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与反清复明的差别是什么?
二、具体分析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而”反清复明“是站在明朝的立场;
2、由此导致最终二者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前者追求的是民主,而后者追求的封建统治。
三、口号由来:
1、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之一。1906 年10 月,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制订《军政府宣言》,再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
2、反清复明的由来,则是当时清军入关后,明朝流亡的志士企图打垮清朝,恢复明朝正统提出的口号。
了解一下,致公堂。
洪武皇帝朱元璋=〉明废太子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党羽=〉天地会=〉致公堂=〉致公党=〉同盟会=〉国民党
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没有拜祭黄帝陵,没有祭拜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代中华明君,但是,拜祭了并没有大作为的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陵,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再看一下祭文内容,剩下的自己用脚想都明白了。
“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碚,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议,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每当一个王朝灭亡几百年后,只有皇室的嫡系后世子孙才称自己的有名望的先祖为“高皇帝”。李唐后人称李渊为高皇帝,爱新觉罗的子孙称努尔哈赤为高皇帝。大丈夫从来不会乱认爹,只有小人和糊涂蛋才会乱认爹。孙文的秘密在祭文中如同藏头诗一般,早已心知肚明,“我高皇帝后人成兹伟业”“敬于文奉身引退”(敬建文帝允炆奉身引退,美化朱允炆被迫让出皇位与叔叔燕王朱棣,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将都城定在南京,朱允炆自然也是在南京定都。燕王朱棣篡位后,为了自身安全起见,就将都城强行迁到了自己经营数十年的封地首府燕京,即北京。所以,孙中山始终坚持把首都放在南京,不愿意把民国首都放在北京,也不愿意在北京就职。事出有因。朱棣即位后为了保住篡位安全,一直千方百计诛杀废太子朱云炆及其家人后人。因此,朱允炆后人与朱棣一脉势不两立。)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根本就是反清复明的现代版说法,换汤不换药。因为,国人那时候已经反对帝制,所以就不好再说“复明”;然后,移花接木用“中华”一词替代“明”,用“鞑虏”替代“清”,以此唤起民众拥护(忽悠老百姓跟风入教,普通百姓永远是被统治阶级利用的棋子,智商是个好东西),其实,在民国时期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比清朝好几多。政治就是一场骗局,政客就是职业骗子。所谓,小骗骗钱财,大骗骗天下。大智若愚,大奸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