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哲学
展开全部
我年轻时,读过赵鑫珊的《哲学与当代世界》,此书对我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杰出的科学家必然同时又是一位灼然发光和独立思考的哲学家。我在此页批注:教育不也是这样吗?从此,我有了高远的志向:做教师,就要做一位独立思考、有哲学家气质的教师,成为赵鑫珊老师说的“立体型”的教师。这个志向,改变了我观察教育的视角,明确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年轻时,还读过周云汉先生的一篇文章,叫《哲学的贫困化与贫困化的哲学》。该文有一个核心观点:当代的中国,教育哲学非常贫乏,教育方向变化无常,教育思想混乱不堪,并且,这么严重的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若此情况继续下去,中国教育的未来令人担忧。我当时是新教师,初出茅庐,对周先生的话语似懂非懂。现在过去快三十年了,我才完全明白,周先生看问题是深远的。
引领中国的教育,古代有孔子,现代有陶行知,当代有谁?我还真想不起来。孔子的教育思想,引导中国教育两千多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一个区域的一段时期。可现在呢?以什么教育思想为主导?我们的教育方针一变再变:早期是教育要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现在是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教育缺少哲学指导,从而,缺少定力,缺少自信,导致教育方向摇摆不定。随之,我们的教育政策也变化莫测,今天雨来明天睛,东边雨来西边睛。到了基层,到了课堂,教育的乱象更是处处可见。
教育哲学,就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问。教育哲学贫乏,不仅影响教育方针、政策、环境,更影响从事教育的人。一个没有用教育哲学思想初步武装起来的教育工作者,就象一只无头苍蝇,到处瞎撞,做得很辛苦,但成效不大,甚至做了错事也不知,相当悲哀。许多教师,做了一辈子教师,从来不问自己:我在干什么?我干的对不对?除了“埋头”就知“苦干”,除了“苦干”还是“苦干”。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己先没了“灵魂”,成了“螺丝钉”,成了“工具”,成了“教书匠”,却麻木不仁,全然不知。
教育哲学贫乏,对教师整个队伍的建设,影响更大。且不说普通老师,就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搞得也是名存实亡。我有许多机会接触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我发现,与他们中的多数交流,很难站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的层面上对话。假如是听课后的评课,他们的评语几乎是“板书整齐”、“教态端正”、“引入自然”……批评的话语诸如“第二个例题板演漏了两个字”、“‘恪’字的古音不是这样读的”等等,非常“朴实”,少有理论思辨。他们的论文,“论”得很少,更多像经验介绍、工作汇报,没有理论归纳、哲学升华。当下的教师教育,也是这个倾向。集体培训,开的课要“管用”,主要讲授“教法”,排斥“理论”,“教育哲学”类的课程进不了“菜单”;个别指导,也就是“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主要是听听课评评课,很少阅读推荐,更少理论研究指导。
教育哲学贫乏,最终也将影响学科教育。因为,一个没有经过哲学学习、哲学教育、哲学训练的教师(大学里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上成政治课的),是很难生长出哲学思考力的。这样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是不会深刻反思,难以发现深度问题的,更不会自主提出新问题。他们只能依照“习惯”,随大流地进行教学,就是面对错误的传统教法,也是照单全收、照样画葫芦。下面,我以语文教育为例,加以进一步说明。全国有语文教师几百万,其中有几位向自己问过这样一个语文教育的哲学问题:什么是语文?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语言的形式还是内容?据“蓝”眼观察,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对这类带哲学性的问题,是不闻、不问、不答的,其结果是,语文课堂上大量时间教的不是语文,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不少不是真语文作业,教师本人却全然不知,浪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还有,以“分析”为主导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错误,为什么是错误?广大教师也不得而知。这类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教师普遍缺乏哲学思考力。而一个没有哲学思考力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更不配当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包括教研员),因为他们极有可能会把学科教育带错方向、引入歧途。
我年轻时,还读过周云汉先生的一篇文章,叫《哲学的贫困化与贫困化的哲学》。该文有一个核心观点:当代的中国,教育哲学非常贫乏,教育方向变化无常,教育思想混乱不堪,并且,这么严重的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若此情况继续下去,中国教育的未来令人担忧。我当时是新教师,初出茅庐,对周先生的话语似懂非懂。现在过去快三十年了,我才完全明白,周先生看问题是深远的。
引领中国的教育,古代有孔子,现代有陶行知,当代有谁?我还真想不起来。孔子的教育思想,引导中国教育两千多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一个区域的一段时期。可现在呢?以什么教育思想为主导?我们的教育方针一变再变:早期是教育要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现在是教育要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教育缺少哲学指导,从而,缺少定力,缺少自信,导致教育方向摇摆不定。随之,我们的教育政策也变化莫测,今天雨来明天睛,东边雨来西边睛。到了基层,到了课堂,教育的乱象更是处处可见。
教育哲学,就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问。教育哲学贫乏,不仅影响教育方针、政策、环境,更影响从事教育的人。一个没有用教育哲学思想初步武装起来的教育工作者,就象一只无头苍蝇,到处瞎撞,做得很辛苦,但成效不大,甚至做了错事也不知,相当悲哀。许多教师,做了一辈子教师,从来不问自己:我在干什么?我干的对不对?除了“埋头”就知“苦干”,除了“苦干”还是“苦干”。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己先没了“灵魂”,成了“螺丝钉”,成了“工具”,成了“教书匠”,却麻木不仁,全然不知。
教育哲学贫乏,对教师整个队伍的建设,影响更大。且不说普通老师,就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搞得也是名存实亡。我有许多机会接触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我发现,与他们中的多数交流,很难站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的层面上对话。假如是听课后的评课,他们的评语几乎是“板书整齐”、“教态端正”、“引入自然”……批评的话语诸如“第二个例题板演漏了两个字”、“‘恪’字的古音不是这样读的”等等,非常“朴实”,少有理论思辨。他们的论文,“论”得很少,更多像经验介绍、工作汇报,没有理论归纳、哲学升华。当下的教师教育,也是这个倾向。集体培训,开的课要“管用”,主要讲授“教法”,排斥“理论”,“教育哲学”类的课程进不了“菜单”;个别指导,也就是“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主要是听听课评评课,很少阅读推荐,更少理论研究指导。
教育哲学贫乏,最终也将影响学科教育。因为,一个没有经过哲学学习、哲学教育、哲学训练的教师(大学里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上成政治课的),是很难生长出哲学思考力的。这样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是不会深刻反思,难以发现深度问题的,更不会自主提出新问题。他们只能依照“习惯”,随大流地进行教学,就是面对错误的传统教法,也是照单全收、照样画葫芦。下面,我以语文教育为例,加以进一步说明。全国有语文教师几百万,其中有几位向自己问过这样一个语文教育的哲学问题:什么是语文?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语言的形式还是内容?据“蓝”眼观察,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对这类带哲学性的问题,是不闻、不问、不答的,其结果是,语文课堂上大量时间教的不是语文,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不少不是真语文作业,教师本人却全然不知,浪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还有,以“分析”为主导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错误,为什么是错误?广大教师也不得而知。这类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教师普遍缺乏哲学思考力。而一个没有哲学思考力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更不配当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包括教研员),因为他们极有可能会把学科教育带错方向、引入歧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