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武则天评价是怎样的?
2019-04-15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武则天从唐太宗时期入宫至称帝执政,经历无数起伏。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更是有褒有贬。
研读史书,我们会发现,武则天有着心狠手辣的强硬个性,无论是杀女毒子还是残害异己,都从不手软。在其统治的初期,曾任用酷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才结束了酷吏政治。武则天晚年时,豢养了一批男宠。其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武帝暮年,老病缠身、久不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之时,成为了武帝的耳目,并开始插手朝政,陷害忠良,阻碍武帝回归李唐、传位太子,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致使武则天母子交恶、君臣关系紧张。
武则天的众多行为做法,都有违封建礼数和伦理道义,不仅令当时的世人所咋舌,也令后世众人所唾弃。
当然我们不能够否认的是,从政治上讲,武则天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武则天被立为后时,帮助唐高宗铲除了朝中握权的重臣,使集权统治得以实现。后提出并推行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赋役”。称帝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武则天还十分重视地方吏治,执政时加强了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更是快速增加。
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有人认为她是想借此夸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述;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自知罪孽重大,无颜自诉其功。当然更多的人则支持另外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实乃聪明之举,她是想留功过是非于后人去评论。
乾陵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