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名相胡维庸兢兢业业,为何晚年不得善终呢?
明朝建立之初,朝廷两党相争,分别李善长为首淮西党和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李善长后来选择了胡维庸接替相位,而刘伯温推荐了杨宪,两党相争,最终的受益者便是朱元璋,浙东党和淮西党实力相当时,正是老朱所要看到的,但刘伯温死后,浙东党实力不济,平衡失去了,而此时胡维庸官拜丞相,正是老朱所不愿意看到的。
胡维庸是在1380年时被处决的,而当时的胡维庸是作为明朝的丞相被朱元璋下令处死,这样的下场可谓是非常凄惨,而朱元璋制裁胡维庸的理由就是他谋反,这对于帝王来说是大忌,所以不仅胡维庸无法活命,还牵连了三万多人,其中就包括了二十一个功臣。说到这里似乎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在胡维庸案中会有这么多的功臣被除掉,难道真的是胡维庸要造反吗,还是朱元璋另有它意?
胡维庸案中朱元璋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经很明显的了,他就是要借着这个理由将胡维庸的党羽和一些功臣清扫干净,所以在明朝给朱元璋当官是比较惨的,不要说普通官员,就连功臣他都不放过。胡维庸从小就非常的聪慧,后来他得到重用后办事十分爽利,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在李善长从丞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就推荐胡维庸担任丞相,朱元璋也按照李善长的提议照办了。胡维庸在刚刚当丞相的时候对朱元璋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也会按照朱元璋的心思去办,但是时间久了胡维庸就开始不老实。
对于朝堂官员来说,一旦官职做大就容易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而当时胡维庸也这么做了,因为他在朝中的地位比较高,其他官员都很惧怕他,他后来还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贪图财富朱元璋也许可以允许,但是后来有人状告胡维庸结交党羽并有意谋反,当时朱元璋听后心中一惊。对于朱元璋来说,从开始骑兵造反到建立了明朝,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了要除掉胡维庸的心思。随后朱元璋让锦衣卫开始四处搜寻胡维庸谋反的罪状,因为胡维庸本来没有谋反的意思,所以自然是查不到证据,这一点朱元璋心中也是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