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智慧的启示1500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得到的启示就是:三国是乱世,不能以单纯以“好”还是“坏”来论。
我们拿三个例子,就是孙曹刘。
曹操,这个三国里面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你说他坏么?《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所以显得他坏。其实,曹操年轻时是一个忠臣,一心想着恢复汉室。在关东联军不肯主动进攻董卓时,曹操一人去打(孙坚率另一支队伍,暂且不论),他当时也是知道自己是打不过董卓的,但他为的是汉室,为的是当时看来能说得过去的正义。后来,他凭着自己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北方。这个时候,他开始膨胀。其实平心而论,任何人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都难免会得意洋洋,欲望更大。所以他膨胀也是情有可原,不能因此说他就是坏。他当上魏王后,属下劝进,他却执意不肯废汉帝自立,这点《三国演义》里说他是周文王,是想让他儿子当皇帝。其实他当时怎么想的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不能以演义为准,也不能主观臆测。
刘备。这个无疑是三大英雄中起家最艰难的。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最杰出的体现是,他在三国中最擅长拉拢人心。至于他经常哭,整天忧心汉室,整天想除掉国贼,其实就是想找个当时看来正义的旗帜来剪除最大的异己--曹操。因此,他的目的仍然主要是他自己的集团利益。既如此,就不能说刘备是好的。当然,乱世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想除掉曹操也是正常想法,因此,也不能说刘备是坏的。至于刘备自立后,他的集团利益表现得愈加明显。比如,关羽、张飞死后,他扬言一定要为弟弟报仇。其实,说句不好听的,你要是真像当年结拜时说的那样,为什么不在听说他们死后自己也去死呢?所以,单纯为弟弟报仇这个理由是说不过去的。他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夺回战略重地--荆州,因为荆州是他统一全国的必要条件(这个在当年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跟他说过,不明白的去翻史书和演义)。所以,这个刘备也未必就是真仁真义。
孙权。这个富二代,却跟一般的富二代不一样,他仁义智信聪明雄略(见演义)。他具有非常高明长远的眼光。他深知吴国整体实力不如魏国,军事实力不如魏国和蜀国,所以吴国能在这个夹缝中生存,而且存在的时间最长,这无疑是离不开孙权早期的努力的(孙权晚期排斥异己,滥杀无辜)。他在曹操强大时曾向曹操称臣,后来跟蜀国闹翻后惧怕蜀国,再次向魏称臣,充分体现了他的务实--名义是无所谓的,只要对国家有利就行。因此,这个夹在中间,利用两国矛盾求生存,看似猥琐的吴国的君主也不能说是好是坏,他的种种做法也是出于无奈。
所以,在三国中,不能以“好”“坏”来论人。人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君主为了集团,谋士也为了集团,也为自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当然,这不等于说没有好人和坏人。坏人的代表就是董卓,他是真的很坏,淫乱皇宫,睡龙床,边强奸先帝妃嫔边看着下边挖人眼、割人鼻、煮活人,被害人的叫得越惨,他的兽欲越强。这种人就是坏人,坏得变态,这种人应该灭门才对。
好人也是有的,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人有魏国的荀彧和吴国的鲁肃。荀彧的人格魅力是三国中应该是最高的,他在品质上堪称完美。当时他跟随曹操就是看中曹操能兴复汉室,荀彧的最大的政治抱负就是兴复汉室。当后来他发现曹操越来越不臣,不尊重皇帝,他觉得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了:如果帮曹操,那就不符合自己最初兴复汉室的政治抱负;如果不帮曹操,那他作为曹操的臣子又显得不忠。所以他在晚年非常忧郁。最后他的死可能不是曹操鸩杀,有可能是忧郁而死。
吴国的鲁肃大家也知道,他有长者之风。吴蜀的联合以及后来两国关系的维系,鲁肃是第一功臣。在处理吴蜀问题时,他正是因为太善良,没能处理得符合吴国的利益。所以当年孙策跟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而没有说外事不决问鲁肃。也从侧面反映了鲁肃的外交才能其实一般。他在处理外交问题时没有唯本国利益是图,而是很能站在刘备的角度来同情他。大家都很清楚,这样必然是违背吴国利益的,但是却证明了,在三国这个人心不蛊、人人为己的年代,鲁肃真是一个好人。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一点看法,纯属原创。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我们拿三个例子,就是孙曹刘。
曹操,这个三国里面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你说他坏么?《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所以显得他坏。其实,曹操年轻时是一个忠臣,一心想着恢复汉室。在关东联军不肯主动进攻董卓时,曹操一人去打(孙坚率另一支队伍,暂且不论),他当时也是知道自己是打不过董卓的,但他为的是汉室,为的是当时看来能说得过去的正义。后来,他凭着自己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北方。这个时候,他开始膨胀。其实平心而论,任何人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都难免会得意洋洋,欲望更大。所以他膨胀也是情有可原,不能因此说他就是坏。他当上魏王后,属下劝进,他却执意不肯废汉帝自立,这点《三国演义》里说他是周文王,是想让他儿子当皇帝。其实他当时怎么想的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不能以演义为准,也不能主观臆测。
刘备。这个无疑是三大英雄中起家最艰难的。他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最杰出的体现是,他在三国中最擅长拉拢人心。至于他经常哭,整天忧心汉室,整天想除掉国贼,其实就是想找个当时看来正义的旗帜来剪除最大的异己--曹操。因此,他的目的仍然主要是他自己的集团利益。既如此,就不能说刘备是好的。当然,乱世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想除掉曹操也是正常想法,因此,也不能说刘备是坏的。至于刘备自立后,他的集团利益表现得愈加明显。比如,关羽、张飞死后,他扬言一定要为弟弟报仇。其实,说句不好听的,你要是真像当年结拜时说的那样,为什么不在听说他们死后自己也去死呢?所以,单纯为弟弟报仇这个理由是说不过去的。他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夺回战略重地--荆州,因为荆州是他统一全国的必要条件(这个在当年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跟他说过,不明白的去翻史书和演义)。所以,这个刘备也未必就是真仁真义。
孙权。这个富二代,却跟一般的富二代不一样,他仁义智信聪明雄略(见演义)。他具有非常高明长远的眼光。他深知吴国整体实力不如魏国,军事实力不如魏国和蜀国,所以吴国能在这个夹缝中生存,而且存在的时间最长,这无疑是离不开孙权早期的努力的(孙权晚期排斥异己,滥杀无辜)。他在曹操强大时曾向曹操称臣,后来跟蜀国闹翻后惧怕蜀国,再次向魏称臣,充分体现了他的务实--名义是无所谓的,只要对国家有利就行。因此,这个夹在中间,利用两国矛盾求生存,看似猥琐的吴国的君主也不能说是好是坏,他的种种做法也是出于无奈。
所以,在三国中,不能以“好”“坏”来论人。人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君主为了集团,谋士也为了集团,也为自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当然,这不等于说没有好人和坏人。坏人的代表就是董卓,他是真的很坏,淫乱皇宫,睡龙床,边强奸先帝妃嫔边看着下边挖人眼、割人鼻、煮活人,被害人的叫得越惨,他的兽欲越强。这种人就是坏人,坏得变态,这种人应该灭门才对。
好人也是有的,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人有魏国的荀彧和吴国的鲁肃。荀彧的人格魅力是三国中应该是最高的,他在品质上堪称完美。当时他跟随曹操就是看中曹操能兴复汉室,荀彧的最大的政治抱负就是兴复汉室。当后来他发现曹操越来越不臣,不尊重皇帝,他觉得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了:如果帮曹操,那就不符合自己最初兴复汉室的政治抱负;如果不帮曹操,那他作为曹操的臣子又显得不忠。所以他在晚年非常忧郁。最后他的死可能不是曹操鸩杀,有可能是忧郁而死。
吴国的鲁肃大家也知道,他有长者之风。吴蜀的联合以及后来两国关系的维系,鲁肃是第一功臣。在处理吴蜀问题时,他正是因为太善良,没能处理得符合吴国的利益。所以当年孙策跟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而没有说外事不决问鲁肃。也从侧面反映了鲁肃的外交才能其实一般。他在处理外交问题时没有唯本国利益是图,而是很能站在刘备的角度来同情他。大家都很清楚,这样必然是违背吴国利益的,但是却证明了,在三国这个人心不蛊、人人为己的年代,鲁肃真是一个好人。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一点看法,纯属原创。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