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运用我国税收性质,说明为什么实行全面规划,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 我来答
龙泉2007
行业观察员

2015-10-23 · 为您解答财税疑问,专注税收政策法规。
龙泉2007
采纳数:91951 获赞数:31354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要依法征收,也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开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部分提出,今后我国预算改革的目标是“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必要性,即为什么?
  (一)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要求
  预算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目的在于约束政府的收支行为,面对“入不敷出”的压力,政府必须主动转变职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转变支出结构,更加精打细算。而预算将从资金上直接引导着政府职能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监督政府和市场关系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 改变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看不全、看不清、看不懂”问题的要求
  1、预算的“看不全”问题:我国仍有部分收入没有纳入预算内,可以说当前接受人大监督的,公众能够看到的主要是公共财政预算,而公共财政预算只占政府收支总额的65%。
  2、预算“看不清”问题:当前我国的政府预算透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预算透明度较低。
  3、预算“看不懂”问题:公开是一大进步,但公开只是一个形式,公开不等于透明。不透明的公开能让人看到预算却不一定能看懂预算。另外预算在执行中调整和变更的随意性使得已公开的预算反映不了政府的实际收支情况,公众的监督也失去了意义。
  4、公众参与预算力度较弱:预算是对纳税人缴纳的税收进行分配,分配的结果涉及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但是我国目前预算编制和审批基本是在各级财政部门与经费使用部门以及同级人大之间进行,没有提供让公民参与预算编制讨论以及发表意见和监督的制度性途径。虽然目前有少数地区进行了公民参与式预算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同时由于人大代表专业知识的限制,影响预算编制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些问题使得纳税人参与预算审查与监督往往是流于形式,更不用说公民和人大对预算的执行、结构调整、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监督。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