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草老化
原因:水草经过3个月左右的生长期,过于茂盛,密度过大,阻断水体流通,尤其水草露出水面,经过太阳曝晒,停止生长,一段时间后根部腐烂,水草上浮,败坏水质,致使水色发红、发黑。
处理:对老化水草要及时进行打头(割头)处理。过密水草及时拉出通道,一般5米左右拉出2米的通道,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若水草出现黄根、黑根及腐烂,应先用氧化底改,再解毒并施用草肥处理。
2.水草虫害
原因:虫害多发生在梅雨季节,伊乐藻与轮叶黑藻多发,尤其轮叶黑藻易发红虫和白色线虫(毛蠓幼虫),一旦大量暴发,可在7~15天将叶片吃光。
处理:应彻底清塘,在虫害高发季节控制水位淹没草头10厘米。勤改底,少量多次施草肥,增强草根抓地力,增强水草抗虫能力。定期施用复合菌种和氨基酸肥,培养良好水色,杜绝施用农家肥与化肥。若已出现虫害,可用阿维菌素类产品灭杀,在7天后再杀一次。杀虫后需及时解毒调水。
3.水草开花
原因:水草进入缓慢生长期,趋于老化,此时水草易出现黄根、黑根、烂根的现象。
处理:可将水草打头1/3,降低水草头部的顶端优势。降低水位至离打头后的草头20厘米左右,及时补充长根肥及肥水膏,之后隔2天进水2~3厘米直至水位适宜,始终保持水草在水面以下20厘米左右。水草打头应注意:水清水浑不打、草脏烂根不打、水浓水绿不打。水草打头后及时改底施肥,使用复合菌种稳定水体。
扩展资料
影响水草生长因素
1.蟹塘底质缺肥或水质过肥
池塘缺肥一般发生在前期,水温低、基肥不足或投放的螺蛳过多,引起水质清瘦,或是新开的蟹塘,有机质少,水草难以生根生长。所以对于新开塘口,需在翻耕后进行曝晒形成熟土层,再加量使用有机肥后种草。水质过肥引起透明度降低,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造成水草难以生长。
水质过肥的塘口可采用换水或者投放螺蛳的方法解决。养殖过程中可定期使用菌种和腐植酸钠调节水质,增加透明度,增强水草光合作用,配合使用长根钾肥,促进水草生长。
2.草脏有附着物
由于水质较差、浑浊,水草茎叶上附着大量污染物,镜检发现多为各种藻类、纤毛虫、有机物或螺卵。附着物直接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导致水草枯萎甚至死亡。所以养殖过程中应常用调水产品保持水质清爽,增强水草光合作用。
3.清塘药物残留过多或清塘不当
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 对于用石灰过多或者重金属如硫酸铜等清塘的,应待药性失效后及时换水,以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减轻对水草的危害。
1.可采取投放一定数量的大规格草鱼和 团头鲂(250〜500克),控制水草生长,待培育鱼类苗、种之前 将其捕出进行清塘。尽管如此,池塘滋生水草仍难以避免。
2.为了提高鱼产量,历 来大多采取人工方法下池割除或下水用竹竿夹绞。下水操作不但 劳动量大,而且效率低,消除也不彻底。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采取17〜18号铁丝,不用下水,沿池堤不同走向拉割,可提高效率4〜5倍。具体操作方法是:取长度为鱼池宽度1.5〜2倍的铁丝,两端固定在直径4〜5厘米、长70厘米左右的竹竿或木杆的中间,即成拉具。拉割时,两人操作,根据水草分布,每次拉割2米左右, 即沿鱼池长边或宽边放下铁丝,一人将一端的拉杆插在靠近水面池边泥土中,另一人沿池堤回折铁丝反向后退,间断突然用力, 一下一下拉割。一次拉割完2米后,再从不同方向同样操作拉第 二次、第三次……经过多次分段拉割后,一塘水草可全部被拉割 完。割断的水草浮在水面,被风吹集到下风头,即可捞起。值得注意的是,放铁丝时切勿使铁丝回绞打弯,否则易于拉 断,即使重接,形成接头影响拉割效果。为此,每次拉割完之 后,必须一圈圈集中收好铁丝,使用时重新一圈圈放开铁丝,以便于控制铁丝不打弯,顺利进行下一次拉割。一塘水草拉完捞出之后,配合适当施肥,降低透明度,使水 底草根缺乏光照不易再生长发展。即使部分再长,也十分有限, 如果及时再行拉割也比较容易、简单。这样池塘水草就可以控制。利用铁丝网拉割,以菹草、轮叶黑藻和聚草等较脆嫩茎叶的 水草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