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哪些动物植物是因为好吃而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

 我来答
百度网友770c4cc
2020-09-20 · TA获得超过6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07
展开全部

想起一句话 “如果有一种生物泛滥,那只能说明它不好吃”。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但脑海中却想不出是哪种生物因为过度捕食而灭绝或濒临灭绝的。

人类的嘴有动物之坟的称号,被人类灭绝的动植物有很多,吃濒危的也有很多,有些还是作为中药材而濒危灭绝的。

野生动植物有:穿山甲、大海牛、鲨鱼、北极企鹅、禾花雀、北美旅鸽、北美野牛、恐鸟、五步蛇、娃娃鱼、人参、甘草、黄芩等,一般被吃濒危或灭绝,人类才能养殖。

那就介绍几个最有特点的吧: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鲸,身体呈纺锤形,皮肤裸露无毛,有恒定体温,温度总在36℃,身长1.5—2.5米,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最重230千克。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是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

白暨豚是肉食动物,嘴里约有130颗尖锐牙齿,为同型齿。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发亮,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和腹同色,颜色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从水面向下看时,它们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但从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让白鳍豚在敌人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藏屏障。

白鳍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简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已经不足50只了,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白鳍豚自始以来,被誉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当然,白鳍豚并不是因为肉好吃而被灭绝的,它被灭绝的部分原因是:它们吃的食物,人类也觉得好吃,大量地捕捞长江鱼虾,使得白鳍豚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本身就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斑驴(学名:Equus quagga):生活在非洲南部,由于皮毛发亮,肉质鲜美,19世纪受欧洲移民和当地人大量杀害。最后家化驯养失败,灭绝于1883年。

大海雀(学名:Pinguinus impennis),北极本来也有企鹅的,它们生活在加拿大、 冰岛、法罗群岛等地区,由于它们的肉、蛋、羽毛都是宝,而且不会飞行、走路很慢、不怕人类等原因,在19世纪初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灭绝于1844年。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Totoaba macdonaldi),又名加州犬型黄花鱼,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特有的一种石首鱼。不过这种生物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并不是被捕杀,人类建造水坝也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最可怕的是,在下命令保护它的时候,猎杀依旧没有停止。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鱼鳔价值非常昂贵,是有钱人们收藏的好东西。

 

禾花雀(学名:Emberiza aureola)属于小型鸣禽,体长14-15cm,有2个品种。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身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下体余部鲜黄色。 

喜欢在开阔平原地带的草地和林缘地带上休息。繁殖期间经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喜欢成群活动,大约有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到3500只-7000只。主吃植物的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对比比较弱小。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更新了濒危物种,其中“禾花雀” 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其实,还有很多动物因为好吃而被人类吃到濒危,人类自私的口腹之欲而灭绝的生物,绝不止我提到的这些。

生物灭绝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并不能过分地阻止生物灭绝,但工业革命以后,生物灭绝的速度直线上升。每年都有大量的生命消失,却没有相似数量的生物诞生,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在知道这些生物是濒危动物时,口腹之欲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的,今天灭绝的是和人类没有关系的生物,明天灭绝的,可能就是人类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