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滴滴到底挣不挣钱,为什么说滴滴司机都是在“假装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许多新的职业加入,一些旧的职业模式也受到新的职业模式的严重冲击。例如,滴滴打车现在是我们年轻人出行的首选。滴滴出租车的出现也影响了出租车行业,滴滴司机赚钱了吗?
事实上,在外人眼里,滴滴司机通常赚很多钱。事实上,他们没有,因为成为滴滴司机需要一定的门槛,这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首先,他们必须使用超过10万的汽车,他们必须申请各种证书才能成为滴滴司机。此外,作为滴滴司机,他们的成本是汽油、汽车损坏、保险等。有些甚至需要高速费。除此之外,站台还会收取部分乘客的车费,剩下的最终将是滴滴司机,所以滴滴司机的利润不是很大。
在这条线路上运行滴滴的司机实际上更注重服务类别,因为乘客会对司机进行评估。如果服务态度不好,他们会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果数量太多,他们将无法接受订单。作为一个服务业,面对公众的评价也很难开展工作。
还有一些更难相处的乘客,当位置不清楚时,他们不停地走来走去,在找到他们之前打了很多电话。损失了一定的油费不说有一些乘客还会在下车后进行恶意差评,所以对于滴滴司机来说这份工作也就是赚个幸苦钱。
滴滴刚出来那两年的确赚钱,但现在的话,大部分开滴滴的司机也不过是闲来无事赚点油钱,如果真的当作主业来干,那的确是在“假装生活”了。
一.滴滴高额补贴消失,平台抽成增加
为什么说一开始的滴滴的确赚钱呢?相信经历过“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那个年代的人都记得,两个平台的恶性竞争,导致大量补贴与优惠券出现。还记得刚有“快的打车”的时候,每天前五次打车几乎不花钱,哪怕路途遥远,也要打到13块钱之后下来重新打,为的就是薅平台的高额补贴。对于乘客如此,对司机就更是了,当时进驻平台的司机简直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在乘客这边赚取打车费用,还能在平台赚得高额的红利。可以说,头两年开滴滴的司机,月入2-3万跟玩一样。
但是平台不可能永远补贴下去,当“快的打车”被滴滴收购,网约车市场就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局面对滴滴而言是好事,但对消费者和平台司机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当没有另外一家网约车平台形成有效竞争的时候。滴滴自然会反过头来,将自己当初赔进去的钱,想办法赚回来。当然这也无可厚非,谁开公司不是为了钱呢?只不过这就苦了平台司机了。平台补贴没有了,顾客自然就少了,高额红利也没有了,他们的净利润自然也就减少了。再到后来,平台开始从司机身上抽成。这一来二去,很多地区的滴滴司机,一个月连几千块都赚不到。
二.假装生活,滴滴司机的末路
前一阵子打滴滴的时候遇到一个还算聊得来的师傅。因为投机,就与师傅多聊了几句。师傅家是河北的,因为在河北跑滴滴赚不到钱,驱车来到北京。为了节省住宿费,师傅晚上都是在车里睡,尽管这样,一个月最多也就剩7000左右,勉强够补贴家用。师傅说,最开始赚钱的时候没赶上,但前两年最起码还能赚个万八千的,现在平台抽成太高,再遇到点恶心人投诉,这滴滴是真有点干不下去了。
事实上,随着平台为了追求净利润而逐渐提高抽成。表面上只是给乘客增加了价格,但乘客看到价格而选择直接打出租车的情况却还是报复在了滴滴司机上面。换句话说,人越来越少,每单赚的也越来越少,收入自然越来越低。而一些开着价格不菲的中档车的滴滴司机,更是有苦难言,本想依靠滴滴来维持车的高额费用,到头来反而成了累赘,只能强撑着在人前维持生活。
总的来说,近两年滴滴的高抽成以及网约车平台的逐渐成熟,让滴滴司机渐渐没了生存的空间。所谓“假装生活”,的确也成了大部分滴滴司机的生活缩影。
还有就是遇上有些没有素质的乘客,你有理都无处投诉,本人就遇到一个上车使劲拽车门,车都晃悠,下车使劲摔车门的乘客,后来发现把我车门摔坏了,联系滴滴客服回复我说乘客是正常开关出门,所谓的车内平台录音根本就听不出来任何声音,又说是保护司乘隐私,不能告诉我任何录音结果,做为司机也是当事人在滴滴这一下子成了局外人了,滴滴客服直接告诉我,无法赔偿费用。
现在的滴滴费用就按我们这个县城来算起步价6块钱2.7公里,接单平台基本不给你附近的单,多数都在2公里左右,送乘客再有两至三公里左右,算起来就五公里的路程,再加上等待乘客和多名乘客,到手4.5元,再除了油费大概只能挣两块钱左右,平均一小时平台给派3单,再有经常就是送农村或者其他长途单,按三十公里算,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到司机这车费60块钱,还得空车返回县城,等于60块钱司机就要跑60公里的路程,最后算算还没有所有顺风车的到手价高。平均每个月到手费用所剩无几,不如上班挣三千一个月的。
认识很多司机朋友都反应平台从来不给考虑司机的实际收入和出车感受,总之想跑滴滴挣钱的个人建议不如找个厂认认真真上班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