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的历史文化
莱城区羊里镇贾家洼村有个傀儡戏班子,当地也叫“搓古儡子”,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二百余年,古时演出颇受村民喜爱,但因战乱、贫困等原因演出渐少,更因某些老艺人的亡故等诸多原因,时演时停,曾一时难以传承,处于濒危。1933年,贾家洼村艺人贾印江、贾义贵父子又招集演员和戏曲爱好者重打锣鼓再开戏,又重新组建起了傀儡戏表演班子 。 傀儡戏的唱腔是莱芜梆子,也称莱芜“讴”,属于“梆子系统”的分支,主要是“梆子腔”,调式与梆子系统各剧种的调式基本一致,属于“5”调式,即“徵”调式。
贾家洼村最早的傀儡戏是专人操纵表演,专人演唱,但由于业余剧团的人手不够,操纵表演者也用来演唱剧中的人物唱腔。
傀儡戏在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传统剧目也具有诸腔并陈,绚丽多姿的特色,但是由于流传年代较久,前人的病故,因而也失传不少。传统剧目由初建时的百余出,到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戏曲工作调查统计时,老艺人记忆的传统剧目还有二十余出,如《小清潭》、《小姑贤》、《小毛元》、《南阳关》、《单刀赴会》、《周奇送女》、《辕门斩子》、《韩信算卦》、《桑园会》、《斩黄袍》、《烧窑》、《王登云休妻》、《包公赔情》、《乱潼关》、《观花》、《汗衫记》、《锯大缸》等等,所以对这一剧种的挖掘保护,已刻不容缓。 在贾家洼村人的心目中,傀儡戏比什么电影大片都好看 ,逢年过节、企业庆典,没有傀儡戏助兴,大家就觉得索然无味。20世纪50年代,莱芜傀儡戏曾经在大明湖表演,和其他老艺术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可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自从那次轰动大明湖之后,莱芜傀儡戏就一直没再闹出什么更大的动静。2011年11月份,在莱芜当地媒体和企业的帮助下,贾家洼村的十几位老年人在莱城区进行了一次公演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惜青黄不接。 贾家洼傀儡戏曾有过辉煌。1946年,该剧团曾以《孙膑下棋》等剧目多次慰问地方武装部队。1953年3月代表泰安地区到济南参加省地方戏曲汇演,受到高度赞扬。1964年到淄博、博山等地演出200余场,给当地人民送去了欢笑。所演劝世、习俗段子和童话故事等非常引人,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傀儡戏也受到冲击,剧团艰难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