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你这个人说话很有点意思,不是一般人是二般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人都会说话,可却并不是人人都会受欢迎。
我们常说祸从口出,祸为什么从口出呢?就是因为太不会说话了,经常说错话,说不合时宜的话,说中伤别人的话。
会说话和爱说话是两码事,爱说话不代表会说话。鸟类中最爱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那些像乌鸦一样唧唧咋咋话说个不停的人必然不会太受欢迎。
曾在一个作者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生去学会闭嘴。我深以为然。
那么怎么样才能被称之为会说话呢?
1、会说话的人有原则,不在背后嚼舌根。
和人聊天说话,最忌在背后戳人脊梁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议论别人是非。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村里妇女围坐在一起聊天,听他们话家常道里短,顺便听听村里的八卦,那时候觉得很新鲜,可听久了发现她们常说的也就只有那几个话题。
要么是谁谁家今年得了好收成,语气里充满嫉妒又不屑,要么是谁家女儿嫁了多少聘金,要么是谁家老公脾气好谁家儿媳妇怀孕了啥啥啥,偶尔还会有劲爆的小道消息。每次说到关键出处,她们的声音会自动变小,然后变成嘀嘀咕咕,我也由起初的好奇变为见怪不怪。
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会摔跤。爱嚼舌根的人其实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他今天在这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明天就有可能在另一个人面前说这个人的坏话,这类人还爱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无中生有,造谣传谣。
这样的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像一颗毒瘤,刚开始让人觉得她很热情,聊不完的话题,真正接触以后就会发现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他们因为自己的爱说话而毁掉了自己本该拥有的好人缘。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透了他们的本质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敬而远之。即使他和我们说起谁谁谁怎么样,我们多数人都只是听听然后一笑而过。
2、会说话的人讲话有重点、有逻辑。
听过许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讲话,也采访过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虽然代表和委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律师、医生、教师,但每个人的素质却参差不齐,这里说的素质特指演讲能力。
演讲能力强的人,能够在所有需要用到语言的场合应对自如。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起到佐证作用,而每个观点和事例都带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他们即便是发表即兴演讲也能很好地做到有系统有条理地分点论述,并且概括出自己发言的重点,并将其拎出来着重强调,对听众起到强化作用,他们的魅力在于让听众不自觉地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而演讲能力弱的人,说话没有重点、毫无逻辑,完全按照自己脑海中蹦出的想法毫无章法地说,让听众不知所云。
分点论述是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中一个重要技能,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每次文科类考试之前,老师总会千叮咛万嘱咐说:做论述题千万要记得分点论述。写议论文也要求我们要分点进行阐述,可就是还有很多人学不会。
我曾参加过一些人大、政协的会议,我需要现场记录采写每个人发言的观点。大部分人在发言时都会将自己的观点分为几个大点,然后细分出几个小点,然后分别围绕着每个大点和小点展开叙述。这对于我们现场记录的人来说简直轻松太多了,因为我们可能只需要认真听他们说到的几个大观点和小观点,其他的论述内容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而有些代表和委员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天马行空般地发言。每次轮到他们发言时,我都苦不堪言,心里怨念横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认真听,就算认真听也还不一定能抓到重点。即使我将他们的发言录音,会后听了好几遍也依然抓不到他们说话的重点。
毫无疑问,这类发言没有重点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3、会说话的人不做别人的差评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会说话的人从来不做别人的差评师。
你一定对身边那些爱喷的人极度厌恶却又无可奈何。
你换了个新发型,她们说你这发型显老。你新买了一个包包,她们说这种颜色不好看。你准备假期去泰国度假,她们说泰国人妖多不好玩。
你新买了一条金项链,她们说戴金项链很土还是白金更好看。你考研想报北大,他们会说一个二本学校报北大这太不实际了。你想创业做电商,他们会说现在电商红利期已过赚不到钱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我们身边总不乏那些爱给别人泼冷水的人。这类人也许只是出于好意想要提醒你,或许他们说的是实话,但是这些所谓的实话,却是我们自己内心里心知肚明的事根本无需他们来提醒。
这类人经常成为别人的差评师,他们不开口还好,可一开口说出的话就十分不中听,不熟的人听了他们的话自然会十分不开心,却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直接怼回去。
他们往往经常得罪了身边人不自知,还标榜自己很直率,常常自诩“真相帝”,对自己的尖酸刻薄与狠辣毒舌完全无所察觉,甚至还很满意。他们尝尝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别介意啊,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但是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我可是为了你好。
对于这类人,我们大可以说:我乐意,关你屁事。我跟你很熟吗?那些烂大街的论调不需要你来提醒。你的好意我不稀罕。
情商高、会说话的人知道人际交往间忌讳的交浅言深,他们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对别人泼冷水,也不会专做差评师,说些别人不爱听的话。
4、会说话的人不说空话套话、口头禅。
小学时候,老师会经常问学生“同学们,听懂了吗?”学生们多数情况下会异口同声大声回答:“听懂了。”
得到正向反馈的老师于是就又开心地往下接着上课。“听懂了吗?”这句话成为老师们获得课堂反馈并从中调整课程进度的手段。
可是当我们从同学、同事、朋友口中听到这句话时,就不免会心里产生不舒服感。有一阵子“懂了吗?”这句话似乎成为我一个闺蜜的口头禅,她以前当过小学老师,可能自己还没有从小学老师的身份中切换过来。
有次我和她聊天,她频繁地用到“懂了吗”这句话,我感到心里不舒服,我直接对她指出:我不喜欢你一直对我说‘懂了吗’这句话,这样好像显得我很傻很无知似的,搞得我像是你的学生。
因为我俩关系好,所以我敢直接对她说出我内心的想法以及不喜欢她这么说的原因,她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太好,所以就再没有在后面的聊天使用这句话。
对于不熟的人对我说这句话,其实我内心是极度反感、厌恶与不待见的。“懂了吗?”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教授知识者与获取知识者之间的关系,当你说出这句话,好像就将你们之间的关系默认为教者和学者,而在这段关系中你是教的人对方是学的人。
也许那句话只是你的口头禅,可却会让听者感到不舒服,甚至是产生自我困扰、否定与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商,怀疑自己被你当成了无知的笨蛋,并且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好像比你低一等的感觉。
答应我,以后请不要随意对人说“懂了吗?”这三个字,如果你想在这场谈话中从对方口中获得一些反馈,那么请你换个问法,比如使用“我这样表述得到位吗?”、“我这样说好理解吗?”。
换成这类语句,无形当中就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给了对方一种“即使我听不懂也不是我的错而是你没说清楚。”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听者心里产生一种舒适感而不是自责感,这样才有利于将你们的聊天正常进行并且促进你们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
会说话的人从来不说一些空话、套话,也不会把一些会让人产生不舒服感的口头禅挂在嘴边。他们说话都直奔主题直击重点,即使开玩笑也能张弛有度把握好边界,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我们常说祸从口出,祸为什么从口出呢?就是因为太不会说话了,经常说错话,说不合时宜的话,说中伤别人的话。
会说话和爱说话是两码事,爱说话不代表会说话。鸟类中最爱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那些像乌鸦一样唧唧咋咋话说个不停的人必然不会太受欢迎。
曾在一个作者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生去学会闭嘴。我深以为然。
那么怎么样才能被称之为会说话呢?
1、会说话的人有原则,不在背后嚼舌根。
和人聊天说话,最忌在背后戳人脊梁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议论别人是非。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村里妇女围坐在一起聊天,听他们话家常道里短,顺便听听村里的八卦,那时候觉得很新鲜,可听久了发现她们常说的也就只有那几个话题。
要么是谁谁家今年得了好收成,语气里充满嫉妒又不屑,要么是谁家女儿嫁了多少聘金,要么是谁家老公脾气好谁家儿媳妇怀孕了啥啥啥,偶尔还会有劲爆的小道消息。每次说到关键出处,她们的声音会自动变小,然后变成嘀嘀咕咕,我也由起初的好奇变为见怪不怪。
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会摔跤。爱嚼舌根的人其实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他今天在这个人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明天就有可能在另一个人面前说这个人的坏话,这类人还爱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无中生有,造谣传谣。
这样的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像一颗毒瘤,刚开始让人觉得她很热情,聊不完的话题,真正接触以后就会发现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他们因为自己的爱说话而毁掉了自己本该拥有的好人缘。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透了他们的本质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敬而远之。即使他和我们说起谁谁谁怎么样,我们多数人都只是听听然后一笑而过。
2、会说话的人讲话有重点、有逻辑。
听过许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讲话,也采访过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虽然代表和委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律师、医生、教师,但每个人的素质却参差不齐,这里说的素质特指演讲能力。
演讲能力强的人,能够在所有需要用到语言的场合应对自如。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起到佐证作用,而每个观点和事例都带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他们即便是发表即兴演讲也能很好地做到有系统有条理地分点论述,并且概括出自己发言的重点,并将其拎出来着重强调,对听众起到强化作用,他们的魅力在于让听众不自觉地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而演讲能力弱的人,说话没有重点、毫无逻辑,完全按照自己脑海中蹦出的想法毫无章法地说,让听众不知所云。
分点论述是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中一个重要技能,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每次文科类考试之前,老师总会千叮咛万嘱咐说:做论述题千万要记得分点论述。写议论文也要求我们要分点进行阐述,可就是还有很多人学不会。
我曾参加过一些人大、政协的会议,我需要现场记录采写每个人发言的观点。大部分人在发言时都会将自己的观点分为几个大点,然后细分出几个小点,然后分别围绕着每个大点和小点展开叙述。这对于我们现场记录的人来说简直轻松太多了,因为我们可能只需要认真听他们说到的几个大观点和小观点,其他的论述内容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而有些代表和委员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天马行空般地发言。每次轮到他们发言时,我都苦不堪言,心里怨念横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认真听,就算认真听也还不一定能抓到重点。即使我将他们的发言录音,会后听了好几遍也依然抓不到他们说话的重点。
毫无疑问,这类发言没有重点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3、会说话的人不做别人的差评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会说话的人从来不做别人的差评师。
你一定对身边那些爱喷的人极度厌恶却又无可奈何。
你换了个新发型,她们说你这发型显老。你新买了一个包包,她们说这种颜色不好看。你准备假期去泰国度假,她们说泰国人妖多不好玩。
你新买了一条金项链,她们说戴金项链很土还是白金更好看。你考研想报北大,他们会说一个二本学校报北大这太不实际了。你想创业做电商,他们会说现在电商红利期已过赚不到钱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我们身边总不乏那些爱给别人泼冷水的人。这类人也许只是出于好意想要提醒你,或许他们说的是实话,但是这些所谓的实话,却是我们自己内心里心知肚明的事根本无需他们来提醒。
这类人经常成为别人的差评师,他们不开口还好,可一开口说出的话就十分不中听,不熟的人听了他们的话自然会十分不开心,却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直接怼回去。
他们往往经常得罪了身边人不自知,还标榜自己很直率,常常自诩“真相帝”,对自己的尖酸刻薄与狠辣毒舌完全无所察觉,甚至还很满意。他们尝尝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别介意啊,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但是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我可是为了你好。
对于这类人,我们大可以说:我乐意,关你屁事。我跟你很熟吗?那些烂大街的论调不需要你来提醒。你的好意我不稀罕。
情商高、会说话的人知道人际交往间忌讳的交浅言深,他们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对别人泼冷水,也不会专做差评师,说些别人不爱听的话。
4、会说话的人不说空话套话、口头禅。
小学时候,老师会经常问学生“同学们,听懂了吗?”学生们多数情况下会异口同声大声回答:“听懂了。”
得到正向反馈的老师于是就又开心地往下接着上课。“听懂了吗?”这句话成为老师们获得课堂反馈并从中调整课程进度的手段。
可是当我们从同学、同事、朋友口中听到这句话时,就不免会心里产生不舒服感。有一阵子“懂了吗?”这句话似乎成为我一个闺蜜的口头禅,她以前当过小学老师,可能自己还没有从小学老师的身份中切换过来。
有次我和她聊天,她频繁地用到“懂了吗”这句话,我感到心里不舒服,我直接对她指出:我不喜欢你一直对我说‘懂了吗’这句话,这样好像显得我很傻很无知似的,搞得我像是你的学生。
因为我俩关系好,所以我敢直接对她说出我内心的想法以及不喜欢她这么说的原因,她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太好,所以就再没有在后面的聊天使用这句话。
对于不熟的人对我说这句话,其实我内心是极度反感、厌恶与不待见的。“懂了吗?”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教授知识者与获取知识者之间的关系,当你说出这句话,好像就将你们之间的关系默认为教者和学者,而在这段关系中你是教的人对方是学的人。
也许那句话只是你的口头禅,可却会让听者感到不舒服,甚至是产生自我困扰、否定与怀疑,怀疑自己的智商,怀疑自己被你当成了无知的笨蛋,并且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好像比你低一等的感觉。
答应我,以后请不要随意对人说“懂了吗?”这三个字,如果你想在这场谈话中从对方口中获得一些反馈,那么请你换个问法,比如使用“我这样表述得到位吗?”、“我这样说好理解吗?”。
换成这类语句,无形当中就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给了对方一种“即使我听不懂也不是我的错而是你没说清楚。”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听者心里产生一种舒适感而不是自责感,这样才有利于将你们的聊天正常进行并且促进你们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
会说话的人从来不说一些空话、套话,也不会把一些会让人产生不舒服感的口头禅挂在嘴边。他们说话都直奔主题直击重点,即使开玩笑也能张弛有度把握好边界,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