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颜色反应还是显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显色反应。
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
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
扩展资料
显色反应一般标准
1、选择性好。一种显色剂尽量只与被测组分起显色反应。干扰少,或干扰容易消除。
2、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故一般选择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吸光度高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高后,反应不一定选择性好。故应全面加以考虑。对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不一定选用最灵敏的显色反应。(应考虑选择性)
3、有色化合物的组成要恒定。化学性质稳定,对于形成不同配位比的配位反应,必须注意控制试验条件,使生成一定组成的配合物,以免引起误差。
4、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如果要求过于严格,难以控制,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淀粉遇碘显色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显色反应

2024-08-28 广告
显色反应,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叫显色反应。(不发生化学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原理: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
颜色反应: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了化学物质的颜色。
是显色反应;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 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
请参考:
淀粉遇碘显色原理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