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为何却没有对薄姬下毒手?
吕雉没有对薄姬下毒手的原因首先是先薄姬地位不高,对吕后没有直接的威胁,而薄姬又谦卑,对吕后是毕恭毕敬,并没有与她针锋相对,所以在薄姬的儿子刘恒被封为代王后,吕后便准许薄姬前去陪伴在自己儿子身边,还在那边做了太后。
刘邦驾崩后,薄姬跟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国,尊为代王太后。 吕后去世之后,朱虚侯刘章兄弟、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联合诛杀吕氏诸王,迎立代王刘恒即位为帝,是为汉文帝。次年,迎驾入京,尊为皇太后。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汉高祖刘邦死后,政权落入其妻吕雉手中,她想将帝位转给自己娘家的人,于是,大开杀戒,将刘邦的儿子几乎赶尽杀绝,只有小儿子刘恒幸免于难。这不是吕雉心软才刀下留人,而是刘恒及其母亲“无欲无争”的姿态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刘恒母亲薄氏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的道路。在母亲潜心寡欲思想影响下,刘恒或无意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西北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
刘恒在没有其他皇子愿意来的偏僻地方为王,几乎被朝野遗忘,正因如此,才躲过了吕雉的迫害。
吕雉死后,大臣们在寻找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时发现,皇子只剩刘恒一人了(除了齐王刘肥寿终正寝外、刘长由吕后抚养长大关系密切外,其余全部被吕后直接或间接害死。)于是,这位远在边疆、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便被请到长安,是为汉文帝。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当她开始独掌大权时,历史上她就是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早于武则天。武则天曾也崇拜地说起吕雉。
但提起吕雉,大家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故事:吕雉将戚夫人斩去手脚,薰聋双耳,挖掉双目,又以哑药将她毒哑,这才抛入茅厕之中,称为“人彘”。
可是薄姬同样也是刘邦的妃子,按照吕雉善妒的说法,她至少也应该杀死薄姬才对。却没有对薄姬下手。
首先是吕雉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戚夫人,她不仅陪伴刘邦多年,深得刘邦宠爱。吕后所生下的太子刘盈原本是太子的不二人选,戚夫人突然仗着自己深得宠爱横插一脚,吕雉必然是非常恼火。
在此时,两人的敌对关系就已经上升到政治斗争的地步。手段越来越激烈,梁子也越结越深,以至于吕后执政后毫不犹豫的想要诛杀戚夫人。加之女人之间的矛盾,吕雉脑子一热就采取了这种极为残忍的手段。
至于为什么放过薄姬也很简单。薄姬原是魏豹的侍妾,入宫后一直不得宠幸。还好她的好友在侍寝时和刘邦提了一句,刘邦因此上了心,就这回忆往事的名头找到了薄姬。薄姬为人也怯懦低调,不爱惹是生非,对自己的子嗣也严加管教,不让其竞争所谓太子。
对于这样一个听话的小弟,吕后自然犯不上诛杀她,更不要说是用酷刑折磨她了。
因为薄姬母子“无欲无争”的姿态使吕后觉得没有威胁,并且薄姬也很少跟刘邦见面。
刘邦去世后,对那些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吕太后非常气愤,就把她们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薄姬由于极少见高祖的缘故,得以出宫。
并且薄氏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便苦读《道德经》,领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净无为的道路。
在母亲潜心寡欲思想影响下,刘恒或无意与其他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西北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
刘恒在没有其他皇子愿意来的偏僻地方为王,几乎被朝野遗忘,正因如此,才躲过了吕雉的迫害
扩展资料:
结局:
吕后去世之后,朱虚侯刘章兄弟、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联合诛杀吕氏诸王,迎立代王刘恒即位为帝,是为汉文帝。次年,迎驾入京,尊为皇太后。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去世,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的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按汉朝礼制,薄姬因是姬妾,无法追尊为皇后,遂称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薄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