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你会去参加吗?
目前,随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采,同学会也应运而生。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一起聚聚,喝喝酒,吃吃饭,KK歌,大家欢聚一堂,其乐滆滆。但同学会方兴未艾的同时,也受到许多诟病。同学会是怎样兴起的?为什么在多数人积极参于的同时,又有一部分人从不参于,反而抵制反对它呢?
首先同学会的积极意义是其存在和发展基础。无论哪个阶段,当年的同学在人格,地位,财产诸方面都是平等的,离开学校,大家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酸甜苦辣都曾经有过,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如今都小有成就,也许己历尽沧桑,两鬓斑白,回首往事,有喜悦,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有无限的感概,想找人诉说,有无尽的喜悦,想找人分享。这时就想起了儿时的伙伴或年轻时的朋友,也许当年早有约定。这样,同学会就应运而生了。
可以说,同学会的初衷只是大家怀念往日的伙伴,旧友,有相见的冲动,有想倾述的话和急于了解的事。如今生活富足,交通方便,国内国外,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也看的多了,和老同学聚聚,既有外出旅行,又有欢乐庆典的功效,因此,大家都很热衷于这一形式。正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聚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但正象所有的事物一样,在它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细技末节,却影响较大,为人诟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现象的正面形象,许多人开始反对,抵制,不参于。
第二,存在的问题实际是人的劣根性,并非同学会特征。在大家的眼中同学会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不仿看看:1.吹牛。多年没见,见了面肯定要相互问问,近来如何?发展顺利不顺利?过的怎么样?等等。当然如实回答是多数人的心态,但也不仿碍一些人爱面子,夸大其辞,光说好的,争强爱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发展的结果成了一部分人形成了畸形心理,就是:在精神上要压倒其它人。这样就出现了语言上的比赛,比比谁吹的更大更神更玄,比较讨厌。2.示强。主要是行动上示强。如借高挡车赴会,超越自己能为包揽聚会费用。见过一个人,自己没车,借了高挡车,当时很风光,只是当场要编很多谎话来打圆场。还有一个,过去在街上卖饺子,后来改行,生意并不好,为了改变大家的印象,高调出资一万,结果费用差一千多,再也不想出了,反而弄巧反拙。3.不雅行动或低俗行为。应该说同学一场会有一些故事,但时过境迁,大家谈友谊不要过界,必竞过去的不会回来,回来也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了。但有的人在这种场合还是有些非理性的举动。特别是有的人过去和别人没任何瓜葛,居然仅仅靠一场聚会就想入菲菲,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还有的真把这个当作机会了,那就真的无耻了。总之,毛病都是个人身上固有的毛病,它和同学会是风马牛的关系。因此,正确认识这一事物,扬利除弊才是正道。
第三,正确看待同学关系,是同学聚会健康发展的前题。同学关系是什么关系?应该讲,同学关系是正常人际关系的一种。人一生一般有七十年,学生时代一般十几年,真正的同学关系一般就是几年,比起你的同事,战友,邻居,可能少很多。为什么是同学关系而不是其它,也许因为同学时代是我们都一无所有,很平等。也许是因为我们正在同学少年书生义气。总之,它有它独特可爱之处。但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一切,不要过度消费它。比如:希望在同学中得到提携的机会;得到发财的商机;得到混水摸鱼的空间;还有吹牛弦耀的场所,当然这是很低的要求了……,当你正确对待同学关系,把它当作一种美好,一种鼓励,一种鞭策,闲叚时,同学之间,小聚也好,大聚也好,吃饭也好,喝酒也好,不要弄意见,不要攀比,不要被后胡说乱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同学会就会变的美好起来,我想到那时,对同学会有看法,反对,抵制的人就会积极参与了,好事,为什么不呢?
依我的观察,在中国,喜欢参加同学聚会的人不外乎几类:
第一、极其成功的人一般喜欢参加同学聚会(一般除去官员层级),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炫耀和虚荣心理,同学聚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况且,这种炫耀和虚荣在同学中间秀一般比较安全,由于有同学情谊,与同学之间已经又不存在横向利益竞争关系,所以这种成功更多地是引发同学的“艳羡”,而不是嫉妒恨。
第二、还有一种人是基于“资源拓展”的考虑来参加同学会。毕竟,毕业后同学们都山南海北,平时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大,除非特别要好的同学,其他同学之间都是止于“泛泛之交”,这种泛泛之交基本属于无效资源。同学聚会,一起叙旧,再唤起同窗情谊,很容易把“无效资源”转换成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第三、随大流心理,这样的同学往往原来在班上也是属于中间状态的同学。心态往往比较平和,就是大家同学一场,好容易热闹一下,我不能扫大家兴的兴。
第四、纯粹同学情谊,恋旧和怀旧情结。
不参加者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觉得同学会已经变味,同学会的动机不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如果官至高位,参加同学会那简直是给自己惹事;现实的境况和曾经同学们的期待有巨大的反差(比如,曾经班里前几名的尖子生如今却穷困潦倒,曾经的班花变成了一个臃肿的胖子);对班集体的认同和归属感不高(班集体曾经给予她他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度很少甚至为负面等等);由于毕业后职业领域、发展层级、方向不同,除了怀旧,大学同学已经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已经很难再和大学同学找到共同话题。这些都是不参加聚会的可能原因。
尤其是在年前年后这一段时间老同学聚会的特别多,因为其他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业,很难能聚在一起,到春节了,好多人都回来过春节,刚好乘此机会老同学好好的聚一聚。
当老同学找我们聚会时,如果不是有其他特别重要的事,就可以一起聚聚,叙叙旧情,谈谈现在,同学一起聊聊天,聊聊往事,在聊聊现在,看看大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毕竟大家以前在一个班级一起度过了几年,同学之间的友情还是有的,好不容易的一次聚会,还是要参加的,也应该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另一方面,不管你是在就业,还是依然在就学,有一句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还有一句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说的就是这样,老同学现在都各自有自己的事了,自己可能有些东西也是需要朋友的帮忙,老同学路子多,人脉广,时常保持联系,遇到的有些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当有老同学找我去聚会,我会很积极的去参加,不管是友情方面还是为了自己的道路方面着想,都是有利的。如果哪个同学现在有比较好的出路,也都可以跟着一起干,毕竟是同学,都会互帮互助,而且同学之间信任感还是比较强的。
当然,老同学聚会也并不是对自己有利才去,也可以一起聊聊天,开开心心的玩一天。如果每次老同学聚会我们都不去,别人可能会说我们是不是看不起他们,或者说我们同学几年的友情说没就没了吗。
为什么有的人热衷于同学聚会,而有的人却不喜欢同学聚会,大多数人会认为,热衷于同学聚会的人是混的好的,想要在同学会装逼者居多,而混的不好的,大多数都不想去同学会,担心在同学的攀比中自己黯然失色。而对于我来说,关系好的同学即使不参加同学聚会也是经常联系,而关系不好的同学,即使通过同学聚会取得联系,也很少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交集,而一般组织同学聚会的都是在班里相对来说获得混的比较好的,比较有号召力的,大家会看在他的面子上,参加同学聚会。那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前几年,高中同学组织同学聚会,班里四五十人,差不多一个月的准备,最后来的人有20多个,已经全是很不错的,那时候大家基本都是刚大学毕业,有部分同学已经结婚,许久未见的同学略显尴尬,没有话题可言,开始以介绍自己的情况开始,三杯两盏之后,开始和熟悉的同学聊天,还是那种模式,关系好的聊关系好的,不好的还是一样没话说,只是借助这个机会让关系好点的聚在一起,只是现在的我们刚毕业,还没有到炫富及阶级层面划分明显的年龄,没有尴尬的吹捧和吹嘘,只是觉得,这种聚会似乎可有可无,关系好的自然会找机会聚,不好的也不会再有交集,这个年纪也懒得去讨好。或许在四五十的年纪,每个人都稍有成就,阶级层面差距也拉来了,这个年龄阶段的聚会,仿佛是有毒的,都在说,他开什么车,年薪多少,住在哪个区,孩子多优秀,这样对于平平的人有所难为,心里多少会有所抵触与不平。而对于每个人,同学会到底值不值得去,看你想要去同学会的目的所在。这才是真正决定去同学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