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矿化组合及成矿特征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由于在不同空间,控矿构造因素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差异,该成矿系统中的金矿床可分成3种类型(邹光富,1993):① 产于剪切带中的糜棱岩型金矿;② 产于脆性—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脉型金矿;③ 产于火山碎屑沉积岩中的构造碎裂岩型金矿。
此外,在第四纪阶地及河漫滩中还广泛分布有砂金。
1.糜棱岩型金矿
该类矿床以嘎拉金矿最为典型。
在嘎拉矿区主要出露一套由透镜状、条带状、超基性岩、层状辉长岩、辉绿岩墙、玄武岩、硅质岩、深水沉积岩及结晶灰岩组成的蛇绿混杂岩,按构造-岩石共生组合,由NE向SW可划分出5个构造岩片或构造夹块(图6-3)。各岩片或夹块相互叠置混染,原生层理不同程度地为新生面理置换,在宏观上具无序特点,按其岩石共生组合可划分出3种建造类型:① 具半深—深海浊流沉积特点的砂质、粉砂质复理石建造;② 蛇绿混杂岩建造;③ 碳酸盐建造。
图6-3 甘孜嘎拉金矿地质构造略图
嘎拉金矿区容矿岩石主要为经构造变形作用强烈改造了的玄武质糜棱岩,另外在沿主要剪切带断续分布的炭质石英绢云千糜岩中亦见金矿化。
在空间上,金矿化主要发生在主剪切带所夹持的透镜状变基性火山岩东西两则的剪切变质带中。矿化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主要蚀变有铁白云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铬水云母化、绿泥石化及方解石化,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经四川地矿局108队普查勘探已圈出工业矿体8个,已控制储量达中型金矿规模。
金矿体多呈长条形透镜状沿剪切带呈NW向断续分布,矿体产状与千糜岩劈理一致,总体向NE倾斜,近地表部分因受重力作用影响,多已发生倒转,倾向南西,矿体大小随千枚岩带规模同步消长。规模最大的①号矿体,呈长豆荚状,长度为360 m,宽为100~150 m,厚度为1~30 m,已控制斜深150 m,地表氧化矿深2~10 m。矿体平均含金3.4×10-6,局部地段达60×10-6以上。以矿体中轴线为中心向两侧渐贫,矿体和围岩基本为渐变过渡关系。在地表氧化矿带中,Au有明显的次生富集,平均含量达3.34×10-6,有些地段达20×10-6以上。
硫化物是构成矿石的最重要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黝铜矿、辉砷镍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含铁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蛇纹石等。自然金是矿石中Au的主要载体。矿石具浸染状结构,网脉状和角砾状构造。按载金矿物共生组合,嘎拉金矿石可分成两类:① 黄铁矿-毒砂组合矿石,黄铁矿和毒砂作为主要硫化物不均匀浸染分布在矿石中;② 黄铁矿-辉锑矿-石英组合矿石,3种矿物主要呈脉状产出在矿石中。
矿石中的自然金粒度细小,主要在0.058~0.5 mm,但绝大部分<0.1 mm,呈圆滑不规则粒状与石英、黝铜矿、毒砂、黄铁矿呈连生体,有的呈包裹体形式分布于黄铁矿中。在氧化带,自然金有次生增大现象。自然金中Au含量普遍在99%左右。另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中可能有超微粒Au存在。
2.石英脉型金矿
这类金矿以色卡矿床颇为典型。
色卡金矿含矿岩系主要为一组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套。岩套产于强构造带中,主要由层状辉长岩、席状岩墙及保存完好的枕状玄武岩、硅质岩和复理石浊积碎屑岩组成,但缺少镁铁质岩石。
在层状辉长岩中可见由单斜辉石、基性斜长石由于粗、细结构及数量比例差异形成的“韵律”层。席状岩墙以辉绿岩为主,次为辉绿玢岩。枕状玄武岩为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保存最好的枕状玄武岩,枕体相互叠置,大小不等,具冷凝边,气孔在岩体内部少边缘多,枕体上常见放射状裂纹,由后期长英脉充填。
蛇绿混杂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尹显科,1995),其中的基性岩属亚碱性系列中的拉斑玄武岩系列。从层状辉长岩到枕状玄武岩,其微量元素基本一致,反映了它们的同源性。
由于矿带NE侧为一大型的推覆滑脱带,所以使得雅江被动陆缘砂板岩块体直接被蛇绿混染岩叠覆,同时沿该推覆滑脱带有晚期岩脉贯入。此外,在层状辉长岩与枕状玄武岩间还有斜长岩脉贯入,在其边缘发育有含锑黝铜矿的石英脉。
含金石英脉矿体产于仰冲盘一侧断裂带中的韧—脆性剪切带边界附近,单脉呈透镜状、似层状,组合形态呈串珠状。按矿石类型及容矿岩石特征可划分出南北两个矿带,5个矿体(图6-4)。
南矿带为目前金矿化最好的部位,其中Ⅴ号矿体长约100 m,宽20 m,容矿岩石为玄武质凝灰岩,矿石中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次为辉锑矿及锑黝铜矿。Ⅰ号矿体延长大于200 m,宽20~40 m,容矿岩石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玄武质凝灰岩及黄铁矿化斜长岩脉。硫化物以黄铁矿、锑黝铜矿为主,次为辉锑矿、毒砂。矿石中Au含量在1×10-6~5×10-6,斜长岩脉矿石中Au高达129×10-6。
北矿带包括3个矿体,以Ⅶ号矿体规模最大,矿化带长360 m,宽50~60 m,矿化不均匀,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
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及共生矿物组合,可分为块状—网脉状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块状含金硫化物斜长岩型矿石和含金硫化物玄武质千糜岩型矿石。以上3类原生矿石在地表均有品位较高的氧化矿石。金矿物极少见,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锑黝铜矿、辉锑矿等。
图6-4 色卡金矿地质略图
矿体中围岩蚀变十分发育,主要有硅化、硫化物化、铁白云石化及铬水云母化,前两者与Au的富集关系十分密切,后两者是矿化带的区域找矿标志。
根据包裹体研究,成矿流体的活动明显可分成两个阶段,在早期构造-热液活动阶段流体温度从320~330℃升高至350~400℃,而盐度由w(NaCl)=5.1%降为w(NaCl)=2.2%,在晚期斜长岩脉活动中,温度由380℃~330℃,盐度由w(NaCl)=3.8%~5.7%下降为w(NaCl)=2.5%。硫化物的δ34S均为偏离零值不大的负值,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源性。δ18O=15.68‰,表明流体来源和变质作用关系密切。
从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征分析,色卡金矿的形成包括构造热液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其后在表生作用中又进一步得到富集。
3.蚀变构造碎裂岩型金矿
这类金矿主要有雄龙西、尼亚达柯等矿床,其中以雄龙西较有代表性。
矿区内含矿岩系主要是一套火山碎屑岩-蛇绿混染岩构造岩片(Ⅱ)(图6-5),它们可进一步分成两部分,即Ⅱ1和Ⅱ2。
Ⅱ1下部为灰绿—绿色基性火山碎屑熔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砂板岩,向上见有辉长岩、辉绿岩及灰岩夹块,及薄层状硅质岩、火山熔结凝灰岩、细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其主体可能为洋底沉积物。
图6-5 雄龙西金矿地质构造略图
Ⅱ2由4个基性火山喷发旋回组成,每个韵律为基性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沉积砂板岩、泥灰岩及灰岩组成,砂板岩中普遍含有中酸性凝灰物质,局部见酸性细晶岩脉,灰岩多为薄层的透镜状。该层是矿区最重要的含矿层和赋矿层位。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极不发育。其中F1、F2、F3断层是多期次活动产物,断裂规模大,影响面广,并构成矿区内不同构造岩石组合体(构造岩片)的界线。在这些断裂生成和活动的地质历史中,伴生了NNE、NE及NW向次断裂。其中NW向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最明显。
矿床内容矿岩石可分为4类:①变晶屑岩屑砂岩类,具变余砂状结构,部分具碎裂结构和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见有自然金;②石英脉类,为石英脉经碎裂后又为铁质胶结,成网状构造,在石英的微裂隙中发现有自然金;③变凝灰质粉砂岩类,经铁染后呈褐红色,显微半定向构造,以石英、长石绢云母为主,含少量泥质和铁质;④构造角砾岩类,角砾状构造,角砾大小不等,一般5~10 mm,多为棱角状,胶结物为石英、褐铁矿,其中以富含火山凝灰质的碎屑岩建造及石英脉体为主。
断裂是矿体的主要就位空间,有NNE、NE及NW3种走向,尤以NW向断裂对矿化的控制作用最为突出。
NW向断裂,断面平直,沿断裂带发育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碎裂岩、构造透镜体等,具有多期活动,多期蚀变矿化特点,它控制了矿床的 ①、③、④、⑦ 4个矿体。此外,NE向断裂还控制了⑤、⑥ 矿体的产生,它以韧性剪切为特征,由糜棱岩、角砾岩等组成。
矿体形态主要呈透镜状、多数产于韧—脆性剪切带内,延伸方向与矿区构造线一致。长8~120 m,宽2~4 m,Au含量一般在3.58×10-6~5.32×10-6。矿石中的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自然金是Au的主要载体,常呈不规则片状或星点状分布在脉石矿物、硫化物等微裂隙中,粒度极细。
围岩蚀变广泛发育,和矿化关系密切,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在多组裂隙交汇部位及多种蚀变叠加部位,矿化明显增强。
2024-10-17 广告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