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拼音:bǐng,pí,bì,bēi
1、bǐng,声母b,韵母ing,音调上声。
2、pí,声母p,韵母i,音调阳平。
3、bì,声母b,韵母i,音调去声。
4、bēi,声母b,韵母ei,音调阴平。
基本信息:
部首:革,四角码:46540,仓颉:tjhwj
86五笔:afrf,98五笔:afrf,郑码:EENE
统一码:979E,总笔画数:17
基本解释:
一、鞞bǐng
1、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
二、鞞pí
1、古同“鼙”,鼓名。
三、鞞bì
1、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四、鞞bēi
1、〔牛鞞〕古县名。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鸣鞞[míng pí]
敲击鞞鼓。
2、朔鞞[shuò pí]
击奏膜鸣乐器。
3、鼗鞞[táo pí]
泛指小鼓。
4、霜鞞[shuāng pí]
即鞞鼓。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5、鞞革[pí gé]
鼙鼓。
读音:[ pí ] [ bǐng ] [ bì ] [ bēi ]
鞞
【bì】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pí】古同“鼙”,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bēi】〔牛~〕古县名。
【bǐng】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
组词
鞞靫 [ bǐng chá ]
鞴靫。盛箭器。
军鞞 [ jūn bì ]
军中用的鼙鼓。
鞉鞞 [ táo pí ]
泛指小鼓。
鼓鞞 [ gǔ pí ]
1.亦作“鼓鞞”。 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
2.借指征战。
鞞琫 [ bǐng běng ]
鞞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ng běng,意思是刀鞘上的装饰物。也指刀鞘。
鸣鞞 [ míng pí ]
敲击鞞鼓。
鞞舞 [ pí wǔ ]
古舞名。舞人执鞞鼓于前(或两旁)导舞,故称。未详所起, 汉 已用于宴享, 隋 犹存,但已不执鞞。舞时有歌, 三国 时歌词已散失。
鞞婆 [ bì pó ]
琵琶的别名。
应鞞 [ yìng pí ]
击奏膜鸣乐器。
霜鞞 [ shuāng pí ]
即鞞鼓。 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释义]
[bǐng]: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
[pí]:古同“鼙”,鼓名。 [bì]: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bēi]:〔牛~〕古县名。
1、bǐng,声母b,韵母ing,音调上声。
2、pí,声母p,韵母i,音调阳平。
3、bì,声母b,韵母i,音调去声。
4、bēi,声母b,韵母ei,音调阴平。
基本信息:
部首:革,四角码:46540,仓颉:tjhwj
86五笔:afrf,98五笔:afrf,郑码:EENE
统一码:979E,总笔画数:17
基本解释:
一、鞞bǐng
1、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
二、鞞pí
1、古同“鼙”,鼓名。
三、鞞bì
1、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四、鞞bēi
1、〔牛鞞〕古县名。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鸣鞞[míng pí]
敲击鞞鼓。
2、朔鞞[shuò pí]
击奏膜鸣乐器。
3、鼗鞞[táo pí]
泛指小鼓。
4、霜鞞[shuāng pí]
即鞞鼓。鞞鼓为胡乐。胡地天寒,故称。
5、鞞革[pí gé]
鼙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