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浅析
展开全部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账,只要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2018-01-21
展开全部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样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西方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坏习惯一但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丢掉一份可观的工作。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经常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具体的如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在课桌上乱刻,课间脏话不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霸道、任性、顶嘴,无交通意识,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差等等。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担负的重任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梦想的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今天的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方式。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断的跟进学生的新情况,体验学生情感情绪,蹲下身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
(二)实施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改变班主任的班干部随意任免意识,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干部看成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班主任与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体,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都有责任把班级管理好,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把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给班集体抹黑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把班集体作为凝聚中心点,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班集体增光,增强班集体荣誉感。
(三)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作为一名班主任,新学期刚开学,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知情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任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建议与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
(四)开展多彩的活动,体验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五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干部汇报,班级成员一起讨论,总结这一周的计划完成情况。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根据班规进行处理。
2、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十大好习惯手抄报评比、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报板报。这些形象的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小品、相声、歌舞、采访、辩论活动。这些活动都以直观生动的语言动作反映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与完全的说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
(五)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和学校通知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学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二者合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极强,所以要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一种隐力具有无穷的力量。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如班主任教导学生不能乱丢垃圾,自己却随手乱扔,没有做到言传身教的统一。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次班集体中学生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组织“班级之星”评比活动,如体育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每周评比一次,把获奖学生的大头贴,贴在墙角的班级之星栏目上。
(七)开展心理卫生辅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学生带来的焦虑,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一些情境及时给予辅导。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坏习惯,辅导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一起制定目标,时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用加法计算好习惯,用减法计算坏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合作,班主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与竞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榜样抓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抓起。重在奖励少批评,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用加法。要相信学生,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样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
西方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坏习惯一但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丢掉一份可观的工作。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经常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具体的如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在课桌上乱刻,课间脏话不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霸道、任性、顶嘴,无交通意识,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差等等。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担负的重任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梦想的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今天的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方式。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断的跟进学生的新情况,体验学生情感情绪,蹲下身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
(二)实施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改变班主任的班干部随意任免意识,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干部看成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班主任与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体,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都有责任把班级管理好,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把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给班集体抹黑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把班集体作为凝聚中心点,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班集体增光,增强班集体荣誉感。
(三)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作为一名班主任,新学期刚开学,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知情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任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建议与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
(四)开展多彩的活动,体验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五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干部汇报,班级成员一起讨论,总结这一周的计划完成情况。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根据班规进行处理。
2、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十大好习惯手抄报评比、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报板报。这些形象的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小品、相声、歌舞、采访、辩论活动。这些活动都以直观生动的语言动作反映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与完全的说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
(五)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和学校通知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学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二者合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极强,所以要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一种隐力具有无穷的力量。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如班主任教导学生不能乱丢垃圾,自己却随手乱扔,没有做到言传身教的统一。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次班集体中学生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组织“班级之星”评比活动,如体育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每周评比一次,把获奖学生的大头贴,贴在墙角的班级之星栏目上。
(七)开展心理卫生辅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学生带来的焦虑,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一些情境及时给予辅导。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坏习惯,辅导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一起制定目标,时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用加法计算好习惯,用减法计算坏习惯。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合作,班主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与竞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榜样抓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抓起。重在奖励少批评,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用加法。要相信学生,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