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的来历

乞巧节的来历... 乞巧节的来历 展开
 我来答
京城「老炮儿」
2019-06-13 · 京城「老炮儿」,历史新说
个人认证用户
京城「老炮儿」
采纳数:4813 获赞数:6275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祭拜就可以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天问9527
推荐于2018-09-21 · TA获得超过5.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58万
展开全部
乞巧节,又称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乞巧节的由来:
传说古时候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负,连家产都没得分,只留给他一条老牛,但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因为触犯了天条,所以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负,所以决定要帮他。一天,它忽然开口告诉牛郎,东边山下有个湖,每天都有七个仙女到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无法返回天宫,就会留下来作他的妻子。听了老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年纪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急得哭了出来,这时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现,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她,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答应了,两人婚后生了一双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老牛却死了,在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这是它最后能留给牛郎的唯一一件东西。而织女嫁给牛郎的消息传回天庭后,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织女给抓回来,牛郎为了找回织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咛,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们,此时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头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划!马上出现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牛郎和一双儿女在河边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动容,所以特赦他们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一家渡河相会,说七夕当天晚上一定会下雨,这就是牛郎织女重逢后喜极而泣的泪水...
七夕节习俗节日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各地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七夕节习俗
胶东地区: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福建:
在福建,妇女、女孩子们摆设香炉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和织女用的脂粉。祭拜双星后,即把献给织女的脂粉分成两半,一半投向屋顶给织女,一半自己梳妆美容。相传与织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丽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摆设,寓有求生育之意。妇女们并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戏。
陕西:
在陕西,七夕夜女孩子们则要用稻草扎成个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织女),并让她穿上女孩子的绿袄红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们供上瓜果,并端出事先种好的豆芽、葱芽(即“种生”,妇女们称巧芽芽),剪下一截,投入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呆呆Kitty喵
2020-07-14 · TA获得超过12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59
展开全部
乞巧节,又称七夕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乞巧节的由来:
传说古时候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负,连家产都没得分,只留给他一条老牛,但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变的,因为触犯了天条,所以被玉帝贬到凡间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负,所以决定要帮他。一天,它忽然开口告诉牛郎,东边山下有个湖,每天都有七个仙女到湖里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无法返回天宫,就会留下来作他的妻子。听了老牛的话,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们洗完澡要回天宫时,年纪最小的织女才发现自己的衣裳不见了,急得哭了出来,这时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现,要求织女答应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还她,织女看牛郎忠厚老实,便答应了,两人婚后生了一双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老牛却死了,在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这是它最后能留给牛郎的唯一一件东西。而织女嫁给牛郎的消息传回天庭后,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织女给抓回来,牛郎为了找回织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咛,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们,此时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头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划!马上出现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隔两边,牛郎和一双儿女在河边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动容,所以特赦他们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一家渡河相会,说七夕当天晚上一定会下雨,这就是牛郎织女重逢后喜极而泣的泪水...
七夕节习俗节日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各地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七夕节习俗
胶东地区: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福建:
在福建,妇女、女孩子们摆设香炉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和织女用的脂粉。祭拜双星后,即把献给织女的脂粉分成两半,一半投向屋顶给织女,一半自己梳妆美容。相传与织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美丽容貌保持不衰。而五子的摆设,寓有求生育之意。妇女们并吃茶食瓜果,玩乞巧游戏。
陕西:
在陕西,七夕夜女孩子们则要用稻草扎成个一米多高的“巧姑”之形(又叫巧娘娘,即织女),并让她穿上女孩子的绿袄红裙,坐在庭院里;女孩子们供上瓜果,并端出事先种好的豆芽、葱芽(即“种生”,妇女们称巧芽芽),剪下一截,投入一碗清水中,浮在水面上,看月下的芽影,以占卜巧拙;并穿针引线,竞争快慢;举行剪窗花比赛,以争智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永伴他梁
2019-07-19 · TA获得超过99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94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五戒之印
推荐于2018-02-20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万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2715万
展开全部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