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石粮”相当于现在多少斤粮食
古代“一石粮”相当于现在100斤粮食。
石 : 拼音dàn。康熙字典和老版新华字典解释是:一石等于50千克(100斤)。现在河南某地区和浙江部分地区依然把50千克的粮食,称之为一石(dàn)粮食。
重量单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各国就有自己的计量单位,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我国有特定的计量单位斤,国际的计量单位千克、吨,美国英国的磅等等。
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了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度混乱。
战国后期,度量衡制度形成了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秦、隋统一全国后,都采取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
特别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对我国以后各代的度量衡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宋、元、明、清、民国都建有度量衡制度,而晚清和民国时期,度量衡单位制极为混乱。
扩展资料:
重量单位换算:
1、1 千克 = 0.001 吨
2、1 千克 = 1,000 克
3、1 千克 = 1,000,000 毫克
4、1 千克 = 1,000,000,000 微克
5、1千克=2斤
6、1斤=500克
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
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
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
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 汉朝1石等于120汉斤,约为15公斤。1石120斤是指粟。如是稻谷则为100-120汉斤,如是米则最高至1石160斤。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宋代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
不要说古代了,那个古代从哪朝哪代算起呀?而且古代的中国也是合合分分的谁能说清楚,再说了古代各朝各代的计量也不是统一的呀,还是从比较近的我们能说明白的现代说起吧!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的时候家里斗,升都有,农村生产队给那时候家给各家各户分粮食都用斗,因为毛粮与成品粮的比重不一样,毛粮与毛粮,成品粮与成品粮的比重都不一样,所以一斗粮的重量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统称一斗粮是50市近,一升粮是5市斤,因为都是以十进位的,所以十升就是一斗,十斗就是一石,那一石粮的统称也就是500斤。用斗或升量粮食,有一个木头做的平尺,用簸箕把粮食倒在斗里,是高出斗面的。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覆流带淌的,然后用平尺一刮,斗平了,就是标准的一斗了。因为各个品种的粮食比重不一样,用斗分粮时得先称一下这个粮食的一斗是多少斤,毛粮都不会超过50斤的,成品粮到是可以达到50斤的。用斗量粮食也有个学问,或叫猫腻,老百姓都懂的,就是用簸箕往斗里倒粮食时,那簸箕要是碰了一下斗,斗里的粮食的紧密度就会加大,这样碰了斗的一斗粮食就会比没碰斗的一斗粮食多出一二斤或三四斤来,不用簸箕碰用脚踢一下也是这种情况的。所说的是近代的了。
珍惜彼此的邂逅,就是对相遇最好的报答,公众号:“让往事随风而逝”
作为容量时石(通斛),汉代1石=20000毫升,1斗=2000毫升,而实物测量1斗禾或粟约2.7市斤,那么一石约为27市斤。
作为重量时采用五权之制,即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汉一两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约合29.95kg。因此汉代一石约59.9市斤。
所以古代说一石粮要看实际情况,铢两计和升斗计是有很大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