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你更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呢?
1.出身及志向的比较
项羽是富二代,籍身高八尺,不太喜欢读书,但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
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他不再管他。
刘邦是草根,也是所谓的混混,但想做大自己,只是没成功之前没人在乎他这个想法。
刘邦排行老三,自小就长得怪,额头高高隆起,性格也很怪,经常嘻皮笑脸,做事不循规蹈矩,不拘小节。
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穷,孩子又多,从没重视过他。作为农民子弟不肯下地干活,经常被父亲训斥,还被说他不能干活,不如他哥哥会经营。
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少年就只身闯荡江湖,结交三教九流的人物,经常喝酒赌钱欠债,满嘴大话,戏弄别人,年近四十还是光棍。
在别人眼里,刘邦就是个终日游手好闲的无赖,名声很差,这让刘父感觉很丢脸,一直轻看。
后来当上了小亭长的刘邦,在送服役人员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望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2.生活经历和心理素质
项羽兵败被围垓下之时,还在叫喊:“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表面上看似自己的无奈,实际是无能为力的表现。
“霸王别姬”透露给虞姬的是你自己了决自己吧!而不是早一点安排她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保护好心爱的女人,让女人远离战争。在他的无可奈何之下,虞姬只能选择自杀,以成全他最后的选择轻松逃走。
刘邦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一直不被看好的他在与人打道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成为了心理承受力较强,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年轻时候,因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招纳门客,于是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
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就只好回到家乡沛县,受到父老乡亲的嘲笑。父亲也讥讽他痴心妄想,好高骛远,刘邦起义后,他认为这个儿子学人造反,会拖累全家。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抛弃了家人逃命,楚军绑架他的家人们为人质。
项羽恼羞成怒之下,当众声称要烹杀刘父,刘邦尽显无赖本色,不但不肯求饶,还说他们是昔日结拜的兄弟,他刘邦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还要项羽分一杯羹给他。遇上这样的老赖,项羽也无可奈可,即使真烹杀刘父,于事无补,还有损自己名声,只好放弃,反而保住了刘父的性命。
3.个人魅力及后人的评价
项羽兵强马壮,很多方面都比刘邦优秀,是比较成功的武将。可惜他没有刘邦的魄力,也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造成了人才流失。
项羽目光短浅、狂暴浮躁,骄傲自大,足勇少智。做人方面,气量狭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优柔寡断;讲义气又嗜杀,矛盾重重,缺乏宽宏大量的君王气质。人要成功不是有蛮力就行,他的性格造成了最终的悲剧。
就算不在乌江自刎,“无颜江东父老”,性格上的局限性注定他的失败,给他机会重头再来,他也还是要走上人生的绝路。他宁折不弯,当遇到敌人的时候也不能保持特别冷静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
他对对手有情有意,但是这种放过别人的方法,并不是在战场上理智的人应该做出的选择,难免会有后患之忧,但对与其无关的人却滥杀无辜。这种犹豫不决、嗜杀性格,失去良好信誉,造成了他的悲剧。
他有没有人追捧他是英雄?大有人在。自己内心也住着英雄,但只是武士英雄,而不是知勇双全的英雄。
刘邦自有魄力。他武艺不如樊哙、计谋不如张良、打仗不如韩信、搞后勤不如萧何,但是他会笼络人心。作为成功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他拥有了最重要的人和,得人心者得天下。
他能根据不同人的心理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让人从心里服他,用人的才能让那么多有才的人对他死心塌地,他的胜是会用人决定的。
所以,有人说他贪婪、无赖、文盲、胆小怕死、无勇有谋,也认为他狡黠、油滑、工于心计,善于吸引他人为己所用,不是英雄所为却又成为英雄。
“性格决定命运”之说,王者需要能知人善任者驾驭人才为己所用,需要谋略和智慧,也需要心理承受能力。
作为英雄,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
刘邦心狠手辣,项羽也杀人如麻,刘邦与项羽的重要区别是项羽滥杀无辜,刘邦不滥杀。项羽认为用蛮力就好,刘邦要用忠的信念来维护团队。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表现的也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没有遮掩,没有顾忌,不计利害,不计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在成王败寇的传统中,他得到了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司马迁没有以成王败寇的传统来记项羽,他在《史记》里把把项羽记在专门安排记帝王的“本记”里记了“项羽本纪”,是以帝王的身份来记载,足见对他的认可,也体现出了项羽真实的能量。
项羽虽在楚汉相争中最后败给了刘邦,但他曾经破釜沉舟在打败秦军主力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四面楚歌中失去了自己大部分部下,他杀开一条血路退到了垓下,但最终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想苟活于世而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