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不好看,心里很自卑,怎么办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简单来说自卑心理就是不自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否定,办事畏首畏尾,没有主见,遇到事情就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等。
父母的基因决定了我们30岁以前的容貌,但是30岁之后的容貌却由我们自己决定。所谓相由心生,并不是没有道理。在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普遍不能称之为美女或者帅哥,长得漂亮或者帅气的人其实也就占总人口的20%。那么剩下的那些人是不是都要自卑了?答案是否定的。
俗话说:天下无丑女,只有懒女人。对于这句话,我深表认同。并且认为这句话不仅适用女人,对于男人同样适用。刚开始知道大表姐刘雯时,我一直get不到她的美(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当然,我更不知道为什么刘雯能成为2012年度全球最美的99人其中之一。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她的许多街拍,机场秀,发现这人还是蛮有魅力的,那笔直的大长腿,那干净的笑容,让人看起来好生舒服。于是,越看越顺眼,渐渐地觉得她也是一美女。
再来看看郭小四,虽然郭小四写出了《幻城》、《小时代》这样吸金的作品,也成功占据了作家收入排行榜第一位,但是不能掩饰他不足一米六的身高缺陷。有人说不足一米六的身高一直让郭小四自卑,但是他每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我们看到的他永远是神采奕奕。
对于长相上的自卑,我们该怎样战胜呢?
一、从改变外貌开始
我始终认为:天下无丑女,只有懒女人。所以,第一步,从改变自己的外形开始。如果自己财务状况还可以,那么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形象顾问,让她陪自己买衣服、做发型等。如果自己的财务状况不允许,那就开始学化妆。好的化妆技术,可以让自己看起来精神饱满,外形上自然也会加分。
二、正确认识自己
自卑是对于自己的评价过低,所以要全面地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合理评价。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弱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三、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暗示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它能指导人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我长得并没有我所认为的那样丑,我笑起来的样子还是蛮好看的。形象设计师曾经跟我说,她可以帮我换一个新的造型,那样我看起来会更简单、历练,也会更适合我的脸型。
我始终认为:天下无丑女,只有懒女人。所以,第一步,从改变自己的外形开始。如果自己财务状况还可以,那么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形象顾问,让她陪自己买衣服、做发型等。如果自己的财务状况不允许,那就开始学化妆。好的化妆技术,可以让自己看起来精神饱满,外形上自然也会加分。
二、正确认识自己
自卑是对于自己的评价过低,所以要全面地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合理评价。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弱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三、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暗示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它能指导人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我长得并没有我所认为的那样丑,我笑起来的样子还是蛮好看的。形象设计师曾经跟我说,她可以帮我换一个新的造型,那样我看起来会更简单、历练,也会更适合我的脸型。
另外,自卑的人常常低估和忽视自己的优点,放大和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
分析: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自卑,自信的人也有自卑的时候。当然快乐的人也一样。
自卑的人会更加努力,会更好相处,不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我们都是值得被肯定和鼓励的人,尤其是我们自己。
方法:
心理上
1.不要对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耿耿于怀,允许自己有做得不完美的时候。
2.不要错误归因,减少自责。不要把偶然的失败都归结到自己的态度和能力上。
3.允许自己有缺陷、允许自己有不足,它不能决定我们的一切,也不代表我们的价值。
4.多关注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经历,并且不断自我鼓励。
行动上
1.降低过高的自我期望和要求,制定可以完成的目标。并且学会满足。
2.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给予自己的成功以积极评价。
3.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4.把自信心强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
5.大胆地融入社交中,既暴露自己的缺陷,也彰显自己的才华。
6.通过跑步健身(养成慢跑的习惯,晨跑或夜跑。肥胖的人可以跳绳或者快步走),把自己的身体素质训练好。通过学习礼仪和阅读,提升自己的气质。
7.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我可以做好,我不比其他人差。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改变对自己消极的自我评价。
8.学会变得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想办法完成一些事情(例如自己策划一场旅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依赖他人。
语气和姿势的训练:
1.挺胸抬头,阔步向前。加快行走的步伐。
2.交谈过程中昂头直视对方、音量足。
3.尽量运用肯定的语气、积极的词汇。
亲子教育:
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的不应对子女寄以超过其实际可能的期望值,要客观地观察并承认子女的天赋条件。
培养孩子在某一领域的能力,利用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
要客观地看到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犯错时,不要责骂贬低孩子,更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有过多的比较。
减少对孩子的否定,增加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沟通。
适度的夸赞和奖励孩子,对孩子的努力和优秀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只在意事情的结果。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