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真的好难啊,怎么学?
我将备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 在基础阶段,应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完整的学习一至两遍,为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打好基础,在良好的知识基础上升华自己。基础阶段是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段时间,需要大家静下心来,将知识点全面细致的学习,先从一个知识点开始,再到一个知识面,最后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合理安排时间。根据中级会计职称3个科目的特点及难易程度来看,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2:2:1。《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繁杂,比较抽象,有些内容需反复阅读才能读懂;《财务管理》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很强,但公式较多,需要理解记忆;《经济法》的内容不需要太多的理解,重在强化记忆。
学习练习有机结合。在基础阶段学习中,我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习:课前看讲义——边听课边对照教材——习题巩固——回顾总结。讲义是重中之重,基本包含了考试大纲所有知识点,必须紧紧围绕讲义进行学习。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大家必须要通过习题进行巩固,多做题,尤其是多做真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在重复中记忆、在对比中记忆的效果。这个建议通过APP进行,APP中有对教材内容最全面的解释,对每章节、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且可以汇总你错的习题,为以后回过头来查缺补漏留下便利。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中级会计考试备考过程中,要根据学习计划,理清好学习思路,以知识主线为指引,勾画好重点,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重点内容,一般体现在难度较大,在考试中出现频率也很高,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收入、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报表的编制等,一般都有大题。在重点内容上多下些气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宏观把握科学记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对于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而言,按大纲进行记忆,能够让大家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在将每个知识点清晰透彻理解后,再框架范围内进行串联记忆,可以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保持清晰的思路。所以在正备考过程前、中、后期,不时要翻一翻教材的目录,回忆一下大纲知识点的分布,从目录、大纲中,可以清晰的了解知识内容逻辑结构,对教材进行宏观把握。
最后一点,坚持不懈。态度决定一切,半途而废不是好孩子,虎头蛇尾更是在浪费生命。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我们人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毅力和信心,又怎么能为以后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2、学会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需要背诵的内容要先理解再记忆,如果你先把一个内容的原理弄懂了,那就相当于降低了这个内容的难度,这时再来记忆也会更加容易,死记硬背当时效果好,但大多都是短时记忆,一旦时间长了就会很容易忘记,并且想重新捡起来也不容易。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整状态和心态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要靠长期的坚持,中级会计职称备考也绝不是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就能见到成效的,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有充分的体力可以对抗长时间的复习,如果长期作息时间不规律,必定会导致精神状态下降,身体状态也会下降,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又怎么能将漫长的备考过程坚持到最后呢? 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最后导致复习时间不够
中级会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含金量。但是任何考试对于会的人来说都简单,对于不太会和不会的人来说都难,任何考试也是有技巧的。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什么状态去考中级会计,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报班学习,笼统地给你几点我多年奋战CPA的学习心得:
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最好都报班学习,最好是网课,这样节省时间精力还有答疑;很多人 不重视答疑,其实答疑很重要,要重视自己任何不会的知识点,问问题不丢人,不问问题才丢人;
多在电脑上进行真题演练,熟悉考试系统和环境,适应机上答题
学习要有重点,但是历年来会计考试都有越来越多剑走偏锋的趋势,对于那些比较冷门的知识点,也要稍微花点时间看看,至少做到选择题出现在你眼前能够熟悉正确答案的程度
学会计考会计的都是一群苦命的娃,想要通过考试,放弃你一切的娱乐爱好到你考完试为止,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没有条件也要创造学习条件
会计应试很多内容要靠背,尤其是对于没有实务经验的同学或者对于实务中很少接触的内容,必须要背,吐血也要背出来
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
眼耳并用,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点,还有经济法之类的学科,可以把书上重点摘取出来,读一遍,读的同时把它用mp3录下来,每天上下班路上等等时候放着听,一边听一遍思考,加深记忆
我暂时想到以上这些,如果你不是天才,你做不到以上这些,那就别考了,痛痛快快放弃比起学了一半痛苦不已地放弃或者去考场给别人陪跑来得不香吗?人生处处有风景,也不是只有学会计一条出路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关注我哦!纯手码,望采纳!
日常业务。这部分主要涉及的章节为第二章存货、第三章固定资产、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无形资产、第九章金融资产。