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一、句子出处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意思是: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流落淮海之滨、经历艰辛劳顿后,只有一壶酒可以慰解心中的苦闷和疲惫。同时也反映了人生如同高雅的乐曲,但难遇懂得欣赏的人的寂寞感受
二、句子原文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
原文如下:
《简卢陟》
唐 ·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三、译文
可惜这动听的《白雪》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我因为军事繁忙,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山间的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啼鸣不止。我只有这一壶酒,希望可以慰藉这风尘飘荡的生活。
四、注释
简:书信,此活用作动词。
卢陟:韦应物的外甥。
卢陟:人名,韦应物外甥。
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师旷所作。
恓惶(xī huáng):忙碌不安貌。
戎旅:军旅,兵事。
哢(lòng):鸟鸣,鸟叫。
五、赏析应用
记得曾经红极一时的一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抚慰多少劳碌之人的心灵。不少人为它续写,引起一阵热潮。
而此句是出自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这位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恬淡高远,清新自然。但他的一生并非想象中的闲淡安逸,年少在长安以侍卫官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遇安史之乱、国家动荡,又居官场数十载,蹭蹬仕途,颇有抑郁之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抚奏高雅之曲,遗憾的是遇不到懂琴、懂情的知己,自古文人皆清高冷傲,误落尘网,总会感慨身似浮萍、世无知己。
诗人又用“恓惶”“蹉跎”这样的字眼,人生碌碌,寄身天地,终究是蹉跎了岁月和心性。山涧的树沾满清晨的雨露,残余的一点春色仍闻得山鸟鸣叫。诗人见此番情景,虽人生不得意,却能从自然山水中获得一些宽慰。
尘世奔走,既无知音,亦无佳人,唯有一壶酒,可慰羁旅的劳顿、生活的疲惫。曹丕有诗曰:“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何苦如此忧愁呢?光阴如梭,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样匆匆,尚且有一壶浊酒,伴君踏遍红尘,也好!
六、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1、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意思为: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2、该诗句出自韦应物的《简步陟》。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天涯孤旅中的所感所想,表达出诗人在人生旅途中岁月蹉跎知音难觅的苦闷,最后只好瓢浊酒,自慰平生。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之所以在现代走红,是因为现代人从中找到了共鸣。叶嘉莹先生说过,古诗词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表达出了人类感情的一些“基型“与“共相”。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过一些生离死别,每个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物质或精神上的不满足,每个人都曾感受过人生的失意与孤寂,诗人将这些人类情感的“共相“表达出来,吟成诗篇,当我们读到这样的诗,自然会激发我们的情感共振,引起我们内心的鸣。
扩展资料: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韦应物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意思是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全词为: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
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
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
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社会仍然不安定,就在这一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反叛国家,不仅杀了陕州监军张志斌,还吃了他的肉,屡杀朝廷安抚使者,向朝廷叫板:“吾离长安百八十里,夜眠不敢伸脚,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我周智光能之。"唐代宗忍无可忍,密诏郭子仪伐周智光。好不容易消灭周智光,后蜀乱又起。可以说,作为一个心忧国家社稷的人,韦应物的诗不能仅从字面上去了解,风尘显然也暗指国家战乱、兵祸等。
首联,直言对方怀才不遇,饱含赞赏。
颔联,追忆对方人生经历坎坷,充满同情。
颈联,一“含”一“弄”,点醒本应伤感的暮春朝雨景象,于压抑中透出清新和生机。失望中蕴藏希望。
尾联,知音备酒相邀,对饮消愁,失意沦落之人复有何求,还不快来?用语极简,却寄意真挚,热诚,也不乏君子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的自在潇洒之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卢陟》
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风尘:行旅艰辛。此词字面上来看好像是指行路的艰苦劳顿。但远非如此。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社会仍然不安定,就在这一年。
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反叛国家,不仅杀了陕州监军张志斌,还吃了他的肉,屡杀朝廷安抚使者,向朝廷叫板:“吾离长安百八十里,夜眠不敢伸脚,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我周智光能之。"
唐代宗忍无可忍,密诏郭子仪伐周智光。好不容易消灭周智光,后蜀乱又起。可以说,作为一个心忧国家社稷的人,韦应物的诗不能仅从字面上去了解,风尘显然也暗指国家战乱、兵祸等。
出自《简卢陟》 韦应物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
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
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
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扩展资料: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
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
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卢陟
【解释】: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原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出处】:韦应物《简卢陟》
【原文】: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
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
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
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赏析
开篇“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二句,流露出世无知音的落寞情怀。“白雪曲”即“阳春白雪”,指高深典雅的曲调。所谓“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越是高深的音乐,懂的人也就越少。人生也是如此,品性高洁的人,总会有知音难觅的遗憾。
在古人心中,知音不单指心意相通、志趣相投的朋友;更指那些赏识自己、重视自己的伯乐。怀才不遇,遇不上的是给自己施展才华机会的人。
所以,作者只能“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在军队中做一个无名小卒,在漂泊中潦倒一生。
接下来突然一转,别有一番境界。“涧树含朝雨,山鸟弄馀春”,既然无人赏识,不如栖居山林吧,听听鸟鸣,看看风景,也蛮不错的。
这里很像韦应物在《滁州西涧》诗中所写的那样,“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随缘自适,澹然忘归,到底是看透了世事,还是故作旷达?
最后,今天的主角登场了,不加修饰,不带光环,却惊艳了所有人。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失意落魄又怎样?辗转流离又如何,我有一瓢酒,足以慰藉生命中这所有的不如意。从字面来看,“风尘”即艰辛的旅途,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它还暗指国家的战乱。所以,韦应物终究是心系国家,忧时爱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