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选自庄子作者是什么

 我来答
爱做作业的学生
高粉答主

2019-02-0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朝三暮四“出自于战国时期的庄周

原文: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译文:

管理猴子的人给猴子喂食橡实时说:“早晨喂三个晚上喂四个。”众猴子闻之则大怒;管理猴子的人又说:“既然大家都不同意,那就还按早晨喂四个晚上喂三个的老法子。”

众猴子们则闻之则大喜。名字之类的名相与名相所代表的那个实物的本性原本就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在人们的喜怒哀乐恶欲的心理作用下却变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因为那个只知朝四而不知暮三的意识在作怪啊。

所以恢复了道心的圣人们既能在外行上将各种矛盾对立的意识调节控制在中和的状态,又能在内行上安闲自在于道心大用之遍行的无二无别的精神境界中,这就叫作一个道心境界而同时有着内外两种行径的圣行。

出处:《庄子·齐物论》——战国·庄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百家议论纷纷,思想复杂混乱,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根本上都出于自身、是齐一的。他批判那些执着于分别是非对错、好胜好强的心态。他认为“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然而然的,那么追求真理,寻求“道”的人也应具有逍遥自在的、没有任何束缚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面对百家烽起的社会现实,庄子敏锐地注意到了“当时之为论者”们的许多令人深感痛心的表现,并且发现他们全都表现出了“弱于德,强于物”的倾向,一味投身于对外物的探求,而不在乎对个人生命的培护。因此,他们也必然会在“与物相刃相靡”中丧失本真之我,并使自己的生命受到戕害。

庄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寻求一条解开心灵枷锁,破除执著、达到自由自在的心灵世界之路。正是“当时之为论者”们在论辩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异化的这一令庄子深感痛心的社会现实的存在,才让庄子如此迫切地提出齐一“物论”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物论

璃落贝贝
2015-10-14 · TA获得超过21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7万
展开全部
源于《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名叫狙公的人,非常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一长,他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意思.狙公宁可省下家里人吃的粮食,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渐渐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没办法就改喂橡实给猴子吃.后来,连橡实也不多了,他便对猴子们说给你们“朝三暮四”,猴子们大吵大闹起来;狙公灵机一动,换了一种说法对猴子说,给你们“暮四而朝三”,所有的猴子听了都非常高兴.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暮四朝三”,都指的是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实,晚上给猴子四个橡实,数量是一样的.后来,人们用“朝三暮四”表示用诈术骗人.现在用来比喻反复无常.
希望恒大e贷可以帮到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