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水平决定了外语水平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我来答
小鹿别死f0794cf
2017-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万
展开全部

        母语是外语水平的一个影响因子,但决定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通俗来讲和学习策略、学习时间长短、动机、个体差异、环境、年龄等等,包括学习者的母语背景都密不可分。但没有哪一个因素可以称为决定性的,或者哪一个因素的权重更大。母语影响外语水平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对于日本人来说,英文中的r不容易发对,因为收到日文中r的发音的干扰。英文中的China的Ch中国人容易发成舌面音,也是受到汉语拼音ch的干扰。实验室研究表明泰国学生在掌握中文声调明显比欧美学生好,是因为泰语是有声调语言,所以泰国人对声调调型调域都更加敏感,而欧美学生的母语大多不是有声调语言。更通俗的例子,英语母语者觉得西班牙语比中文好学,我的家乡好多蒙古人学日语留学日本是因为蒙语和日语在语法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些活生生的现象和实验室研究多少都说明了母语对外语学习存在客观的影响。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发现在上世纪50年代运用与语言教学领域,产生了对比分析理论,就是比较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母语有助于目的语学习的为正迁移,对目的语学习造成误解和阻碍的为负迁移,并认为两种语言差异越大,学习的难度越大。这种理论已经被推翻,因为又有人发现越相似的才越容易犯错,差异大了反而好学,倒底哪个是正,哪个是负,很难概括。迁移客观存在,但是迁移的影响无法定论。所以要想对教学有指导,需要搞清楚迁移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先说说语言是怎么习得的。认知神经科学根据实验研究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儿童在3岁(也有说6岁,也有说12岁)之前大脑没有接受过第二语言语音的刺激,那么在成年以后他的二语水平很难达到母语者水平(至少在发音方面)。认知学派的学者提出大脑“白板”理论,通俗说来,人之初大脑是一个白板,这个白板是有弹性可塑造的,母语习得的过程就是对这个白板进行塑造的过程,学习就是将白板从initial state到ending state的发展过程。而塑造好的白板在过了有效期(儿童的某个年龄)后,就很难再塑造了。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母语阻碍或者帮助了外语的学习或者习得,而是人的脑神经被母语抢去了先机,而第二语言丧失了良机和沃土。那么迁移怎么发生的?脑神经已经在母语(比如我们的母语中文)那一套系统下浸淫了那么久,口语表达只有一个ta与他她它形成映射,现在突然有了he,she,it分别与他、她、它形成映射,脑神经很难打断之前的映射而形成新的三个映射,所以he,she,it是中国人学英文很难突破的一个瓶颈。或者说,白板已经被塑造,而要重新打磨十分费劲。有没有人可以毫无意识的正确使用这he,she,it?或者单复数、过去式等等,我不敢说没有,但是肯定是凤毛麟角。有人可能不服,我英文好得不得了,near native。可是完全不出差错的使用he,she,it还是需要一些注意力来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出,母语者需要有意识的注意自己he,she,it用对了吗?不需要。

        外语学习是通过认知能力而实现的。学习语言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建立新的映射,加强实现外语使用的自动化。很多人通过多方面因素影响达到了很高的英文水平,但是认知水平高如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仍然说着一口“奇怪”的英文,她24岁到美国,83岁在美国去世,在美国居住长达六十年,却依然不是母语者水平,肯定不能怀疑她老人家不聪明认知能力不够,而是她错过了在大脑塑造语言的基础---语音、形态等方面的时机。大山、mike隋再地道,再活脱脱一个中国人神态,他们的中文还是有腔调。

        因为我的答案是从母语和外语作为一种语言来阐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母语没有水平之分,任何人的母语都不是学来的,而是习得的,你最多可以说一个中国人普通话说得不够标准,你敢说他母语不好吗?我们学的语文只有小部分是语言学习方面,更大部分更像是中文这一门学科。拿高考语文英文成绩对比,是拿中文这门学科和英文这门语言对比,没有任何可比性。上升到逻辑思辨力就更没有母语水平决定外语水平这样的说法了,因为语言是做学术的工具,我认识的某个领域大牛在美国top journals发了三四篇重量级文章,但是回国给个talk,支支吾吾半天连自我介绍也说得混乱不堪,我们说他的英文比母语好这样好吗?

        

无里头之军大哥
2017-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2
展开全部

我认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有三种解释。一者为: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母语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到青少年或之后;并且,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另一个解释则是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例如“母岛”、“母国”等,仅仅表示“根源”的意思,母语不仅仅表示为母亲对某个人说的语言,而是他认定的民族语。为了避免对多母语者的母语定义产生歧义,产生出的第三种解释为不借用其他语言进行学习而学会的语言。 

母语是我们进行思考的时候头脑中下意识反应出来的语音发音,是我们每个人从咿呀学语就开始练习说讲的语言。当我们再去学习另一种外语的时候,一般很难达到母语级别的掌握程度。 

学生和老师都要把握好外语和母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要把外语和母语对立起来,应该认识到外语和母语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渠道。 

对于学生来说,在外语学习中,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就更是如此。初学外语者,对外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且由于语言较浅显,但由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教师来说,在外语教学中,对待外语和母语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过多地或一味地只图方便,较多地使用母语,必然会影响外语教学质量。外语课时本来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把时间都花在外语操练上还不够。如果再让母语占去不少时间,就不能保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外语了。而且,把很多时间用在翻译上,容易养成学生在理解和表达外语时,脑子里都要经过一道翻译程序;在听说时反应迟钝,跟不上正常的语速;在读写时,总要把外语和母语对上号,才觉得真正理解了,否则就不放心。这样,阅读速度提不高,写出来的句子也不怎么地道。这就形成了母语对学习外语的严重干扰。

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外语通常在学校里学的 ,而且很少有机会同说这种语言的人交流。因此,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外语又难又慢。然而,事实上我们学习外语比我们学习母语快的多。这一点你可能不会相信是真的—想一想你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和力气吧。但是,只要进一步考虑一下,你就会认识到的确是这种情况。当学习母语的时候,一睁开眼睛就在同你周围的人在进行交流,换句话说,你是整天在学习母语!你这样学习了五年,那该有多少个小时啊!而我们一周只花几个小时学外语,但几年以后我们就能说这种外语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有课本、老师和同学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的东西。那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效率会高得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的野花君
2018-02-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感觉母语水平并不会决定自己的外语水平,母语毕竟从出生下来就听身边人都在说不可以学也会一些但是外语不一样,后期的理解跟学习日常的积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