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和京剧的区别?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一说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另有一说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0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黄梅戏剧种也在其中。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念没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尘坦、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仔兄纳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起源不同:黄梅戏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民间戏曲雏形。京剧起源于清朝初年的徽班,前身是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调。
唱腔不同:黄梅戏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分为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京剧的唱腔分为西皮和二黄两大类。
行当不同:黄梅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虚绝”、“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等。京剧的行当主要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分,有生旦净末丑五种差绝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