。对大年龄幼儿应科学安排他们自我服务的机会:添饭、添汤等。
3、注重在真实情景中学习体验
生活活动主要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根据各自不同幼儿的情况,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活动指导中,教师重点可关注以下几点:
(1)利用学习活动,梳理经验
幼儿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何帮助幼儿解决,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集体活动或者小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生活经验,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2)利用游戏活动,有机渗透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有机的渗透,帮助幼儿学习巩固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进一步掌握生活技能和方法。
4、灵活运用多种语言,强化巩固
语言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巧妙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可利用简单的指导语,手语、眼神等肢体语言,提示或者暗示幼儿的行为。
同时充分发挥儿歌的独特作用,如:运用一些短小的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既把生活自理的内容形象生动勾勒清楚,又有助于幼儿记忆自理生活的动作。如:在学习穿套毛衣的过程中,知道“穿毛衣,看仔细,先钻大洞洞,再钻中洞洞,最后小手钻小洞。”整个钻洞的过程,就是穿毛衣的过程。用念儿歌的方式,幼儿们容易理解,有助于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强化巩固,同时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逐步的养成。
5、 沟通协调中提高家园共育的成效
家园共育关键是家园的一致性,它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家长工作中,教师应关注:
(1)了解需求取得理解和支持
由于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大多被家长认为是小事,教师要了解家长在育儿方面的需求,理解家长的心情,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候,要用平等、科学的方法指导家长,不能用命令式的,允许家长慢慢地转变育儿态度和方式,让家长理解并懂得重视生活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生活方式、自己的言行都会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幼儿园的工作中。如:利用开设讲座,小手牵着大手的活动,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2)沟通方式多样合理
运用多种方法,如网络平台、成长档案、家校互动手册、家长论坛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状况,倾听家长的建议,并为家长提供分享他们经验的机会。
三、实践后的思考
1、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要十分注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可以根据幼儿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引导,以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有所发展,让幼儿体验好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好处。
2、注重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六环节,都可以看作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教师要及时捕捉存在的教育契机,教师在指导中,避免说教,多给幼儿一些操作、体验、互动的机会,少一些包办代替、灌输方式,将寻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与幼儿的发展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3、注重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为此,我们从自身做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幼儿做表率,这样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生活环节中,教师学会关注细节,有效指导,发现生活各环节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1、习惯培养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什么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它对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大意义,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过分娇惯和无原则的顺从,暴露出来的生活行为习惯问题尤为严重,幼儿无论从饮食、睡眠还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良现象。
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也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2、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
二期课改实施至今,教师已初步树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生活环节(来、离园、盥洗、饮水、餐点、午睡)占在园生活50-60%以上,这些生活环节比较琐碎,教师易忽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关注细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忽视。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的频率最多,一天高达7-8次,入园、入厕、喝水、吃饭等都要洗手。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
又如:午餐后幼儿漱口较马虎,只是机械完成任务,有的幼儿总是忘记漱口,需要老师提醒。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是幼儿必备的生活经验,对幼儿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二、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梳理出生活环节的观察要点
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教师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下表)
环节
教师重点观察
渗透习惯的培养
来园
1、幼儿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
2.关注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书包、服饰、鞋子、玩具等)。
3.观察幼儿健康和情绪状况,及时核对晨检牌,清点幼儿来园人数,做好点名登记,逐步做到按时来园。
4、幼儿是否参与观察、照料动植物和值日生活动。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养成愉快生活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做力所能及事好习惯
盥洗
1.幼儿是否能正确的洗净手,使用毛巾,擦干手。养成饭前便后、运动后、手脏了洗手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2.幼儿是否及时关闭水龙头,不玩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在人多时,幼儿是否能够排队等待,不拥挤。
4.幼儿是否会使用便纸,大便后能否主动抽水,并洗手。
5.如厕后是否主动整理好衣裤。
6.是否乐意听从值日生的提醒。
7. 关注幼儿大小便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与
保健老师和家长沟通。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有节约用水的习惯
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
饮水
1. 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每日喝足够量的水,逐步养成有序、主动喝水的习惯。
2、幼儿是否及时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3、关注照顾体弱和特殊幼儿及时补充水份。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餐点
幼儿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愉快地独立进餐。
幼儿是否养成有序文明进餐的习惯。(先放椅子,后洗手入座,安静就餐等)
幼儿在进餐后,是否正确漱口和使用毛巾。
4、值日生是否乐意为同伴服务(督促、检查等)。
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乐意助人为乐的习惯
午睡
1.幼儿是否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
2.幼儿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
3.幼儿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
4.关注幼儿午睡时有无异常情况。
养成自我服务的习惯
养成做力所能及的习惯
离园
1.幼儿是否能整理自己的衣物,保持仪表的整洁。
2.幼儿是否能物归原处,不遗忘自己的物品。
3.幼儿是否能使用礼貌用语道别,不跟陌生人离开。
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观察要点及渗透习惯的培养
以午睡环节为例,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
是否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乐意整理自己的床铺。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学做力所能的事情、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
又如在来园活动中,教师是否关注幼儿情绪、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从中可以渗透培养幼儿愉快生活、文明礼貌的行为、养成物归原处的等好习惯。
2、创设会说话的生活教育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创设,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的环节每天重复多次,利用环境的创设,避免了教师重复的提示,它直观易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对幼儿行为起着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儿的行为,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实施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 创设的形式不同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创设一些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生活环境,托小班年龄一般以教师为主的设计形式,如“温馨小贴士”,“心情墙”等,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幼儿与教师讨论,共同设计,制作图片、标志进行环境创设。如:物品的摆放、整理演示图、洗手步骤、便后主动冲水等提示图,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
(2) 材料的安全合理
教师提供的生活用品材料要实用安全,便于清洁和消毒。例如:盥洗室放置便纸的器皿既要便于消毒,又要高低、大小合适,方便幼儿取用。
(3) 布局的科学舒适
幼儿园所有的生活环境布局要科学合理。如:午睡时,床位的摆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场地,创设合理舒适的环境,既要方便幼儿的穿脱、折叠衣裤,整理床铺等操作,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条件,也要便于教师在午睡中的管理。
又如:餐点时,合理摆放餐桌,方便幼儿的进出。餐具、骨盆、擦手小毛巾的摆放要舒适方便使用。对大年龄幼儿应科学安排他们自我服务的机会:添饭、添汤等。
3、注重在真实情景中学习体验
生活活动主要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需要教师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根据各自不同幼儿的情况,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鼓励幼儿积极尝试,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活动指导中,教师重点可关注以下几点:
(1)利用学习活动,梳理经验
幼儿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何帮助幼儿解决,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集体活动或者小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生活经验,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2)利用游戏活动,有机渗透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有机的渗透,帮助幼儿学习巩固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进一步掌握生活技能和方法。
4、灵活运用多种语言,强化巩固
语言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巧妙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可利用简单的指导语,手语、眼神等肢体语言,提示或者暗示幼儿的行为。
同时充分发挥儿歌的独特作用,如:运用一些短小的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既把生活自理的内容形象生动勾勒清楚,又有助于幼儿记忆自理生活的动作。如:在学习穿套毛衣的过程中,知道“穿毛衣,看仔细,先钻大洞洞,再钻中洞洞,最后小手钻小洞。”整个钻洞的过程,就是穿毛衣的过程。用念儿歌的方式,幼儿们容易理解,有助于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强化巩固,同时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逐步的养成。
5、 沟通协调中提高家园共育的成效
家园共育关键是家园的一致性,它能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家长工作中,教师应关注:
(1)了解需求取得理解和支持
由于一日生活各环节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大多被家长认为是小事,教师要了解家长在育儿方面的需求,理解家长的心情,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候,要用平等、科学的方法指导家长,不能用命令式的,允许家长慢慢地转变育儿态度和方式,让家长理解并懂得重视生活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生活方式、自己的言行都会影响幼儿,激发他们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幼儿园的工作中。如:利用开设讲座,小手牵着大手的活动,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2)沟通方式多样合理
运用多种方法,如网络平台、成长档案、家校互动手册、家长论坛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状况,倾听家长的建议,并为家长提供分享他们经验的机会。
三、实践后的思考
1、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要十分注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可以根据幼儿行为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引导,以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有所发展,让幼儿体验好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好处。
2、注重随机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六环节,都可以看作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教师要及时捕捉存在的教育契机,教师在指导中,避免说教,多给幼儿一些操作、体验、互动的机会,少一些包办代替、灌输方式,将寻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与幼儿的发展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3、注重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尤其是对于天性好模仿的幼儿来说,不管是正确或是错误的,只要是直观形象的,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为此,我们从自身做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幼儿做表率,这样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生活环节中,教师学会关注细节,有效指导,发现生活各环节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