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代表什么意思?
2023-07-11 广告
2019-01-16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1742年6月7日,当时还是中学教师的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侨居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一封信,问道:“是否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因为哥德巴赫喜欢搞拆数游戏。20几天后,欧拉复信写道:“任何大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这一猜想,虽然我还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无疑地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这就是一直未被世人彻底解决的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也称哥德巴赫—欧拉猜想。数学家简称这个问题为(1,1),或“1+1”。命题简述为:
(a)每一个≥6的偶数都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b)每一个≥9的奇数都可表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显然,命题(b)是(a)的推论。因为任何一个奇数,如减掉一个奇素数,当然就是偶数了。此时如能证明命题(a),当然命题(b)就得证了。但是,这两个问题没有可逆性。命题(b)在本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依·维诺格拉朵夫创造了一系列估计指数和重要方法,从而使他在1937年,间接地证明了命题(b)。
1930年,会尼列尔曼用密率法证明了每一个自然数可以表为不超过k个素数的和,这时k是一个固定的自然数。开始定出的k=2+1010,很快就有人把它降为k=69。利用密率法得到的最好结果是k=18,即每一个自然数可以表为≤18个素数的和。这里说的每一个自然数,不是充分大的自然数。这是密率法独具的优点,用其他方法(圆法和筛法)只能得出关于充分大的自然数的结论。
1937年,前苏联数学家维纳格拉道夫用圆法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奇素等于3个素数的和。随后有人证明这里的“充分大”可用“>ec16·038”来代替。这个数超过400万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现在这个常数已经大大缩小,但仍然是一个很可观的大数。
在240多年的漫长的岁月里,有人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了大量验算工作,有人曾经验算过偶数x≤5×188,即x在5亿以内,哥德巴赫猜想都是对的。
在此期间,有些人更想过一些办法,例如折叠法,他们将自然数比着很长的梳子上的各个齿,先将代表复合数的齿全部掰掉,剩下来的,当然都是素数。然后再把同样的梳子,颠倒过来对上,如果梳子上原有的齿为偶数x个,这样将1对着x-1,3对着x-3,……,p对着x-p,(1≤p≤x-1)。因为在x较大时,不能证明是否还存在齿对着齿情况,故问题没有解决。
此法的缺点是:先将代表复合数的齿全掰掉了。因为素数的存在是微弱地依附着较小素数及其倍数的复合数,而这点儿微弱的痕迹也给掰掉了。而这个问题,又不能从概率的办法解决,因为素数不是正态分析,而是一个确定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将x确定为一定值,再每两个齿一错位。这样,一个用有限问题企图解决无限问题,当然是极其困难的。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在艰苦地攀登。所以后来,他们把大于某一个很大的数(例如k0=e49c)偶数,叫做大偶数,再将任一大偶数n(n>k0)写成自然数n1与n2之和,即n=n1+n2。而n1与n2里素因数这个数,分别不多于s与t个。故简记为(s,t),或写成带引号的加法:“s+t”,此时n1与n2可以叫做殆(接近)素数,然后将s与t值逐步缩小。如果一旦将s,t均计算到1,那时再来证明5×108<n≤e49 c时,(1,1)成立。这样,(1,1)问题即解决了。但是,至今没有最后解决。现将当前世界取得的名次结果,列表如下
(s,t)年代结果获得者国别(9,9)1920布龙挪威(7,7)1924雷特马赫德(6,6)1932埃司特曼英(5,7),(4,9)1937蕾西意(3,15),(2,366)1937蕾西(5,5)1938布赫夕太勒前苏联(4,4)1940布赫夕太勒(1,C很大)1948瑞尼匈(3,4)1956王元中(3,3),(2,3)1957王元(1,5)1962潘承洞中〖3〗巴尔巴恩〖4〗前苏联(1,4)1962王元(1,4)1963潘承洞〖3〗巴尔巴恩(1,3)1963布赫夕太勒〖3〗(小)维诺格拉朵夫前苏联〖3〗波皮里意(1,2)1973陈景润中按照华林原来的猜测,g(2)=4,g(3)=9,g(4)=19。一般地猜测:
g(k)=2k+〔(+)k〕-2(1)
其中〔x〕表示x的整数部分。
经过许多数学家的努力,除去k=4外,(1)已被证明,其中g(5)=37是我国科学家陈景润于1964年证明的。
对于k=4,目前已经证明:
19≤g(4)≤21,
并且在n<10310或n>101409时,n可以表示为19个4次方的和。这已经接近于预期的目标g(4)=19了。
人们还发现,当自然数充分大时,可以将它表为g(k)个k次幂的和,这里g(k)≤g(k)。实际上,g(k)比g(k)小得多(当k大的时候)。目前仅仅知道g(2)=4,g(4)=19。对g(k)进行估计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
- 官方电话
第一种情况,你所说的 1 + 1 如果是单纯的小学算术式,还得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 如果两个“1”的单位相同,则结果是2.比如 1米加1米等于2米,一只鸭子加上一只鸭子等于两只鸭子
② 如果两个“1”的单位代表同一个量的不同的单位,1+1不一定等于2。比如1米加上1厘米等于1.01米,还等于101厘米,还等于1010毫米
③ 如果两个“1”的单位代表不同的量,两个“1”不能相加。如在1米的基础上加上1公斤,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种情况,你所说的 1 + 1 如果如果有着代表意义,指的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呀?这个猜想还没有最终证明。
第三种情况:如果是脑筋急转弯呢?答案可就是多了。比如说,要是字谜的话,可以有“王”这个解。等等
第四种情况:如果有其它的意义,那么的话,你说1+1等于几,那么他就等于几。
你+我
很多..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1
+
1只能等于2。但从数字、符号、字母、标点符号及中文字的角度重新思考,它还至少有50个以上的答案,其罗列如下:
11、3、1、0、7、∞、//、X
、=、‖、+、《、》、丅、≈
、<、>、⊥、II、T、X、L、V、:、;、“、”、二、丁、厂、八、儿、十、卜、イ、冫、刂、人、入、几、七、力、口、王、壬、田、卅、牛、木、中……
首先,1
+
1
可以等于11、3、1、0、7等数字。具体地说,1
+
1
等于11是最直观的答案,几乎所有初入学或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都曾有过这一想法。1
+
1
等于7也是直观的答案,但它需要有一点想象力。1
+
1
等于3是对人们婚姻的美好愿望,1
+
1
等于∞则是人们对家族繁衍或是对生意合作的企盼,当然这通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1
+
1
等于1
是哲学思考,如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等于一个人类,一只苹果加一只梨等于一种水果等。1
+
1
等于0也是哲学思考,如两个领导不合作,两口子闹别扭,都会导致摩擦扯皮,结果一事无成。
其次,1
+
1等于
//、X
、=、‖、+、《、》、丅、≈
、<、>、⊥等符号完全是形似的结果,其无论是任何一种组合,都会给人“二”的感觉。同样,1
+
1
等于拉丁文或英文中的II、T、X、L、V、Y等字母也是形似或两笔字划的结果,而1
+
1
等于:、;、“、”等标点符号也是两点字划的结果。
最后,1
+
1
等于二、丁、厂、八、儿、十、卜、イ、冫、刂、人、入、几、七等中文字均是两笔字划相加的结果。1
+
1
等于王、壬、田、卅、牛、木、中等中文字则是两笔字划再加“十”的结果,其每个字中都含有一个“十”字。1
+
1
等于口则完全是形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